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烦懑
烦密
烦兴
歊烦
理烦
动烦
奉烦
烦杂
烦恼障
烦悉
烦聒
烦手
烦惑
便烦
作烦
《國語辭典》:烦懑(煩懣)  拼音:fán mèn
心中郁闷不快活。《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头痛身热,使人烦懑。」汉。枚乘〈七发〉:「况直眇小烦懑,酲醲病酒之徒哉!」也作「烦闷」。
《漢語大詞典》:烦密(煩密)
繁杂苛密;繁琐。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夫选言务一,不尚烦密。”晋书·殷仲堪传:“然善取人情,病者自为诊脉分药,而用计倚伏烦密,少於鉴略,以至於败。”文献通考·经籍七:“自 汉 以来,其规模之琐碎,经制之烦密,亦復如此。”
分類:繁杂繁琐
《漢語大詞典》:烦兴(煩興)
不断发生。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时众役烦兴,军旅不息。” 明 归有光 《与吴刑部维京书》:“虽谤讟烦兴,而公论犹有八九。”
分類:不断断发
《漢語大詞典》:歊烦(歊煩)
溽热烦人。 宋 王安石 《示宝觉》诗:“宿雨转歊烦,朝云拥清迥。” 宋 曾巩 《过介甫》诗:“况值秋节应,清风荡歊烦。”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巧艺:“至於盛暑,人歊烦,乃引水潜流上,遍於屋宇。”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唐 人夏日诗有‘炎风生白羽,畏日隔青袖’,想见歊烦之景。”
分類:溽热
《分类字锦》:理烦(理烦)
中论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
分类:数学
《国语辞典》:动烦(动烦)  拼音:dòng fán
发动、烦扰。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则为这两国干戈若动烦,数十载难也波安。」
《國語辭典》:奉烦(奉煩)  拼音:fèng fán
请人做事的敬词。也作「奉托」。
分類:烦劳
《國語辭典》:烦杂(煩雜)  拼音:fán zá
繁乱。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往来烦杂,物多苦恶。」《红楼梦》第七○回:「又因年近岁逼,诸事烦杂不算外,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单子来回。」
《漢語大詞典》:烦恼障(煩惱障)
佛教语。谓坚持我执,丛生贪嗔,而为解脱之阻碍者。二障之一。与所知障相对。 隋 智顗 六妙法门:“烦恼障,即三毒、十使等诸烦恼也。” 宋 方岳 《田头》诗:“勘破世间烦恼障,醉而已矣不吟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以为我身而外必有一物以牵逼我者,于是崇拜以祈获福,此其宗教则烦恼障实驱使之。”
《漢語大詞典》:烦悉(煩悉)
犹详尽。文献通考·经籍十三:“其书远自 唐虞 三代,近逮 汉唐 本朝……网罗放失,贯综烦悉。”
分類:详尽
《漢語大詞典》:烦聒(煩聒)
烦扰吵闹。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陈苗二守》:“打碑者纷然,敲杵之声不絶…… 仲先 恶其烦聒,令拽之深渊,遂不可復出。”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怀古·庄事先辈》:“古云‘宪老不乞言’。吾儕第应宪之,更不容出一语烦聒先生也。”《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
分類:烦扰吵闹
《漢語大詞典》:烦手(煩手)
古代指民间音乐(俗乐)的一种复杂的弹奏手法。左传·昭公元年:“於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 孔颖达 疏:“手烦不已,则杂声并奏,记传所谓 郑卫 之声,谓此也。” 晋 陆机 《鼓吹赋》:“骋逸气而愤壮,绕烦手乎曲折。”
《漢語大詞典》:烦惑(煩惑)
亦作“ 烦或 ”。
(1).烦闷惑乱;烦躁疑惑。 汉 扬雄 《反离骚》:“舒中情之烦或兮,恐 重华 之不纍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卿果神人,早请直言,以祛烦惑。”
(2).指杂乱可疑的事物。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救世之术,岂必 尧 舜 而治哉!期於纽絶拯挠,去其烦惑而已。”隋书·经籍志一:“ 张禹 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
《漢語大詞典》:便烦(便煩)
见“ 便蕃 ”。
《漢語大詞典》:便蕃
亦作“ 便烦 ”。亦作“ 便繁 ”。 频繁;屡次。左传·襄公十一年:“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杜预 注:“便蕃,数也。言远人相帅来服从,便蕃然在左右。”晋书·庾亮传:“阶缘戚属,累忝非服……遂随牒展转,便烦显任。”南史·顾协传:“自为近臣,便繁几密,每有述製,敕前示 协 ,时辈荣之。”《旧唐书·裴度传》:“况累承宠命,亦为便蕃,前后三度,已行此礼。” 宋 王禹偁 《三黜赋》:“叨四入掖垣,何宠禄之便蕃。”
分類:频繁屡次
《漢語大詞典》:作烦(作煩)
制造麻烦,添麻烦。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闵贡:“ 閔仲叔 ,世称节士。 周党 见 仲叔 食无菜,遗以生蒜。 仲叔 曰:‘我欲省烦耳,今更作烦邪?’却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