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灭祀(滅祀)
断绝宗庙祭祀。指朝代灭亡。 唐 储光羲 《贻余处士》诗:“ 吴王 昔丧元, 隋帝 又灭祀。”
《漢語大詞典》:虚亡
无故而灭亡。管子·七臣七主:“法令非虚乱也,国家非虚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胡亥 ﹞诛 斯 、 去疾 ,任用 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篤不虚亡。” 张守节 正义:“言 胡亥 藉帝王之威器,残酷暴虐滋己恶,恶既深篤,以至灭亡,岂其虚哉。”
(1).虚无。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圣朝怜閔,詔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非所以视化劝后也。”
(2).指高空,太空。亦指太空之气。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歷骇猋,乘虚亡,与神俱。”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虚无廖廓,与元通灵,言其所乘气之高,故能出飞鸟之上而与神俱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视眩泯而亡见兮,听敞怳而亡闻。乘虚亡而上遐兮,超无友而独存。”
《漢語大詞典》:革灭(革滅)
消灭,灭亡。文选·班固〈典引〉:“虎螭其师,革灭天邑。” 吕延济 注:“用虎龙之兵攻灭 桀 紂 ,以升天子之位也。” 宋 苏洵 《权书下·六国》:“且 燕 赵 处 秦 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弧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分類:消灭灭亡
《漢語大詞典》:互丧
彼此(都)灭亡。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例如:六国互丧。——·苏洵《六国论》
《漢語大詞典》:人虾(人蝦)
相传 明 朝灭亡后,有一遗老宣称要为亡 明 殉节,但又不肯自杀。于是自称效法 信陵君 ,嗜酒狎妓。谁知长久不死,人却变得驼背弯腰。被人取笑为“人虾”。见 清 袁枚 新齐谐卷六。后用以嘲讽没有骨气而又自欺欺人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但可惜他不曾变做人虾;如果也变了人虾,就没有这段公案了。”
《國語辭典》:溃灭(潰滅)  拼音:kuì miè
崩溃灭亡。如:「残暴的政权必将溃灭。」
《漢語大詞典》:鱼烂河决(魚爛河决)
鱼肉腐烂, 黄河 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 汉 班固 曰:“ 河 决不可復壅,鱼烂不可復全。” 宋 朱熹 《读两陈谏议遗墨》:“是以凡 安石 之所为,卒之得以附於陵庙之尊,託於謨训之重,而天下之人愈不敢议,以至於鱼烂 河 决而后已焉!” 明 宋濂 《傅守刚墓碣》:“鱼烂 河 决,不可救药,君子每为之太息。”
《國語辭典》:鱼游釜中(魚遊釜中)  拼音:yú yóu fǔ zhōng
比喻身处险境,危在旦夕。《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閒耳。」也作「鱼游釜底」。
《漢語大詞典》:刈亡
铲除,灭亡。国语·吴语:“今天王既封植 越国 以明闻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分類:铲除灭亡
《漢語大詞典》:亡不旋踵
谓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宋 苏辙 《〈元祐会计录〉序》:“ 晋武帝 削平 吴蜀 ,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漢語大詞典》:亡国灭种(亡國滅種)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严复 《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於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於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孙中山 《党员要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当时革命党外面见到外国富强, 中国 衰弱,被人凌辱,内面又受 满清 专制,做人奴隶,几乎有亡国灭种之忧。”
《漢語大詞典》:危急存亡
谓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来这样一套!”
《國語辭典》:兔死狐悲  拼音:tù sǐ hú bēi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元。汪元亨〈折桂令。厌红尘拂袖而归〉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红楼梦》第八二回:「早要如此,晴雯何至弄到没有结果。兔死狐悲,不觉滴下泪来。」也作「狐兔之悲」、「狐死兔悲」、「狐死兔泣」。
《漢語大詞典》:兔死犬饥(兔死犬饑)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明 张居正 《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國語辭典》:奄奄一息  拼音:yān yān yī xí
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后时刻。《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此时秀童奄奄一息,爬走不动了。」《红楼梦》第一○六回:「贾琏走近旁边,见凤姐奄奄一息,就有多少怨言一时也说不出来。」也作「一息奄奄」、「淹淹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