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潮上
风潮
潮去
随潮
红潮
秋潮
落潮
潮信
通潮
浙江潮
怒潮
回潮
上潮
弄潮
射潮
《骈字类编》:潮上
宋 苏轼 望海楼晚景五绝 其一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國語辭典》:风潮(風潮)  拼音:fēng cháo
1.风向与潮汐。
2.比喻一时轰动喧腾的事情。如:「闹风潮」。
《骈字类编》:潮去
博物志见潮水下山杜牧寄桐江隐者诗见 花下
《分类字锦》:随潮(随潮)
禽经鸥信鸟也信不知害注鸥水鸟如鸧鹒而小随潮而翔迎浪蔽日曰信鸥者鸥之别类群鸣喈喈相伴优游随大小潮往来也食小鱼虾之属虽潮至则翔向水以为信及为鸷鸟所击是信而不知所以自害也
分类:鸥鹭
《國語辭典》:红潮(紅潮)  拼音:hóng cháo
1.因羞赧而脸红。宋。苏轼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词:「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2.妇女月经的别名。也称为「天癸」。
3.海水中浮游生物忽然大量繁殖而使海水改变成赤褐、褐绿、黄绿等颜色的现象。发生地点主要在温带及热带的沿岸海域。
《漢語大詞典》:秋潮
秋季的潮水。 唐 骆宾王 《冬日野望》诗:“ 灵巖 闻晓籟, 洞浦 涨秋潮。”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
分類:潮水
《國語辭典》:落潮  拼音:luò cháo
潮水退落。唐。李群玉 石头城诗:「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
《國語辭典》:潮信  拼音:cháo xìn
1.潮水。因潮汐起落有一定的时刻,故称为「潮信」。唐。李嘉祐 南浦渡口诗:「东风潮信满,时雨稻粳齐。」《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为之潮信。」
2.比喻妇女行经的时期。
《漢語大詞典》:通潮
潮水流通。 清 王炳燮 《苏松水利考》:“盖下流通潮之处,浊沙淤滨,日积一钱之厚。” 诸宗元 《过京口有寄》诗:“婉晚风灯曾照梦,迢遥 江 水正通潮。”
《国语辞典》:浙江潮  拼音:zhè jiāng cháo
浙江省钱塘江口,两岸有龛赭二山对峙,出海口略呈三角形,每当潮水来时,其浪潮声势均极为壮观。
《國語辭典》:怒潮  拼音:nù cháo
澎湃汹涌的浪潮。《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钱塘庙子湾一带石岸,复毁于怒潮。」
《國語辭典》:回潮  拼音:huí cháo
大陆地区指本已消失的旧事物又重新出现流传。
《漢語大詞典》:上潮
涨潮。 汉 枚乘 《七发》:“ 江 水逆流,海水上潮。” 唐 钱起 《送昆山孙少府》诗:“远帆背归鸟,孤舟抵上潮。”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厂屋那边是黄浪滚滚的 黄浦江 ,这时候正上潮,江面鼓动,鼓动,似乎要涨上天去。”
分類:涨潮
《國語辭典》:弄潮  拼音:nòng cháo
游泳、戏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观潮》:「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䌽旗或小清凉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也作「弄涛」。
《漢語大詞典》:射潮
(1).相传 吴越王 钱鏐 射潮筑塘的故事。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宋史·河渠志七:“ 淛江 通大海,日受两潮。 梁 开平 中, 钱武肃王 始筑捍海塘,在 候潮门 外。潮水昼夜衝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 晋山祠 。既而潮避 钱塘 ,东击 西陵 ,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柳亚子 《海宁观潮有作》诗:“我亦廿年惭后死,射潮穿象两蹉跎。”
(2). 东汉 马援 亦有射潮故事,见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射潮及所引 清 屈大均 《射潮歌》
分類:吴越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