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密坛灌顶
密灌
结缘灌顶
传法灌顶
传教灌顶
瑜祇灌顶
阏伽灌顶
学法灌顶
醍醐灌顶
灌顶幡
灌室
灌顶
二种灌顶
四种灌顶
佛类词典(续上)
密印灌顶密坛灌顶
密灌
结缘灌顶
传法灌顶
传教灌顶
瑜祇灌顶
阏伽灌顶
学法灌顶
醍醐灌顶
灌顶幡
灌室
灌顶
二种灌顶
四种灌顶
密印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大日经说五种之灌顶,其第五种曰密印灌顶,唯授一人之秘法也。
(修法)大日经说五种之灌顶,其第五种曰密印灌顶,唯授一人之秘法也。
密坛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设曼陀罗之道场而行灌顶式也。(参见:灌顶)
(修法)设曼陀罗之道场而行灌顶式也。(参见:灌顶)
密灌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秘密灌顶之略。
(术语)秘密灌顶之略。
结缘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一般俗人入灌顶坛,投华于诸尊而结缘也。当投华时,使以尊像为与我有宿缘之尊体而念之,结缘之名基于此。因名投华三摩耶。是二种灌顶之一。(参见:灌顶)
(术语)谓一般俗人入灌顶坛,投华于诸尊而结缘也。当投华时,使以尊像为与我有宿缘之尊体而念之,结缘之名基于此。因名投华三摩耶。是二种灌顶之一。(参见:灌顶)
传法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二种灌顶之第二、五种灌顶之第四。又曰受职灌顶。受大阿阇梨职,上传授密法于人之位之灌顶也。依此灌顶受大日如来之职,自身为传法之阿阇梨也。故具曰传法阿阇梨位灌顶。
(修法)二种灌顶之第二、五种灌顶之第四。又曰受职灌顶。受大阿阇梨职,上传授密法于人之位之灌顶也。依此灌顶受大日如来之职,自身为传法之阿阇梨也。故具曰传法阿阇梨位灌顶。
传教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传受秘密之事法,而绍阿阇梨位之灌顶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顶,二结缘灌顶。(中略)二者传教灌顶,从初发心求阿阇梨。为欲绍袭阿阇梨位故,师许可已。为造立漫荼罗具足仪轨而与灌顶,得灌顶已,堪绍师位,故名得传教灌顶,名阿阇梨也。」
(术语)又名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传受秘密之事法,而绍阿阇梨位之灌顶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顶,二结缘灌顶。(中略)二者传教灌顶,从初发心求阿阇梨。为欲绍袭阿阇梨位故,师许可已。为造立漫荼罗具足仪轨而与灌顶,得灌顶已,堪绍师位,故名得传教灌顶,名阿阇梨也。」
瑜祇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日本东密一流,于金胎两部灌顶外,由瑜祇经别立灌顶法,谓之瑜祇灌顶。谓两部之灌顶为金胎二、瑜祇灌顶为金胎不二。因而为五种三昧中第五三昧耶之秘密灌顶。是与日本台密于两部外,立两部不二之苏悉地灌顶相似。【又】为以心灌顶之别称。瑜祇经内作业灌顶品,明以心灌顶,亦明手印灌顶。经所谓「置华于印中,令散彼支分。随华所堕处,行人而尊奉。教彼本明印,令共作成就」是也。
(修法)日本东密一流,于金胎两部灌顶外,由瑜祇经别立灌顶法,谓之瑜祇灌顶。谓两部之灌顶为金胎二、瑜祇灌顶为金胎不二。因而为五种三昧中第五三昧耶之秘密灌顶。是与日本台密于两部外,立两部不二之苏悉地灌顶相似。【又】为以心灌顶之别称。瑜祇经内作业灌顶品,明以心灌顶,亦明手印灌顶。经所谓「置华于印中,令散彼支分。随华所堕处,行人而尊奉。教彼本明印,令共作成就」是也。
阏伽灌顶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香水灌佛道修行者之顶,證明其修功之仪式作法。
(修法)以香水灌佛道修行者之顶,證明其修功之仪式作法。
学法灌顶
【佛学大辞典】
(仪式)对于传法灌顶而言。印可为弟子之位,谓之学法灌顶。印可为师之位,谓之传法灌顶。大疏演奥钞三曰:「学法传法者,师资两位灌顶也。印可资位名学法,印可师位名传法。此二座真言行者入修次第故,处处对明之也。」
(仪式)对于传法灌顶而言。印可为弟子之位,谓之学法灌顶。印可为师之位,谓之传法灌顶。大疏演奥钞三曰:「学法传法者,师资两位灌顶也。印可资位名学法,印可师位名传法。此二座真言行者入修次第故,处处对明之也。」
醍醐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顾况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俗语佛源】
「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李明权)
(术语)以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顾况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俗语佛源】
「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李明权)
灌顶幡
【佛学大辞典】
(物名)真言宗之说,谓幡具无量之佛德,以顶触之。则先受轮王之灌顶,终受佛位之灌顶。故因中说果,名幡为灌顶云。此名为菩萨形幡。秘藏记末曰:「世人皆以幡号灌顶,是以幡功德先为轮王,终成佛以致佛,果名为灌顶,是故知以果名因也。」(参见:灌顶)
(物名)真言宗之说,谓幡具无量之佛德,以顶触之。则先受轮王之灌顶,终受佛位之灌顶。故因中说果,名幡为灌顶云。此名为菩萨形幡。秘藏记末曰:「世人皆以幡号灌顶,是以幡功德先为轮王,终成佛以致佛,果名为灌顶,是故知以果名因也。」(参见:灌顶)
灌室
【佛学大辞典】
(杂名)设秘密坛场而行灌顶圣式之处也。
(杂名)设秘密坛场而行灌顶圣式之处也。
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bhis!ecani^,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于顶而表祝意。密教效此世法,于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阇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显教虽说等觉菩萨于色界之魔醯首罗天由十方诸佛受灌顶而成佛之事,而无说于学人实行之之法则者。大日经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顶法时,取四大海水及境内一切河水,具置宝药谷等,作境内地图,令此童子踞师子座,以种种珍宝庄严,所统眷属,随其大小,列次陪奉。韦陀梵志师,坐于象宝,以临其后,持此宝水,以注象牙,令堕其顶上。而后唱令,以告众人。又叹说古先哲王治人济代之法,如是随顺行者,当得寿命长远,本枝繁盛,克绍转轮之业。若不作如是事者,则当自退其位,殒身绝嗣。如是一一而教诲之。今此法王子灌顶,则不如是。陈列密严佛土法界大图,坐于妙法莲华自在神通师子之座,以本性清净智慧慈悲水具含万德,而灌其心。尔时诸菩萨众,下至八部众生,莫不欢喜赞喜而生敬仰。时阿阇梨,以法王遗训而教训之:从此以后,当得生如来家,定绍佛位。若不如是对明,则不知正法尊法也。」同十五曰:「譬如世间刹利之种,谓欲绍其继嗣令王种不断故,为其嫡子,而作灌顶。取四大海水,以四宝瓶盛之。种种严饰,又严饰子身。众物咸备,又饰大象,于象背上持瓶。令太子坐于坛中,所统毕集,于象牙上,水令流注太子之顶。灌此水已,本声三唱:汝等当知,太子已受位竟。自今以后,所有教敕,皆当奉行。今如来法王,亦复如是。为令佛种不断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为顺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从此以后,一切圣众,咸所敬仰。亦知此人毕竟不退于无上菩提,定绍法王之位。诸有所作,真言身印,瑜伽等业,皆不敢违越也。」此就行人之初位而释之。秘藏记末曰:「灌顶义,灌者诸佛大悲,灌顶者上之义。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證佛果,是顶义也。」此就后位而释之。表制集一曰:「灌谓灌持,明诸佛护念,顶谓头顶,表大行尊高。」秘藏记钞七曰:「以水灌顶,是五种中甘露灌顶也。自馀四种无洒水义,虽无洒水名灌顶,其故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顶义,诸佛护念,令至佛顶住。皆名灌顶也。」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天台章安大师。名灌顶,字法云,章安人。天台之法嗣。玄义文句止观三大部,皆成于师之笔。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寿七十二。见续高僧传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密教有灌顶法,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之意,有种种不同的方法。
【佛学次第统编】
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三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也。
一、事业灌顶 即具支灌顶、传法灌顶,即阿阇黎为弟子建立灌顶曼荼罗,缘坛之支分,悉备行广大之供养,而授与灌顶也。因此须视弟子之资力丰富者而行之,故又名具支灌顶,又即传法之灌顶也。此又分三:
一、结缘灌顶 密教非器不传,此为结缘,不择是器非器,乃至强迫入曼荼罗,使投华而结佛因缘之作法,以其华所附著之尊,为结缘之佛菩萨等。
二、学法灌顶 又名受明灌顶,阿阇黎为深信密教之弟子,特建曼荼罗,引入使投华,授与其所得本尊之三密,而使修学修行之作法也。
三、传法灌顶 阿阇黎鉴知其弟子,于三密之法门,修学修行,堪绍师位,特建曼荼罗,引入使投华,而授以阿阇黎之职位,令法久住,佛种不断之作法也。
此中结缘学法,通于道俗,传法限于僧人。
二、秘印灌顶 又名手印灌顶,又即许可灌顶。弟子虽信心坚固,深信乐真言行,而资力乏,不能具办缘坛之支分,使备少供养,而授与本尊之秘印,以行灌顶之法。
三、心授灌顶 又谓以心灌顶、秘密灌顶、心想灌顶、瑜祇灌顶,师资皆三昧耶成就之人所作之法也。故于弟子之净菩提心上,建立曼荼罗,而行灌顶。此之灌顶,无需心外之曼荼罗也,不择时方而行之。
四、光明灌顶 诸佛菩萨放光明以加持行者是也。
五、甘露灌顶 以部主之真言,加持香水而灌洒是也。
(术语)梵语Abhis!ecani^,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于顶而表祝意。密教效此世法,于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阇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显教虽说等觉菩萨于色界之魔醯首罗天由十方诸佛受灌顶而成佛之事,而无说于学人实行之之法则者。大日经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顶法时,取四大海水及境内一切河水,具置宝药谷等,作境内地图,令此童子踞师子座,以种种珍宝庄严,所统眷属,随其大小,列次陪奉。韦陀梵志师,坐于象宝,以临其后,持此宝水,以注象牙,令堕其顶上。而后唱令,以告众人。又叹说古先哲王治人济代之法,如是随顺行者,当得寿命长远,本枝繁盛,克绍转轮之业。若不作如是事者,则当自退其位,殒身绝嗣。如是一一而教诲之。今此法王子灌顶,则不如是。陈列密严佛土法界大图,坐于妙法莲华自在神通师子之座,以本性清净智慧慈悲水具含万德,而灌其心。尔时诸菩萨众,下至八部众生,莫不欢喜赞喜而生敬仰。时阿阇梨,以法王遗训而教训之:从此以后,当得生如来家,定绍佛位。若不如是对明,则不知正法尊法也。」同十五曰:「譬如世间刹利之种,谓欲绍其继嗣令王种不断故,为其嫡子,而作灌顶。取四大海水,以四宝瓶盛之。种种严饰,又严饰子身。众物咸备,又饰大象,于象背上持瓶。令太子坐于坛中,所统毕集,于象牙上,水令流注太子之顶。灌此水已,本声三唱:汝等当知,太子已受位竟。自今以后,所有教敕,皆当奉行。今如来法王,亦复如是。为令佛种不断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为顺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从此以后,一切圣众,咸所敬仰。亦知此人毕竟不退于无上菩提,定绍法王之位。诸有所作,真言身印,瑜伽等业,皆不敢违越也。」此就行人之初位而释之。秘藏记末曰:「灌顶义,灌者诸佛大悲,灌顶者上之义。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證佛果,是顶义也。」此就后位而释之。表制集一曰:「灌谓灌持,明诸佛护念,顶谓头顶,表大行尊高。」秘藏记钞七曰:「以水灌顶,是五种中甘露灌顶也。自馀四种无洒水义,虽无洒水名灌顶,其故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顶义,诸佛护念,令至佛顶住。皆名灌顶也。」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天台章安大师。名灌顶,字法云,章安人。天台之法嗣。玄义文句止观三大部,皆成于师之笔。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寿七十二。见续高僧传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密教有灌顶法,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之意,有种种不同的方法。
【佛学次第统编】
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三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也。
一、事业灌顶 即具支灌顶、传法灌顶,即阿阇黎为弟子建立灌顶曼荼罗,缘坛之支分,悉备行广大之供养,而授与灌顶也。因此须视弟子之资力丰富者而行之,故又名具支灌顶,又即传法之灌顶也。此又分三:
一、结缘灌顶 密教非器不传,此为结缘,不择是器非器,乃至强迫入曼荼罗,使投华而结佛因缘之作法,以其华所附著之尊,为结缘之佛菩萨等。
二、学法灌顶 又名受明灌顶,阿阇黎为深信密教之弟子,特建曼荼罗,引入使投华,授与其所得本尊之三密,而使修学修行之作法也。
三、传法灌顶 阿阇黎鉴知其弟子,于三密之法门,修学修行,堪绍师位,特建曼荼罗,引入使投华,而授以阿阇黎之职位,令法久住,佛种不断之作法也。
此中结缘学法,通于道俗,传法限于僧人。
二、秘印灌顶 又名手印灌顶,又即许可灌顶。弟子虽信心坚固,深信乐真言行,而资力乏,不能具办缘坛之支分,使备少供养,而授与本尊之秘印,以行灌顶之法。
三、心授灌顶 又谓以心灌顶、秘密灌顶、心想灌顶、瑜祇灌顶,师资皆三昧耶成就之人所作之法也。故于弟子之净菩提心上,建立曼荼罗,而行灌顶。此之灌顶,无需心外之曼荼罗也,不择时方而行之。
四、光明灌顶 诸佛菩萨放光明以加持行者是也。
五、甘露灌顶 以部主之真言,加持香水而灌洒是也。
二种灌顶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传教灌顶,对于如法积行之人,传受秘法,使绍阿阇梨职位之灌顶也。又称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二,结缘灌顶,唯为使结佛缘,引入一般之人于灌顶坛,使投花而授其本尊之印与真言,无秘法之授受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顶,二结缘灌顶。结缘者,准下疏明。若人因遇道场,便云法缘难值,乞兼为济者,为作灌顶。得灌顶已,于一切真言门本尊法中,求受真法印法,随分修行,故名结缘。二传教灌顶,从初发心,求阿阇梨,为欲绍阿阇梨位故。师许可已,为造立漫荼罗,具足仪轨,而与灌顶。得灌顶已,堪绍师位,故名得传教灌顶,名阿阇梨也。」
(名数)一,传教灌顶,对于如法积行之人,传受秘法,使绍阿阇梨职位之灌顶也。又称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二,结缘灌顶,唯为使结佛缘,引入一般之人于灌顶坛,使投花而授其本尊之印与真言,无秘法之授受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顶,二结缘灌顶。结缘者,准下疏明。若人因遇道场,便云法缘难值,乞兼为济者,为作灌顶。得灌顶已,于一切真言门本尊法中,求受真法印法,随分修行,故名结缘。二传教灌顶,从初发心,求阿阇梨,为欲绍阿阇梨位故。师许可已,为造立漫荼罗,具足仪轨,而与灌顶。得灌顶已,堪绍师位,故名得传教灌顶,名阿阇梨也。」
四种灌顶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除难灌顶,降伏灌顶也。二、成就灌顶,受明灌顶也。三、增益己身灌顶。四、得阿阇梨位灌顶,传法灌顶也。见瞿醯经下。【又】一、庭仪灌顶。二、堂上灌顶。三、无职众灌顶,古名无作法灌顶。四、平座灌顶。
(名数)一、除难灌顶,降伏灌顶也。二、成就灌顶,受明灌顶也。三、增益己身灌顶。四、得阿阇梨位灌顶,传法灌顶也。见瞿醯经下。【又】一、庭仪灌顶。二、堂上灌顶。三、无职众灌顶,古名无作法灌顶。四、平座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