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下一页
酩酊烂醉
米烂菜美
米烂陈仓,财高北斗
那烂陀
阿奴羯烂多
钵刺底羯烂多
腐烂药
僧吃烂底萨
僧伽烂提迦
脓烂想
烂脱
烂熟须菩提
死尸臭烂不净观
词典(续上)
金光灿烂酩酊烂醉
米烂菜美
米烂陈仓,财高北斗
佛类词典
舌不烂那烂陀
阿奴羯烂多
钵刺底羯烂多
腐烂药
僧吃烂底萨
僧伽烂提迦
脓烂想
烂脱
烂熟须菩提
死尸臭烂不净观
《漢語大詞典》:酩酊烂醉(酩酊爛醉)
见“ 酩酊大醉 ”。
《國語辭典》:酩酊大醉 拼音:mǐng dǐng dà zuì
形容醉得很厉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一面分付行童,整备夜饭款待,看他奉承殷勤相劝,把徽商灌得酩酊大醉。」《隋唐演义》第八二回:「果见李白学士占著一副临街座头,桌上瓶中供著一枝儿绣球花,独自对花而酌,已吃得酩酊大醉,手中尚持杯不放。」
分類:厉害
《高级汉语词典》:米烂陈仓,财高北斗
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
舌不烂
【佛学大辞典】
(故事)鸠摩罗什卒于长安。姚兴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烂。见晋书。
(故事)鸠摩罗什卒于长安。姚兴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烂。见晋书。
那烂陀
【佛学大辞典】
(寺名)Na%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驿,佛灭后铄迦罗阿逸多王所建,历代相继而增建之,遂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为住于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闻之耆旧曰:此伽蓝南庵没罗林中有池,其龙名那烂陀。傍建伽蓝因取为称,从其实义。是如来在昔修菩萨行,为大国王建都此地,悲悯众生,好乐周给。时美其德,号施无厌,由是伽蓝因以为称。其本庵没罗园,五百商人以十亿金钱买以施佛。佛于此处三月说法,诸商人等亦證圣果。佛涅槃后未久,此国先王铄迦罗阿逸多(唐言帝日),敬重一乘,尊崇三宝,式占福地建此伽蓝,初兴功也。穿伤龙身,时有善占尼犍外道见而记曰:斯胜地也,建立伽蓝当必昌盛,为五印度规则,逾千载而弥际。后进学人易以成业,然多欧血,伤龙故也。其子佛陀鞠多王(唐言觉护),继体承统聿遵胜业,次此之南又建伽蓝。咀他揭多鞠多王(唐言如来护),笃修前偖,次此之东又建伽蓝。婆罗阿逸多(唐言幻日),王之嗣位也,次此之东北又建伽蓝。功成事毕,福会称庆。」求法高僧传下曰:「大觉寺东北行七驿许,至那烂陀寺,乃是古王室利铄羯罗昳底为北天苾刍曷罗社槃所造。此寺初基总馀方堵,其后代国王苗裔相承,造制宏壮,则赡部洲中当今无以加也。此是室利那烂陀莫诃毗诃罗样,唐译云吉祥神龙大住处也。西域凡唤若王及大官属并大寺舍,皆先云室利,意取吉祥尊贵之义。那烂陀,乃是龙名。近此有龙,名那伽烂陀,故以为号。毗诃罗,此住处义,此云寺者不是正翻。」
(寺名)Na%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驿,佛灭后铄迦罗阿逸多王所建,历代相继而增建之,遂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为住于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闻之耆旧曰:此伽蓝南庵没罗林中有池,其龙名那烂陀。傍建伽蓝因取为称,从其实义。是如来在昔修菩萨行,为大国王建都此地,悲悯众生,好乐周给。时美其德,号施无厌,由是伽蓝因以为称。其本庵没罗园,五百商人以十亿金钱买以施佛。佛于此处三月说法,诸商人等亦證圣果。佛涅槃后未久,此国先王铄迦罗阿逸多(唐言帝日),敬重一乘,尊崇三宝,式占福地建此伽蓝,初兴功也。穿伤龙身,时有善占尼犍外道见而记曰:斯胜地也,建立伽蓝当必昌盛,为五印度规则,逾千载而弥际。后进学人易以成业,然多欧血,伤龙故也。其子佛陀鞠多王(唐言觉护),继体承统聿遵胜业,次此之南又建伽蓝。咀他揭多鞠多王(唐言如来护),笃修前偖,次此之东又建伽蓝。婆罗阿逸多(唐言幻日),王之嗣位也,次此之东北又建伽蓝。功成事毕,福会称庆。」求法高僧传下曰:「大觉寺东北行七驿许,至那烂陀寺,乃是古王室利铄羯罗昳底为北天苾刍曷罗社槃所造。此寺初基总馀方堵,其后代国王苗裔相承,造制宏壮,则赡部洲中当今无以加也。此是室利那烂陀莫诃毗诃罗样,唐译云吉祥神龙大住处也。西域凡唤若王及大官属并大寺舍,皆先云室利,意取吉祥尊贵之义。那烂陀,乃是龙名。近此有龙,名那伽烂陀,故以为号。毗诃罗,此住处义,此云寺者不是正翻。」
阿奴羯烂多
【佛学大辞典】
(术语)Anukra%nta,译曰逆。次第之义。
(术语)Anukra%nta,译曰逆。次第之义。
钵刺底羯烂多
【佛学大辞典】
(杂语)Pratikra%nta,译曰顺次第。唯识述记四末曰:「逆次第云阿奴羯烂多,阿奴是逆义,羯烂多云次第。顺次第云钵剌底羯烂多,钵剌底是顺义。」
(杂语)Pratikra%nta,译曰顺次第。唯识述记四末曰:「逆次第云阿奴羯烂多,阿奴是逆义,羯烂多云次第。顺次第云钵剌底羯烂多,钵剌底是顺义。」
腐烂药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作大黄汤,龙汤,黄龙汤。大小便也。南山羯磨疏三下曰:「腐烂药者,世所同弃而实可收,即大小便也。」济缘记三下曰:「小便治劳,大便解热,名黄汤。」
(杂名)又作大黄汤,龙汤,黄龙汤。大小便也。南山羯磨疏三下曰:「腐烂药者,世所同弃而实可收,即大小便也。」济缘记三下曰:「小便治劳,大便解热,名黄汤。」
僧吃烂底萨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tka%yadars/ana,萨迦耶见之萨,有三义,此其中之一义,译曰移转。大乘所立之身见也。
(术语)Satka%yadars/ana,萨迦耶见之萨,有三义,此其中之一义,译曰移转。大乘所立之身见也。
僧伽烂提迦
【佛学大辞典】
(流派)译曰说转部。小乘部派之名。开宗记一本曰:「僧伽烂提迦部,此云说转部。然是经部异名,为立实我异故别说。」经量部也。(参见:经量部)。梵Sam%kra%nt!ika%h!。
(流派)译曰说转部。小乘部派之名。开宗记一本曰:「僧伽烂提迦部,此云说转部。然是经部异名,为立实我异故别说。」经量部也。(参见:经量部)。梵Sam%kra%nt!ika%h!。
脓烂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九想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九想之一。(参见:九想)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也。)
(术语)九想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九想之一。(参见:九想)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也。)
九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作九相。于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为观禅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著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a%dbma%takasam%jn^a%,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m%jn^a%,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三、壤想Vipadumakasam%jn^a%,死尸之破坏也。四、血涂想Vilohitakasam%jn^a%,破坏已,而血肉涂地也。五、脓烂想Vipu%yakasam%jn^a%,脓烂腐败也。六、啖想Vikha%ditakasam%jn^a%,鸟兽来啖死尸也。七、散想Viks!iptakasam%jn^a%,鸟兽啖后而筋骨头手分裂破散也。八、骨想Asthisam%jn^a%,血肉既尽,祇有白骨狼籍也。九、烧想Vidagdhakasam%jn^a%,白骨又火烧归于灰土也。智度论二十一举经文曰:「九想: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青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同四十四之经文曰:「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大乘义章十三曰:「死相、胀相、青淤相、脓烂相、坏相、血涂相、虫食相、骨锁相、分散相。」此加死相除烧相者。智者之禅波罗蜜门九曰:「膨胀想、青瘀想、坏相、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此依智度论,而第七青想改为第二次,第较善者。又法华玄义四上,加死想而除散想,以此九想对治六欲故也。死想破威仪,言语之两欲,胀想坏想啖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破细滑欲,九想通破忻著之人相欲,此九想为观练熏修四种禅之第一也。(参见: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相,即对人的尸体作九种的观想,以便去除人们对幻躯的留恋,以及觉知人身的不净,为观禅中的不净观。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血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啖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齧骨,身如蜂窠。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还归大地。
【佛学次第统编】
禅波罗密门云:「九想,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
一、胖胀想 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革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
二、青瘀想 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黤,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 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
四、血涂漫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 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
六、虫啖想 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唼食,鸟兽蛆嚼,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 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籍,如贝如珂,是为骨想。
九、烧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三藏法数】
(出禅波罗蜜门)
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胖胀想〕(胖,普降切。胀,知亮切),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韦囊者,皮囊也。囊本空虚,盛风则满。以譬死尸胖胀之状也。)
〔二、青瘀想〕(瘀,依据切),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黯(依槛切),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六分者,头身手足也。五藏者,脾肺肝心肾也。)
〔四、血涂漫想〕,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也。)
〔六、虫啖想〕,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子余切)唼(色甲切)食,鸟兽咀(在吕切)嚼(疾雀切),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藉,如贝如珂,是为骨想。(贝,海中甲虫也。珂,螺之类也。)
〔九、烧想〕,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名数)又作九相。于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为观禅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著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a%dbma%takasam%jn^a%,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m%jn^a%,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三、壤想Vipadumakasam%jn^a%,死尸之破坏也。四、血涂想Vilohitakasam%jn^a%,破坏已,而血肉涂地也。五、脓烂想Vipu%yakasam%jn^a%,脓烂腐败也。六、啖想Vikha%ditakasam%jn^a%,鸟兽来啖死尸也。七、散想Viks!iptakasam%jn^a%,鸟兽啖后而筋骨头手分裂破散也。八、骨想Asthisam%jn^a%,血肉既尽,祇有白骨狼籍也。九、烧想Vidagdhakasam%jn^a%,白骨又火烧归于灰土也。智度论二十一举经文曰:「九想: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青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同四十四之经文曰:「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大乘义章十三曰:「死相、胀相、青淤相、脓烂相、坏相、血涂相、虫食相、骨锁相、分散相。」此加死相除烧相者。智者之禅波罗蜜门九曰:「膨胀想、青瘀想、坏相、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此依智度论,而第七青想改为第二次,第较善者。又法华玄义四上,加死想而除散想,以此九想对治六欲故也。死想破威仪,言语之两欲,胀想坏想啖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破细滑欲,九想通破忻著之人相欲,此九想为观练熏修四种禅之第一也。(参见: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相,即对人的尸体作九种的观想,以便去除人们对幻躯的留恋,以及觉知人身的不净,为观禅中的不净观。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血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啖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齧骨,身如蜂窠。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还归大地。
【佛学次第统编】
禅波罗密门云:「九想,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
一、胖胀想 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革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
二、青瘀想 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黤,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 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
四、血涂漫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 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
六、虫啖想 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唼食,鸟兽蛆嚼,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 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籍,如贝如珂,是为骨想。
九、烧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三藏法数】
(出禅波罗蜜门)
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胖胀想〕(胖,普降切。胀,知亮切),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韦囊者,皮囊也。囊本空虚,盛风则满。以譬死尸胖胀之状也。)
〔二、青瘀想〕(瘀,依据切),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黯(依槛切),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六分者,头身手足也。五藏者,脾肺肝心肾也。)
〔四、血涂漫想〕,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也。)
〔六、虫啖想〕,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子余切)唼(色甲切)食,鸟兽咀(在吕切)嚼(疾雀切),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藉,如贝如珂,是为骨想。(贝,海中甲虫也。珂,螺之类也。)
〔九、烧想〕,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烂脱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行之大日经疏,文句前后,义理不连续,是名烂脱。此不依师,则难读,藉免破法因缘之善巧方便也。大日经疏十八曰:「前说真言品即令说之。何故不说,至此方说耶?为迷彼寻经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显说而迷惑众生耶?答曰:非有吝也。但谓世间有诸论师,自以利根分别者,智力说诸法相,通达文字。以慢心故,不依于师,辄尔寻经即欲自行。然此法微妙,若不依于明导师,终不能成。又恐妄行自损损他,若隐互其文,令彼自以智力不得达解,即舍高慢而依于师。以此因缘不生破法因缘,故须如此也。」有大疏烂脱闻书三卷。
(杂语)一行之大日经疏,文句前后,义理不连续,是名烂脱。此不依师,则难读,藉免破法因缘之善巧方便也。大日经疏十八曰:「前说真言品即令说之。何故不说,至此方说耶?为迷彼寻经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显说而迷惑众生耶?答曰:非有吝也。但谓世间有诸论师,自以利根分别者,智力说诸法相,通达文字。以慢心故,不依于师,辄尔寻经即欲自行。然此法微妙,若不依于明导师,终不能成。又恐妄行自损损他,若隐互其文,令彼自以智力不得达解,即舍高慢而依于师。以此因缘不生破法因缘,故须如此也。」有大疏烂脱闻书三卷。
烂熟须菩提
【俗语佛源】
须菩提,梵名Subuti,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诞生时,家中空乏贫穷,故取名须菩提,意为「空生」。他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常随佛陀。须菩提在祗园精舍等处恭听佛说《金刚经》、《般若经》等,證悟一切事物皆是因缘生灭、空无自性之理,不再分别执著,霍然解脱。在佛陀的弟子中,须菩提被称为「解空第一」。《金刚经》、《心经》是佛陀对须菩提所说的「空经」,里面多次出现须菩提的名字。这两部经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经典。把这两部经念得又熟又快,就常听到「须菩提……」、「须菩提……」。因此,俗有「烂熟须菩提」之说,意思是对某本书读得滚瓜烂熟,十分熟悉。如《何典》第五回:「及至活死人进了学堂门,却是出调的聪明,不消几时,把牵钻鬼读了数年还半生半熟的书,他都读得烂熟须菩提,颠倒也背得出。」(李明权)
须菩提,梵名Subuti,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诞生时,家中空乏贫穷,故取名须菩提,意为「空生」。他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常随佛陀。须菩提在祗园精舍等处恭听佛说《金刚经》、《般若经》等,證悟一切事物皆是因缘生灭、空无自性之理,不再分别执著,霍然解脱。在佛陀的弟子中,须菩提被称为「解空第一」。《金刚经》、《心经》是佛陀对须菩提所说的「空经」,里面多次出现须菩提的名字。这两部经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经典。把这两部经念得又熟又快,就常听到「须菩提……」、「须菩提……」。因此,俗有「烂熟须菩提」之说,意思是对某本书读得滚瓜烂熟,十分熟悉。如《何典》第五回:「及至活死人进了学堂门,却是出调的聪明,不消几时,把牵钻鬼读了数年还半生半熟的书,他都读得烂熟须菩提,颠倒也背得出。」(李明权)
死尸臭烂不净观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臭烂不净之相,心生厌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著是色欲,贪求无厌。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臭烂不净,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死尸臭烂不净观。
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臭烂不净之相,心生厌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著是色欲,贪求无厌。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臭烂不净,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死尸臭烂不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