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郁浥
集盛貌。《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虵龙蛣屈,澧隆鬱浥,千渠万澮,合聚谿涧。”
《漢語大詞典》:豹皮囊
豹皮做的袋子。用以藏墨,可防潮湿。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养砚墨笔纸:“养墨以豹皮囊,贵乎远湿。”
《漢語大詞典》:埤薄
土地低洼潮湿,土质瘠薄。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病篤,谓 宋衍 等曰:‘ 清河 埤薄,欲乞骸骨于贵人冢傍下棺而已。’”
《國語辭典》:霉气(霉氣)  拼音:méi qì
1.霉烂的气味。如:「这棉被放久了,一打开就是一股霉气。」
2.坏运气。如:「一出手就不利,真霉气。」
《漢語大詞典》:霉风(霉風)
霉季潮湿的风。 宋 周密 《大圣乐·次施中山蒲节韵》词:“虹雨霉风,翠縈苹渚,锦翻葵径。”
分類:潮湿
《漢語大詞典》:湿奥(濕奥)
潮湿温暖,暖和。奥,通“ 燠 ”。《汉书·李寻传》:“季夏举兵法,时寒气应,恐后有霜雹之灾;秋月行封爵,其月土湿奥,恐后有雷雹之变。”
《漢語大詞典》:湿浊(濕濁)
潮湿混浊。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气湿浊而黄。”
分類:潮湿混浊
《國語辭典》:湿漉漉(溼漉漉)  拼音:shī lù lù
形容非常潮湿的样子。如:「这路面湿漉漉的,过去时要小心点,以免滑倒。」
《國語辭典》:湿漉漉(濕漉漉)  拼音:shī lù lù
潮湿的样子。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也曾杀的枪杆上湿漉漉血未乾。」也作「湿渌渌」。
《國語辭典》:湿津津(濕津津)  拼音:shī jīn jīn
湿润的样子。元。王晔〈新水令。梨花夜套。得胜令〉曲:「悄促促翠掩合欢帐,湿津津红绡拭泪巾。」也作「湿浸浸」。
分類:潮湿
《漢語大詞典》:湿齑齑(濕虀虀)
潮湿貌。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康与之重九词:“重阳日,四面雨垂垂……茱萸胖,黄菊湿虀虀。”
《漢語大詞典》:潴潦(瀦潦)
(1).聚汇的水;停积的水。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权智:“於是自 保州 西北 沈远濼 ,东尽 沧州 泥沽海 口,几八百里,悉为瀦潦,阔者有及六十里者。”
(2).指积水,潮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
《国语辞典》:沙雕  拼音:shā diāo
用潮湿的海沙进行雕刻,称为「沙雕」。
分类:潮湿雕刻
《国语辞典》:畦作  拼音:xī zuò
在降雨多、潮湿而排水不良的田地或黏重土田,须作畦后栽培,称为「畦作」。
《国语辞典》:犯潮  拼音:fàn cháo
触发潮湿。《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墙上的纸,因为犯潮,都搭拉下来了。」
分类:触发潮湿
《漢語大詞典》:沮湿(沮濕)
低洼潮湿。明史·王治传:“明年,左右有言 南海子 之胜者,帝将往幸。 治 率同官諫。大学士 徐阶 、尚书 杨博 、御史 郝杰 等并阻止。皆不听。至则荒莽沮湿,帝甚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