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脚汤(脚湯)
洗脚用的热水。《水浒传》第五七回:“酒保一面煮肉打饼,一面烧脚汤,与 呼延灼 洗了脚。”《水浒传》第六二回:“吃了晚饭,又叫 卢俊义 去烧脚汤。”
分類:热水
《國語辭典》:卫生设备(衛生設備)  拼音:wèi shēng shè bèi
建筑物内提供清洁用的设备。通常是指盥洗设备。包括抽水马桶、浴缸、脸盆等及废水处理系统。
《國語辭典》:汤婆子(湯婆子)  拼音:tāng pó zi
一种用铜锡制成的扁瓶,内盛热水,可置于被子里用以暖脚。清。徐珂《清稗类钞。物品类。汤婆子》:「铜锡之扁瓶盛沸水,置衾中以暖脚。宋已有之,苏东坡致杨君素札云:『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即指此也。」《红楼梦》第五一回:「他素日又不要汤婆子,咱们那熏笼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今儿可以不用。」也称为「脚婆」、「锡奴」、「汤壶」。
《漢語大詞典》:汤壶(湯壺)
即汤婆。红楼梦第五一回:“他素日又不要汤壶,咱们那熏笼上又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凉,今儿可以不用。”参见“ 汤婆 ”。
《国语辞典》:烫面(烫面)  拼音:tàng miàn
用热水和的面。如:「烫面饼」、「烫面饺儿」。
分类:热水
《国语辞典》:天下鼎沸  拼音:tiān xià dǐng fèi
天下之势有如鼎器内热水般沸腾翻滚。比喻国家局势不稳,民心动荡。《周书。卷一七。梁禦传》:「魏室陵迟,天下鼎沸。」
《漢語大詞典》:洗面汤(洗面湯)
洗脸的热水。《水浒传》第二八回:“天明起来,纔开得房门,只见夜来那箇人,提着桶洗面汤进来,教 武松 洗了面。”
分類:洗脸热水
《国语辞典》:冲茶(冲茶)  拼音:chōng chá
加热水冲泡茶叶。如:「大人们聊天时,我总喜欢在旁边帮忙冲茶。」
《国语辞典》:热水器(热水器)  拼音:rè shuǐ qì
一般家庭用来产生热水的器具。有电热水器、瓦斯热水器及太阳能热水器等。
《國語辭典》:电热水器(電熱水器)  拼音:diàn rè shuǐ qì
一种利用电热方式加热水的电器设备。一般用于浴室、厨房或洗手间,有储水式及瞬间加热式两种,前者具有自动保温装置。
《漢語大詞典》:暖气管(暖氣管)
输送锅炉烧出的蒸汽或热水用以取暖的管道。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二章:“里面的房子,全要安上暖气管,冬天用不着烧煤炉。”
《國語辭典》:暖水瓶  拼音:nuǎn shuǐ píng
可长时间保持瓶内温度的水瓶。外壳通常以竹篾、铁皮或塑料等做成,内装瓶胆。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也称为「保温瓶」、「热水瓶」。
《國語辭典》:保温瓶(保溫瓶)  拼音:bǎo wēn píng
日常用品,外壳通常以竹篾、铁皮或塑料等做成,内装瓶胆。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瓶内温度。也称为「暖水瓶」、「热水瓶」。
《國語辭典》:硼砂  拼音:péng shā
用碳酸钠中和硼酸的水溶液,所产生白色或无色斜方柱形结晶体。亦有天然生成者。常用作防腐剂或制造光学玻璃、医药、焊剂、试剂、搪瓷等。也称为「月石」。
《漢語大詞典》:手巾把
旧时饭馆、澡堂或剧场中的堂倌或富家仆人用热水沃过再拧干以供客拭面的热手巾。《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谁知拿了进去,钦差还没有闻着,打手巾把子的人已经挑眼了。” 老舍 《骆驼祥子》五:“ 张妈 既是得伺候着烟茶手巾把,那群小猴自然全归 祥子 统辖。”
《國語辭典》:如汤沃雪(如湯沃雪)  拼音:rú tāng wò xuě
好像用热水泼在雪上一样。语出《文选。枚乘。七发》:「小饭大歠,如汤沃雪。」比喻事情极为容易解决。《五灯会元。卷二○。侍郎张九成居士》:「我今为汝扫狐疑,如汤沃雪火销冰。」《糊涂世界》卷九:「这是一帮饥民出来滋事,并不是真正强盗,大兵一到,自然就如汤沃雪了。」也作「如汤泼雪」、「如汤灌雪」、「如汤浇雪」。
《漢語大詞典》:热水管(熱水管)
即暖气管。输送蒸汽或热水使室内气温增高的管道。 孙中山 《女子为什么要明白三民主义》:“如果房内太冷了,像今天的天气一样,便开热水管或者电炉,马上就可以把房内的温度变热。”参见“ 暖气管 ”。
《漢語大詞典》:暖气管(暖氣管)
输送锅炉烧出的蒸汽或热水用以取暖的管道。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二章:“里面的房子,全要安上暖气管,冬天用不着烧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