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4分类词汇 4
《國語辭典》:湿漉漉(溼漉漉)  拼音:shī lù lù
形容非常潮湿的样子。如:「这路面湿漉漉的,过去时要小心点,以免滑倒。」
《國語辭典》:湿漉漉(濕漉漉)  拼音:shī lù lù
潮湿的样子。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也曾杀的枪杆上湿漉漉血未乾。」也作「湿渌渌」。
《漢語大詞典》:湿齑齑(濕虀虀)
潮湿貌。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康与之重九词:“重阳日,四面雨垂垂……茱萸胖,黄菊湿虀虀。”
《國語辭典》:湿浸浸(濕浸浸)  拼音:shī jìn jìn
形容潮湿浸透的样子。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咱也曾湿浸浸卧雪眠霜,咱也曾磕擦擦登山蓦岭。」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则见湿浸浸血污了旧衣裳,多应是碜可可的身耽著新棒疮。」也作「湿津津」。
《漢語大詞典》:湿渌渌(濕渌渌)
潮湿貌。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遍体汗湿渌渌浑如水浇。” 清 洪升 《长生殿·进果》:“哎呀,头上湿渌渌的。” 张天翼 《清明时节》六:“他记不起抽烟,也没去喝茶,手掌上湿渌渌的全是些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