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0,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烟楼
渚烟
萝烟
烟煤
烟绕
烟影
烟华
烟华
烟尽
烟焰
烟氛
烟岫
烟疏
烟墨
晨烟
《漢語大詞典》:烟楼(煙樓)
亦作“烟楼”。
(1).耸立于烟云中之高楼。 唐 李峤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
(2).烟囱。 宋 苏轼 《与陈季常书》之十六:“在 定 日作《松醪赋》一首,今写寄 择 等,庶以发后生妙思,着鞭一跃,当撞破烟楼也。”
《漢語大詞典》:渚烟(渚煙)
笼罩在小洲上的烟雾。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渚烟见晨钓,山月闻夜舂。” 唐 皇甫冉 《归渡洛水》诗:“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 唐 刘禹锡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渚烟笼驛树,波日漾宾筵。”
《骈字类编》:萝烟(萝烟)
元 宋无 咏石得天字 崚嶒攲筱雾,历棘耸萝烟。
《國語辭典》:烟煤(煙煤)  拼音:yān méi
一种含碳量较低的煤炭。暗黑色,有光泽,燃烧时挥发性成分多,会产生浓烟,故称为「烟煤」。也称为「沥青煤」、「沥青碳」。
《骈字类编》:烟绕(烟绕)
唐 韩浚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火随黄道见,烟绕白榆新。
《漢語大詞典》:烟影(煙影)
亦作“烟影”。 淡淡的烟雾或云气。 唐 杜牧 《渔父》诗:“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元 刘因 《题郭熙山水卷》诗:“巖姿秋意淡无弦,烟影天机灭没边。”
《漢語大詞典》:烟华(煙華)
亦作“烟华”。
(1).像烟雾弥漫的繁花。 南朝 齐 王融 《芳树》诗:“相思早春日,烟华杂如雾。” 唐 韦应物 《龙门游眺》诗:“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前蜀 韦庄 《闺月》诗:“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
(2).谓古代妇女用以画眉的黑色染料。 唐 陆龟蒙 《陌上桑》诗:“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
《漢語大詞典》:烟华(煙華)
亦作“烟华”。 谓光彩闪耀。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
分類:光彩闪耀
《骈字类编》:烟尽(烟尽)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其一 银箭水残河势断,玉炉烟尽日华生。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八十三 白矾烟尽水银冷,不觉小龙床下眠。
《漢語大詞典》:烟焰(煙燄)
亦作“烟焰”。 烟和火焰。 唐 张谓 《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诗:“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五:“我即其人,脱身烟焰,至于今日。” 鲁迅 《伪自由书·现代史》:“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
烟与火焰。北史·来护儿传:“ 护儿 乃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袭破其营,因纵火,烟燄张天。”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李昌符 焚栈道,栈道几断。 建 控 僖宗 马,冒烟燄中过,宿坂下。”
《漢語大詞典》:烟氛(煙氛)
亦作“烟氛”。
(1).燃烧所生的烟火气。古亦指燔柴祭天。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尚书大传曰: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於天公。”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所有的烟囱,有的犹如一只巨大的炭笔,正在用那浓浓的烟氛绘染着天壁。” 萧红 《牛车上》:“那短小的烟管,顺着风时时送着烟氛。”
(2).烟霭云雾。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杉》:“长入烟氛,永参鸞螭。” 唐 崔日用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乘时迎气正璿衡, 灞滻 烟氛向晚清。”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原野烟氛匝,关 河 游望赊。”
(3).烽烟。指战乱或战争形势。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时势》诗:“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漢語大詞典》:烟岫(煙岫)
云雾缭绕的山峦。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栟榈》:“烟岫相珍,云壑共寳。” 唐 张祜 《题道光上人山院》诗:“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衫。” 金 元好问 《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骈字类编》:烟疏(烟疏)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 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漢語大詞典》:烟墨(煙墨)
(1).以松烟或桐烟等调胶制成的墨。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纸札无情,任其摇襞。”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臣夙乏翰能,素谢篇伎。空賁恩辉,徒隆慈饰,方停烟墨,永砥学玩。”
(2).指墨迹。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烟墨何苍茫,想像洞壑幽。谁能为此图?或是 顾虎头 。”
(3).油烟凝聚的黑色粉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秘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緋红,用银朱紫花合……麝香褐,用土黄、檀子入烟墨合。”
(4).烟熏的黑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入穴丈餘,高九尺许,广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处,薪爨烟墨犹存。”
《漢語大詞典》:晨烟(晨煙)
亦作“ 晨烟 ”。
(1).早晨的云雾。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晨烟暮靄,春煦秋阴。陈书輟卷,置酒絃琴。”
(2).清晨的炊烟。 唐 韦应物 《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诗:“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清 郝明龙 《丙午》诗:“宿火留朝爨,晨烟辨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