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流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参见:灌顶)
秘密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总言真言宗一切之灌顶法。别之则为五种三昧耶中第五之三昧耶。是受传法阿阇梨位后之秘密灌顶也。此灌顶为见谛阿阇梨之灌顶。于今时断无之云。
般泥洹后灌腊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般涅槃后灌腊经之本名。
般涅槃后灌腊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般泥洹灌腊经之异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佛灭后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浴佛陈供之法。
密印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大日经说五种之灌顶,其第五种曰密印灌顶,唯授一人之秘法也。
密坛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设曼陀罗之道场而行灌顶式也。(参见:灌顶)
密灌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秘密灌顶之略。
结缘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一般俗人入灌顶坛,投华于诸尊而结缘也。当投华时,使以尊像为与我有宿缘之尊体而念之,结缘之名基于此。因名投华三摩耶。是二种灌顶之一。(参见:灌顶)
传法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二种灌顶之第二、五种灌顶之第四。又曰受职灌顶。受大阿阇梨职,上传授密法于人之位之灌顶也。依此灌顶受大日如来之职,自身为传法之阿阇梨也。故具曰传法阿阇梨位灌顶。
传教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传受秘密之事法,而绍阿阇梨位之灌顶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顶,二结缘灌顶。(中略)二者传教灌顶,从初发心求阿阇梨。为欲绍袭阿阇梨位故,师许可已。为造立漫荼罗具足仪轨而与灌顶,得灌顶已,堪绍师位,故名得传教灌顶,名阿阇梨也。」
瑜祇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日本东密一流,于金胎两部灌顶外,由瑜祇经别立灌顶法,谓之瑜祇灌顶。谓两部之灌顶为金胎二、瑜祇灌顶为金胎不二。因而为五种三昧中第五三昧耶之秘密灌顶。是与日本台密于两部外,立两部不二之苏悉地灌顶相似。【又】为以心灌顶之别称。瑜祇经内作业灌顶品,明以心灌顶,亦明手印灌顶。经所谓「置华于印中,令散彼支分。随华所堕处,行人而尊奉。教彼本明印,令共作成就」是也。
阏伽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香水灌佛道修行者之顶,證明其修功之仪式作法。
学法灌顶
【佛学大辞典】
(仪式)对于传法灌顶而言。印可为弟子之位,谓之学法灌顶。印可为师之位,谓之传法灌顶。大疏演奥钞三曰:「学法传法者,师资两位灌顶也。印可资位名学法,印可师位名传法。此二座真言行者入修次第故,处处对明之也。」
醍醐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顾况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俗语佛源】
「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李明权)
灌顶幡
【佛学大辞典】
(物名)真言宗之说,谓幡具无量之佛德,以顶触之。则先受轮王之灌顶,终受佛位之灌顶。故因中说果,名幡为灌顶云。此名为菩萨形幡。秘藏记末曰:「世人皆以幡号灌顶,是以幡功德先为轮王,终成佛以致佛,果名为灌顶,是故知以果名因也。」(参见: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