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烛盘
烛坛
烛溪
桕烛
膏烛
烛星
烛引
炬烛
北烛
烛过
烛围
烛阴
花烛夜
晓烛
荧烛
《漢語大詞典》:烛盘(燭盤)
带底盘的烛台。可兼盛烛泪。宋书·庾炳之传:“﹝ 炳之 ﹞闻 刘遵考 有材,便乞材,见好烛盘,便復乞之。” 北周 庾信 《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烛盘。”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 宋 范成大 《晓起》诗:“帘额绣波荡漾,烛盘红泪阑干。”
《骈字类编》:烛坛(烛坛)
李质 艮岳赋 继神光之烛坛,响环佩之琮琤。
《骈字类编》:烛溪(烛溪)
明一统志烛溪湖在馀姚县东北一十八里旧经昔有人失道忽见二人执烛夹溪而行乃得路因名
《漢語大詞典》:桕烛(桕燭)
用桕脂做成的蜡烛。 宋 慕容百才 《大剑山》诗:“阶走枫林叶,窗催桕烛花。”《元诗纪事·方回》引 元 方回 逸句:“糟薑三盏酒,桕烛一甌茶。”
《漢語大詞典》:膏烛(膏燭)
蜡烛。《淮南子·原道训》:“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 京房 上不量万乘之主,下不避佞諂之徒,欲以天文、洪范,利国利身,困不能用,卒陷大刑,可谓枯龟之餘智,膏烛之末景,岂不哀哉!”
分類:蜡烛
《漢語大詞典》:烛星(燭星)
星名。史记·天官书:“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所烛者,城邑乱。”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星上有三彗上出,亦填星之精。”汉书·天文志:“﹝ 元凤 ﹞五年四月,烛星见奎娄间。”
分類:星名裴骃
《骈字类编》:烛引(烛引)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霜摇直指草,烛引明光佩。
《漢語大詞典》:炬烛(炬燭)
(1).火炬照耀。 汉 牟融 《理惑论》:“若子可谓见礼制之华,而闇道德之实;闚炬烛之明,未覩天庭之日也。”
(2).指蜡烛。南史·张畅传:“ 义恭 又餉炬烛十梃, 孝武 亦致锦一匹。”
《漢語大詞典》:北烛(北燭)
(1).即 北烛仙人 。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六:“ 东明 九芝盖, 北烛 五云车。”
(2).神女名。梁书·张缵传:“ 苏生 骑龙而出入, 处静 驾鹿以周旋。配 北烛 之神女,偶 南荣 之 偓佺 。时髣髴其遥见,亦往往而有焉。”
分類:神女
《骈字类编》:烛过(烛过)
子华子子华子违赵赵简子不悦烛过典广门之左简子召而语之以其故烛过对曰彼庶人也而傲侮公上法所弗寘也且无以为国矣简子曰而士以兵之烛过至苓塞子华子之行者五日矣烛过反命曰无及也简子悔之使使者于齐而使董安于寓书以招之子华子稽首而来再拜以肃使者于庭而授之辞简子得书召无恤而戒之曰烛过小人也实使我获罪于本吾且使汝必反之慎勿忘也襄子曰诺
《骈字类编》:烛围(烛围)
云仙杂记韦陟家宴使每婢执一烛四面行立人呼为烛围
《漢語大詞典》:烛阴(燭陰)
传说中的神名。即 烛龙 。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郭璞 注:“ 烛龙 也。是烛九阴,因名云。”参见“ 烛龙 ”。
分類:郭璞
《國語辭典》:烛龙(燭龍)  拼音:zhú lóng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借指太阳。唐。李邕〈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明。谢谠《四喜记》第八出:「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漢語大詞典》:花烛夜(花燭夜)
谓新婚之夜。 南朝 梁 何逊 《看伏郎新婚》诗:“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粧。”《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花烛夜过了, 张员外 心下喜欢;小夫人心中不乐。”
分類:新婚
《骈字类编》:晓烛(晓烛)
刘禹锡武陵书怀诗见朝阳下
《漢語大詞典》:荧烛(熒燭)
(1).微弱的烛光。文选·班固〈答宾戏〉:“守窔奥之荧烛,未仰天庭而覩白日也。” 张铣 注:“荧烛,小光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2).犹明烛。 明 范受益《寻亲记·剖面》:“银臺荧烛月光高,嘹亮笙歌遶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