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素湍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浍水:“ 絳水 ,出 絳山 东谷……北注悬流,奔壑十一许丈,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去山三十里许,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餘里,素湍皓然,頽波歷溪,沿流而下。”
《国语辞典》:海沫  拼音:hǎi mò
海浪所激起的泡沫。如:「海沫随著浪花载浮载沉。」唐。李商隐〈碧瓦〉诗:「河流冲柱转,海沫近槎飘。」
《漢語大詞典》:浪沫
波浪激起的泡沫。 郑振铎 《集外·移山填海话厦门》:“白色的浪沫在澎澎湃湃地有节奏而徐缓地扑向海边的赭苍色的古老的岩石上来。” 峻青 《黎明的河边》六:“风把浪沫和草屑吹到了我们的身上。”
《漢語大詞典》:槎沫
水击船筏激起的泡沫。 宋 梅尧臣 《黄河》诗:“槎沫夜浮光,舟人朝发唱。”
《漢語大詞典》:鱼打花(魚打花)
鱼浮游觅食时在水面激起波纹或浪花。比喻浮光掠影、不深入。《收穫》1981年第1期:“光是看看走走,那是蜻蜓点水、鱼打花,没有用。”
《国语辞典》:水花四溅(水花四溅)  拼音:shuǐ huā sì jiàn
被激起的水向四方飞射。如:「海豚于空中翻滚后再跃入水中,水花四溅,叫好声不绝于耳。」
《国语辞典》:濯污扬清(濯污扬清)  拼音:zhuó wū yáng qīng
洗去污秽,激起清水。比喻去除邪恶,发扬真善。《南史。卷三三。范泰传》:「臣昔谬得待罪选曹,诚无以濯污扬清。然君子之有智能,犹鹓凤之有文采,俟时而振羽翼。何患不出云霞之上?」
《国语辞典》:酒是色之媒  拼音:jiǔ shì sè zhī méi
(谚语)酒能乱性,饮酒之后,往往会激起对色欲的冲动。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钱为心所爱,酒是色之媒,会看鸳鸯羽,双双池上归。」
《国语辞典》:公共厕所扔砖头(公共厕所扔砖头)  拼音:gōng gòng cè suǒ rēng zhuān tóu
(歇后语)激起公愤。粪音谐「愤」。指在公共厕所扔砖头,易激起公众的屎粪。如:「在会场上,你如果再这样嚣张下去,小心公共厕所扔砖头──激起公愤。」
《国语辞典》:打个花(打个花)  拼音:dǎ ge huā
激起一阵浪花。《西游记》第六回:「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国语辞典》:睹物兴情(睹物兴情)  拼音:dǔ wù xīng qíng
看到某些事物、景物而激起某种情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