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0,分7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紫烟客
词典
烟霞
烟波
风烟
烟雨
云烟
烟水
烟云
烟树
烟雾
烟火
寒烟
人烟
苍烟
炊烟
典故
紫烟客


《李太白全集》卷二〈古风五十九首〉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七:「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清。王琦注引《神仙传》:「『黄初平者……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列仙传》:『丹火翼辉,紫烟成盖』。」
《漢語大詞典》:烟霞(煙霞)
亦作“烟霞”。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國語辭典》:吞云吐雾(吞雲吐霧)  拼音:tūn yún tǔ wù
形容抽烟时吞吐的样子。也作「喷云吐雾」。
《國語辭典》:烟波(煙波)  拼音:yān bō
云烟瀰漫的水面。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又经别浦,闻渔唱于烟波。」
《國語辭典》:风烟(風煙)  拼音:fēng yān
1.风景。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随风而逝的烟。如:「远望群山,风烟万里。」
《國語辭典》:烟雨(煙雨)  拼音:yān yǔ
如烟雾般的细雨。唐。杜牧 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精忠岳传》第七三回:「行了十馀里,皆是一片荒里地,烟雨霏霏,好像深秋时候。」
《國語辭典》:云烟(雲煙)  拼音:yún yān
1.云气与烟雾。宋。苏辙〈超然台赋〉:「极千里于一瞬兮,寄无尽于云烟。」
2.云端、云霄。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
3.比喻笔势潇洒自如。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4.比喻容易消逝的事物。如:「过往云烟」。
5.比喻众多。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四六:「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漢語大詞典》:烟水(煙水)
亦作“烟水”。 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漢語大詞典》:烟云(煙雲)
亦作“烟云”。
(1).烟霭云雾。 汉 枚乘 《七发》:“於是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清明日月旦,萧索烟云涣。”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次酸斋韵》曲:“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更有那玉立的雪山主峰,被缭绕的烟云笼罩着。”
(2).指隐逸之山林。 元 张养浩 《寨儿令·四时闲适》曲之一:“爱 庞公 不入城閫,喜 陈摶 高卧烟云。”
(3).形容高远之处。 唐 温庭筠 《上宰相启》:“遐思謦欬之音,杳絶烟云之路。”
(4).如云的烟火气。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山腰上,烟囱林立,日夜喷吐着黑色的烟云。” 徐迟 《狂欢之夜》:“酒店里这样的零乱,迷漫着烟云,像刚刚遭受了原子弹一样。”
(5).比喻变化消失的事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惜先生归道山后,文史散落,此帖已化烟云矣。”
《國語辭典》:烟树(煙樹)  拼音:yān shù
云气缭绕的树木或树林。南朝宋。鲍照〈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國語辭典》:烟雾(煙霧)  拼音:yān wù
1.自然界的水气凝聚而成的云雾。唐。王勃 寒夜怀友杂体诗二首之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2.燃烧所造成的火烟。如:「你看!那里烟雾瀰漫,可能发生火灾了。」
《國語辭典》:烟火(煙火)  拼音:yān huǒ
1.煮饭的炊烟和柴火。《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大军去恒州咫尺,烟火相望。」
2.人烟,人口集居的地方。《史记。卷二五。律书》:「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3.熟食。如:「道教称辟谷为不食烟火。」也称为「烟火食」。
4.一种用硝石夹杂其他化学药品制成的物品,燃烧时喷射出各种变幻灿烂的形状,供游戏观赏之用。《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5.战场上的烽火。金。元好问 杂著诗九首之八:「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
6.火警。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七。禁城九厢坊巷》:「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
7.礼拜神佛、祭祀祖先的香火。唐。李绅〈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8.子嗣、后代。如:「身为独子的他不幸亡故,张家的烟火从此中断了。」
《漢語大詞典》:寒烟(寒煙)
亦作“ 寒烟 ”。 寒冷的烟雾。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元 黄庚 《江村》诗:“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月西斜。”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及其南柯梦后,衰草荒榛,寒烟暮雨,同一邱耳。”
分類:寒冷烟雾
《國語辭典》:人烟(人煙)  拼音:rén yān
有人生活,则有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两个潜地入县坊去,但见县城摧坏,屋舍皆无,悄无人烟。」《红楼梦》第三回:「从纱窗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漢語大詞典》:苍烟(蒼煙)
苍茫的云雾。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金 元好问 《泛舟大明湖》诗:“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花月痕》第十五回:“细看春色低红烛,烦向苍烟问白鸥。”
分類:苍茫云雾
《國語辭典》:炊烟(炊煙)  拼音:chuī yān
烧煮食物时所冒出的烟。宋。黄庭坚〈武昌松风阁〉诗:「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