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热腾腾(熱騰騰)  拼音:rè téng téng
1.形容很热或冒著热气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有热腾腾的一大盘好糕,巫娘子取一块来吃。」《红楼梦》第六二回:「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捲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2.形容环境杂乱、热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混了几日,闹烘烘热腾腾的,早把探父亲信息的事撇在脑后了。」
《漢語大詞典》:热闹场(熱鬧場)
(1).热闹的场所。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无过是赶几处沸腾腾热闹场儿,摇几下桑琅琅蛇皮鼓儿,唱几句韵悠悠信口腔儿。”《三侠五义》第六十回:“每逢热闹场中,必要去游玩。” 夏衍 《谈自己》:“在热闹场中挂了红条子挤来挤去,有意使观众觉得你是一个特殊人物。”
(2).指官场。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自 绩溪 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
《漢語大詞典》:闹头(鬧頭)
(1).热闹之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你在人千人万处失去了,却在此问 张 问 李 ,岂不误事!还是分头再到闹头里寻去。”
(2). 明 代走马古局戏中所用的赏钱。 明 秦徵兰 《天启宫词》之六:“局竟出帘谁第一,闹头先压玉门关。”自注:“走马古局戏,时宫中盛行之。先按骰子色,某占某闲,合局共十二闲,倣周礼天子闲有十二之旧也。随各出赏钱置玉门关上,名曰闹头儿。”
《漢語大詞典》:闹盈盈(鬧盈盈)
热闹貌。 唐 中秋 《过年想起出征时》诗:“新年聚餐闹盈盈,白酒一碗香喷喷。”
《國語辭典》:熙来攘往(熙來攘往)  拼音:xī lái rǎng wǎng
形容行人来往众多,非常热闹。《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國語辭典》:熙熙攘攘  拼音:xī xī rǎng rǎng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如:「百货公司里熙熙攘攘,到处挤满了购物的人潮。」《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熙熙攘攘,都为利来。」
《国语辞典》:摩肩击毂(摩肩击毂)  拼音:mó jiān jí gǔ
形容人车拥挤,热闹非凡。参见「毂击肩摩」条。
《国语辞典》:麻姑献寿(麻姑献寿)  拼音:má gū xiàn shòu
戏曲剧目。内容以麻姑献寿为主题,全剧充满欢娱热闹。
《国语辞典》:笙歌鼎沸  拼音:shēng gē dǐng fèi
形容歌声、奏乐声齐起,热闹非凡。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黄旗影里,笙歌鼎沸。」
《国语辞典》:曲终人散(曲终人散)  拼音:qǔ zhōng rén sàn
比喻场面热闹后趋于冷清。如:「每一场宴席,总有曲终人散时,不必太眷恋。」
《国语辞典》:红尘万丈(红尘万丈)  拼音:hóng chén wàn zhàng
比喻尘世扰攘不断的繁华热闹。如:「都市里红尘万丈,充满诱惑,最重要的是能不迷失自我。」
《国语辞典》:红红绿绿(红红绿绿)  拼音:hóng hóng lǜ lǜ
形容缤纷热闹或光鲜夺目的景象。唐。王建〈宛转词〉:「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儒林外史》第六回:「新人房在楼上,张见摆的红红绿绿的,来富不敢上去。」
《国语辞典》:纷纷闹闹(纷纷闹闹)  拼音:fēn fēn nào nào
纷乱热闹的样子。宋。无名氏〈人月园。园林〉词:「不随红紫,纷纷闹闹,蝶妒蜂猜。」
分类:纷乱热闹
《国语辞典》:冷冷落落  拼音:lěng lěng luò luò
稀疏没生气、不热闹的样子。如:「花园里的玫瑰花开得冷冷落落的。」《醒世姻缘传》第一一回:「计巴拉别了出来,那县里边也是冷冷落落的。」
《国语辞典》:紫陌红尘(紫陌红尘)  拼音:zǐ mò hóng chén
京师郊野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形容京都道上非常热闹。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国语辞典》:闹区(闹区)  拼音:nào qū
繁荣热闹的地区。如:「闹区往往是人口集中、商业发达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