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
 
夜深花睡
 
从教睡去
 
擎高烛照
 
东风唤花醒
 
海棠堪对烛
 
炙烛风流
 
照妆醒睡
 
烧烛看娇娆
 
相对夜阑烛
  
莫教渠睡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典故
夜烛照金莲
 
金莲宫烛
 
金莲照


《东观奏记》上卷〈唐宣宗赐令狐绹金莲花烛〉~20~
上将命令狐绹为相,夜半幸含春亭召对,尽腊烛一炬,方许归学士院,乃赐金莲花烛送之。院吏忽见,惊报院中曰:「驾来!」俄而赵公至。吏谓赵公曰:「金莲花乃引驾烛,学士用之,莫折事否?」顷刻而闻傅说之命。
《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列传〉~08~
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典故
九轮烛照
  
射九乌留白日
 
射日弓
 
羿落九乌

相关人物
后羿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96~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东汉·王逸注:「《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淮南子》卷八〈本经训〉~254~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东汉·高诱注:「十日并出,羿射去九。」

例句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李白 古朗月行

切玉剑,射日弓。 李贺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 李贺 日出行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尧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于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嚵名。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典故
烧银烛
 
烧银烛照红妆
 
银烛


《全芳备祖》卷七
「海棠」门引苏轼〈咏海棠诗〉有「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之句。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漢語大詞典》: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十日并出(十日並出)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按,山海经·海外东经《大荒南经》楚辞·天问等亦载有此传说。
(2).比喻暴乱并起。 清 钱谦益 《〈陈乔生诗集〉序》:“九婴暴起,十日并出。心穷填海,力尽移山。 原軫 之归元如生, 霽云 之断指犹动。”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