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化钱(化錢)
(1).募化或乞讨钱财。 南唐 周惟简 《重刊寿州金刚经碑》:“而且一词未毕,众诺俱旋,施者求先,咸称甚善,乃化钱以搆此碑者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五:“闻得歹人拐人家小厮去,有擦瞎眼的,有斫掉脚的,千方百计摆佈坏了,装做叫化的化钱。”儒林外史第一回:“﹝逃荒百姓﹞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问其所以,都是 黄河 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烧纸钱。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覰郊原,正晴暄。古坟新土都添遍,家家化钱烈纸痛难言。”
《漢語大詞典》:佛多
古代官宦人家于清明上坟时,焚烧纸钱制成的旗旛、伞盖,此种祭礼谓之“佛多”。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世族之祭扫者,於祭品之外,以五色纸钱製成幡盖,陈於墓左。祭毕,子孙亲执于墓门之外而焚之,谓之‘佛多’。民间无用者。”
《國語辭典》:纸烟(紙菸)  拼音:zhǐ yān
用薄纸将烟丝捲为筒状,以供吸食的香烟。如:「抽纸烟有碍健康。」
《國語辭典》:化纸(化紙)  拼音:huà zhǐ
焚烧纸钱给鬼神、死者。《水浒传》第三二回:「大路有一乘轿子,七八个人跟著,挑著两个盒子,去坟头化纸。」《老残游记二编》第九回:「这三人化纸,一定是其家死了人,化给死人的。」也作「烈纸」、「烈纸钱」。
《漢語大詞典》:楮火
祭祀时焚烧纸钱的火光。 清 曹寅 《祀灶后作》诗之三:“楮火连街暎远天,岁行风景倍凄然。”
《国语辞典》:烈纸钱(烈纸钱)  拼音:liè zhǐ qián
焚烧纸钱,祭拜鬼神、亡魂。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并不曾见烈纸钱将咱祭,倒去熬粥汤送他吃。」也作「烈纸」、「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