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玩火  拼音:wán huǒ
1.因好玩的心理而点火,或拿著燃烧的东西玩耍。如:「这起火警系由小孩玩火不慎引发的。」
2.比喻从事不好且具风险的事情。如:「他的行为无异是在玩火,最后一定惹祸上身。」
《国语辞典》:点亮(点亮)  拼音:diǎn liàng
点火使发亮光。如:「屋里好暗,赶快把灯点亮。」
《漢語大詞典》:人鱼膏(人魚膏)
鲵鱼的脂膏,可以点火照明。史记·秦始皇本纪:“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张守节 正义引《异物志》:“人鱼似人形,长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 秦始皇 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 东海 中,今 台州 有之。”
《漢語大詞典》:纸捻(紙捻)
亦作“ 纸捻 ”。
(1).用表芯纸搓成的细纸卷儿,用以点火或吸水烟。又称纸煤或纸媒。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这等大风,不要点灯弄火的!我説着不听,你点那纸捻往那里去?还不吹灭了呢!”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老者打个纸捻儿,蘸蘸油点着了,递与 辨悟 。”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六:“ 李应 替他捻着纸捻,他坐起来一气吸了几袋烟。” 巴金 《秋》二三:“他从 文德 的手里接过水烟袋来,取下插在旁边小筒里的纸捻子。”参见“ 纸煤 ”。
(2).以坚韧的纸条搓成的细纸绳,用以装订簿册。如:他用纸捻订了作文本儿。
《漢語大詞典》:纸煤(紙煤)
用易于引火的纸搓成的细纸卷,点着后一吹即燃,多作点火、燃水烟之用。《老残游记》第六回:“﹝店家﹞把灯放下,手指缝里夹了个纸煤子,吹了好几吹,才吹着。”《天雨花》第二回:“他自己下牀,暗中摸了火石,敲着纸煤,点了残烛。”
《國語辭典》:点燃(點燃)  拼音:diǎn rán
点著、使燃烧。如:「选手代表手持火把,点燃圣火。」
《国语辞典》:火捻  拼音:huǒ niǎn
以火纸捲成,用来点火的细管状物。清。全士潮《驳案新编。卷二五。安徽司》:「夜,潜至王贤玉门首,踰墙进院。至王三弟兄卧房,推门入内,将所带火捻照亮。」也称为「火煤子」。
《国语辞典》:破壁燎火  拼音:pò bì liào huǒ
鲁国一男子破壁点火以接待邻妇投宿的故事。典出《渊鉴类函。卷三五。居处部。墙壁三。破壁燎火》。后用以喻不欺暗室的君子。
《国语辞典》:火纸煤儿(火纸煤儿)  拼音:huǒ zhǐ méi ér
用火纸捻制的细管状物,是一种点火的工具。也称为「火煤子」。
《国语辞典》:火纸筒子(火纸筒子)  拼音:huǒ zhǐ tǒng zi
用火纸捲制成的细管状物,可供吸烟点火之用。《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也称为「火煤子」。
《国语辞典》:纸煤管子(纸煤管子)  拼音:zhǐ méi guǎn zi
用来插放纸煤子,以方便点火的通管。如:「利用纸煤管子,点火就容易得多了。」
《国语辞典》:火楣子  拼音:huǒ méi zi
以火纸捻制的细管状物,是点火的工具。也称为「火煤子」。
《国语辞典》:火捻子  拼音:huǒ niǎn zi
1.土枪上的火药引线。
2.吸旱烟时所用的点火工具。
《国语辞典》:火星塞  拼音:huǒ xīng sāi
引擎中,利用电力产生火花的点火装置。装在气缸上,两端的电极留有空隙,通电时发生火花,用以点燃气缸内的燃料混合气。
《国语辞典》:滑航  拼音:huá háng
指飞弹、火箭在熄火后,或某一节推力终止而次一节尚未点火前,这段时间的飞行,在航空方面称为「滑航」。
《国语辞典》:纸楣子(纸楣子)  拼音:zhǐ méi zi
以火纸捻制的细管状物,可用于点火。也称为「火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