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杨潭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咸淳七年(1271年)进士。录入者按:同知贡举,《宋登科记考》作文翁,当为文及翁之误。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万恒 古潭 慧鉴国师 俗姓朴氏。进士景升之子。熊津郡人。己酉生。师赴九山选中魁科。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弟子至七百。延祐己未遘疾。前一夕。南峰大木自仆。赤祲亘山谷。年七十一。腊五十八。王赐谥。塔曰广照。 师以儒家子为僧。幼颖悟。能自强于学。长益不怠。赴九山选中魁科。拂衣往枫岳。夏满。移栖智理山。饥不重味。寒不袭裘。胁不至席者累稔。迹晦而名彰。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其师曹溪圆悟和尚亦谕之。乃往。后历主朗月云兴禅源等社。凡经指授。若聩而聆。若𨠯而醒。弟子至七百。士大夫抠衣入社者。不可胜计。中吴异蒙山。见其文偈。叹赏不已。赓和十数。仍贻书致古潭之号。皇庆癸丑。大尉王宴。居永安宫。安车卑辞。邀至京城。时方聚禅教名流。日以次讲论。师主棒喝风生。辩若悬河。王喜甚。行同舆。手捧馔。加法号别传宗主重续祖灯妙明尊者。袈裟衣裙帽袜先银币五十镒以赆。师还山。悉以付常住。不归于私。 浴更衣。修遗书。自占葬地。夜艾唤侍者檛鼓。披袈裟。据禅床声喝告别。其略曰。廓清五蕴。真照无穷。死生出没。月转空中。吾今下脚。谁辨玄踪。告尔弟子。莫谩扪空。禅者景瑚。问以告住之意。则有何处不相逢。渡河不用筏等语。拍膝久手。含笑而化。 初母郑氏梦。天降翠幕。有童子。肌肉如冰玉。就视之。遂合掌跃入郑氏怀。反寤。如纳斗大石胞中。砭药之不效。以己酉八月六日诞师。因名幕儿。淮示寂带方郡民名白太者。梦师登翠幕天去。怪而明日奔至寺。师已逝(并李齐贤撰碑序)。
董笔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庆元奉化人。少牧牛。传夜尝梦笔浮潭上,晨起往视,果得笔,遂以笔潭名。画鹰隼及惊涛、果木皆绝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道士。淮人。工白描道释人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1391 【介绍】: 明僧。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为全室。洪武中诏致有学行高僧,首应诏至,奏对称旨。诏笺释《心经》、《金刚经》、《楞伽》,曾奉使西域。深究胡惟庸案时,曾遭株连,太祖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有《全室集》。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宗泐。台之临海人。字季潭。别号全室。八岁从诉笑隐学佛。十四薙落。二十受具。洪武四年。住径山。太祖高皇帝。徵江南有道浮屠。师应召称旨。命住天界。上。丕建广荐法会。于蒋山太平兴国寺。宿斋室。却荤肉不御者一月。服皮弁搢玉圭。上殿面大雄氏。行拜献礼者三。诏集幽爽引入殿。致三佛之礼。命师升座说法。上临幸。赐膳无虚日。每和其诗。称为泐翁。十年冬。诏师笺释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制赞佛乐章。丁巳。奉使西域还朝。授右街善世。因命育发。将授以儒职。师姑奉命。至发长。上召而官之。师再辞求免。愿终释门。上嘉叹从之。赐免官说以旌其志。相城道衍。负奇志。摇膝高吟。傍若无人。师每正色责之曰。此岂释子语耶。学士宋公濂。尝赞师像曰。笑隐之子。晦机之孙。具大福德。足以荷担佛法。證大智慧。足以摄伏魔军。悟四喝二玄于弹指。合千经万论于一门。向上关。如涂毒鼓。挝之必死。杀活机。类金刚剑。触之则奔。屡镇名山。教孚遐迩。诏升京刹。名溢朝绅。夙受记于灵山之会。今简知于万乘之尊。云汉昭回。天章锡和于全帙。宠恩优渥。玉音召对于紫宸。屹中流之砥柱。转大地之法轮。信为十方禅林之领袖。而与古德。同道同伦者耶。后追治胡惟庸党及师。著做散僧。执役建寺。徐察其非辜取还。复领右善世。居无何。以老赐归槎峰。渡江示寂于江浦之石佛寺。师博通古今。凡经书过目辄成诵。善为词章。有全室集。行于世。国初高僧师。与复见心齐名。见心疏放。师谨密。故其得祸为尤轻。噫。亦幸耳。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三
宗泐禅师。姓周氏。台之临海人。号季潭。别称全室。为笑隐䜣公之望子。历坐名坊。而赴明高帝之诏。兼领天界住持。化周大宇。机契宸衷。应旨涉流沙。度葱岭遍游西天。通诚佛域。往返十有四万馀程。皓首还朝。天子嘉其高行。自唐贞观以来。未之有也。泐生族甚微。父母俱早卒。寄食贫里。贫里不能善之。甫八岁。宿根不昧。趋本郡天宁寺。求佛为师。时笑隐䜣公。说法其间。泐跪拜于䜣公膝下。公爱而异之。试以心经。脱口成诵。公大喜曰。昏途慧炬也。得度数载。藏文世典。咸贯通焉。䜣公屡易名刹。泐皆从侍。公尝问曰。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且道。是平实商量。是格外提持。泐遽对曰。何得剜肉作疮。曰。将谓你奇特。泐便喝。公拈棒。泐拂袖趋去。䜣公告寂。乃召怀渭曰。吾据者床。四十馀年。尚遗望也。然不尽之案。惟你与宗泐。任之耳泐既还台。寓云峰。隐紫箨。领天宁。俱以诚悫。淳厚之风。化本生之郡。郡人倾信。如葵日也。又侨隐双径。时渭禅师。居越之宝相寺。遣使迎泐。泐笑却之。使再至。仅得遗简。踪迹杳然。元末。武林名贤。强泐出居中天竺。虽当烽燧四警之际。而施为壮阔。交接从容。无少长贵贱。皆得而瞻礼之。不减䜣公说法时也。盖以中竺经燬。昔繇䜣公而新。故泐之光阐前绩。湖江称美焉。明初。诏主天界。高帝以慧昙西往之迹未终。欲修之难其人。泐应旨。于洪武丁巳西行。壬戌还朝。复居天界。常入大内。开襟论道。泐留京既久。朝臣党立。间有嫉之者。泐遂退居凤阳之槎槎峰。丙寅。帝思泐见。诏归天界。于是。来往禁廷不容己。廷士建议。以泐于内圣外王之略。无不毕备。请以中顺大夫禄。而旌泐。泐引去。至江浦石佛寺示疾。乃唤侍者曰。者个聻。侍者茫然。泐厉声曰。苦。竟入灭。年七十有四。坐夏六十六。龛归天界。火浴得设利。光润明灿者三十颙。建塔于䜣公之后。泐之宿愿弘深。辨才无碍。际遇乎佛心天子。常于慈明殿设榻。召问心经枢要。泐穷理显性。彻果该因。深浅开遮。无机不被。天子默以神会。乃敕笺语流行。爰有御制序文。冠于经首。其诃曰。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之有。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其为教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如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罔知佛之所以。每云法空虚而不实。何以导君子引小人。以朕言之则不然。佛之教。实而不虚。正欲去愚迷之虚。立本性之实。特挺身苦行。外其教而异其名。脱苦有情。昔佛在时。侍从听法者。皆聪明之士。演说者。三纲五常之性理也。既闻之后人各获福。自佛入灭。其法流入中国。间有聪明者。动演人天小果。犹能化凶顽为善。何况聪明者。知大乘。而识宗旨者乎。如心经。每言空。不言实。所言之空。乃相空耳。除空之外。所存者本性也。所谓空相有六。谓。口空说相。眼空色相。耳空听相。鼻空嗅相。舌空味相。身空乐相。其六空之相。又非真相之空。乃妄想之相。谓之空相。是空相。愚及世人。祸及古今。往往愈坠弥深。不知其几斯空相。前代帝王被所惑。而几丧天下者。周之穆王。汉之武帝。唐之玄宗。萧梁武帝。元魏主焘。李后主。宋徽宗。此数帝。废国忘政。惟萧梁武帝。宋之徽宗。以及杀身。皆繇妄想飞升。及入佛天之地。其佛天之地。未尝渺茫。此等快乐。世常有之。为人性。贪而不觉。而又取其乐。人世有之者何。且佛天之地如为。国君及王侯者。若不作非为善。能保守此境。非佛天者何。如不能保守。而伪为用妄想之心。即入空虚之境。故有如是斯空相。富者被缠。则淫欲并生丧富矣。贫者被缠。则诸恶并作殒身矣。其将贤未贤之人被缠。则非仁人君子也。其僧道被缠。则不能立本性而见宗旨者也。所以本经题云心经者。正欲去心之邪念。以归正道。岂教之妄耶。朕特述此。使聪明者。观二仪之覆载。日月之循环。虚实之孰取。保命者何如。若取有道保有方。岂不佛法之良哉。色空之妙乎。高帝自登极来。潜心性理。与诸禅宿盘桓。无虚岁月也。然于昙泐二公。尤追惜之。盖嘉其壮志西行。大光圣化云。 赞曰。昙泐二禅师。望重龙河。道钦有国者。可谓一时能事矣。况其利物多方。言言合辙。法法随根。又以道馀名振他邦。亦空谷而分声也。昔大觉氏记。像法有从地涌出无数菩萨。顺逆行道。护持法藏。人天莫测。今观二师之踪迹。无乃是其数乎。
释寺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宗泐,字季潭,别题所居曰全室。生有殊质,幼而聪异,授读塾师,便见称许,期以远到。乃性厌俗荣,独契玄妙,偶涉文苑,别有悟心。年当成立,矢厥志愿,竟从剃染。受具足后,得诣净慈笑隐大䜣,博咨经典,精求义蕴,律论梵藏,备尽厥旨。尝居南屏松月居,与竹庵渭同庵简鼎庵需,互相参究,时有启迪,奥理深疑,一致推寻,莫不说怿以解,故所为文词,禅机渊味,发人幽省。当代儒宿,若虞文靖集,张潞国翥,黄晋卿溍皆一时巨子,见泐所作,皆倾心叹赏,引誉士林,群相推重。会元季丧乱,天下汹汹,栖迟山谷,息影潜声,历有年所,而静性弥坚,道行益励。有明戡定,佛学更兴。洪武初元,应召入都,居龙翔集庆,讲演经义,详注论说,又新制赞颂乐章,宣鬯闳旨,深契圣衷。时见临幸,日有赐膳,尝和其诗,称为泐翁,恩眷扰隆,莫与比数。又以泐文学畅懋,禅理洞悉,命往西域搜求遗经。遂辞丹阙,不惮烦疲,冒渡流沙,竟达天竺。泐机才敏悟,声入心通,少时便习梵音,能晓呗谊,翻译文殊等经而还,今所传者即此本也。晚岁禅悦,时发吟兴,尝见其《怀以仁讲师入观图》诗云:“旭日千万峰,白云三四朵。一芺山容开,独自松下坐。瀑流天下来,花飞面前堕。此时中观成,无物亦无我。”又《游雪窦》云:“扪萝登绝顶,清兴渺无穷。两目云霞外,一身霄汉中。珠帘飞瀑雪,翠浪卷清风。欲结茅庵住,尘缘惜未空。”道味诗思,意与俱清,言未空者,真未空耶?
朱梓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0 【介绍】: 明宗室,太祖第八子。洪武二十一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好学善属文,尝召府中儒臣置酒赋诗,亲品其高下。二十三年,妃父于显坐胡惟庸党诛,惧而与妃自焚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台州宁海人,字恒德。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官河南佥事,廉介有声。坐事谪常州同知。建文末率兵防江,军溃弃官去。成祖即位,追论废周藩事系狱,永乐二年免死戍边。年七十代还。有《遇安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
允常字恒德,宁海人。洪武甲戌进士,官河南佥事,坐事谪常州同知。建文末,帅兵防江,军溃弃官去。永乐初,追录废周藩事,戍边。有《遇安集》。 许相卿《革朝志》:允常官河南佥事,廉介有声,人称石清潭,以诬左迁常州同知。北师起,弃官归。文皇登极,追录建文间废毁周府官僚事,逮至者五十馀人,允常与焉。众悉汹惧服罪,入赎米五十石,命于原官加一秩,仍用之。允常锻炼百端,坚不服,系狱二年,免死,谪戍中屯卫,年七十代还,过西畿,感怆病卒舟中。 (《三台诗录》:佥事诗笔韶秀,好句迭出。官行人时,席上为蜀王题《八阵图》,盛传于时。)
维基
石允常,字恒德,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石允常中式甲戌科二甲第六名进士。历官河南按察使司佥事,有清廉名望。因惩治宦官,被诬告,贬为常州同知。建文末年,率兵在长江设防。靖难兵渡过长江,石允常辞官归里。成祖即位,追论建文年间废毁官员,石允常坚决不服最,被判戍边三十馀年。年七十方还,卒于旅次舟中。。
陈海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清江人,自号龙潭老人。陈献章受学于吴与弼,尝以《周易》质疑。与弼谓可向龙潭老人请教。献章归,如言往谒,适海雍蓑笠犁田,乃延至家,与对榻信宿,辨析疑义,献章欣服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一
屈修,字修古,号鹅潭。新会人,一作番禺人。善山水、书法。事见《岭南画徵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浙江嘉兴人,字苇如,号秋潭。居秀水金明寺。晚于西郊建黄叶庵,自称黄叶老人。庵有修竹百竿,晨夕手自拂拭。有《黄叶庵诗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智艇,字苇如,号秋潭。嘉兴梅溪人。居秀水金明寺。晚构黄叶庵于西郊,自称黄叶老人。修竹百竿,手自拂拭。客至,拾落叶煮茶,移时,无寒暄语。工诗,擅行草。吴越士大夫慕谒者接踵。与沈纯甫、吴少君、陈眉公、殷方叔交善。陈赠诗云:“人与寒云淡,身如秋叶轻。非关住禅寂,兼欲遣诗名。”群称为僧中黄叔度。行脚三十馀年,道价隆重,诸方礼为耆宿,而不说法领众,不立侍者。书记诗名满东南而无专集。日煨品字柴,支折脚铛,咿唔黄叶堆中。发为词章,实足迈今轶古。同郡谭梁生、休宁叶熙时辈,各梓其稿名《黄叶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苇如,秀水金明寺僧。嘉兴梅溪人。有《黄叶庵诗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碧潭,字净渊。励行精修,理教俱澈。元英宗时,主玉泉,赐号“佛慧慈照”,并袭紫衣,天历间谢院事。遭元季丧乱,僧侣流亡,潭处之怡然。及与鏔言旋故寺,重寻旧址,竭力经营,意图恢复。终以老病,于洪武二十年奄然而逝,著有《语录》、《诗集》,亦散佚无传。鏔慨老成凋丧,荒院凄凉,冀得法力,再求兴建。明太祖定鼎金陵,褒崇佛典,道侣方盛,乃飞锡而来。得具足戒,即参慧日宗泐诸宗师,游历名山,十有八载,复归玉泉,颇事修饬,略具规模。永乐中得请于朝,宣谕住持,随力开恳,终岁勤动,不辞劳瘁。迄于宣德之时,徒侣渐众,胜施方来。有静玺、道泰、悟景、普旺、青普诸贤,左提右挈,或庇材具,或督工技,或事募集,或掌藏收,纲纪井然,俱就条理,如是辛劬,历三十载,始成丛社。正统初元,乃承敕许讲经说戒,于是道播海外,誉驰寰区。缁众奔赴,日食万指。然乱后,寺籍散失,田产难稽,鏔所锄恳,才及旧日百分之一,而檀助日多,终足集事。以成化十七年九月朔日,召弟子静玺,属累既毕,举手言别,坦然坐化。世寿一百一十有三岁,僧腊七十有四,塔于南庵之左。
萧潭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萧潭(1372年—?),字孟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民籍。进士出身。国子生,应天府乡试第七十名。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会试第七十五名,殿试登进士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