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支运(支運)
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 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 淮安 、 徐州 、 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 淮安 到 徐州 、 徐州 到 德州 、 德州 到 通州 (今 北京市 通县 )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 宣德 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明史·食货志三》:“自 成祖 迁 燕 ,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参阅 梁方仲 《明代粮长制度》、 唐文基 《明代漕粮“支运”考辨》。
《漢語大詞典》:漕谷(漕穀)
漕运谷物。《汉书·赵充国传》:“至春省甲士卒,循 河 湟 漕穀至 临羌 ,以眎 羌 虏,扬威武。”《新五代史·杂传一·罗绍威》:“ 绍威 自以 魏 久不用兵,愿伐木 安阳 淇门 为船,自 河 入 洛 ,岁漕穀百万石,以供京师。”
《漢語大詞典》:钱漕(錢漕)
即钱粮。因税米多漕运至京,故称。《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如今东南各省……均係财赋之区,钱粮釐税,岁入以数千万计。然而钱漕有积欠,釐金有中饱。”参见“ 钱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