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漏网(漏網)  拼音:lòu wǎng
1.侥倖逃脱法律的制裁。《文明小史》第七回:「趁此天色尚早,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
2.比喻法网宽疏。《文选。陆机。五等论》:「六臣犯其弱纲,七子冲其漏网。」
《国语辞典》:漏网鱼(漏网鱼)  拼音:lòu wǎng yú
比喻侥倖逃离法律制裁的人。如:「多数做奸犯科的人,都心存侥倖,以为自己是漏网鱼。」亦比喻惊慌逃离敌人控制的人。如:「他像漏网鱼一般的,急忙逃离敌人的魔掌。」也作「漏网之鱼」、「漏网游鱼」。
《漢語大詞典》:脱天漏网(脱天漏網)
谓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银子少了不要,至少五百起码,以及几千几万不等。”
《漢語大詞典》:吞舟漏网(吞舟漏網)
见“ 吞舟是漏 ”。
《漢語大詞典》:吞舟是漏
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亦作“ 吞舟漏网 ”。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立宪》:“吞舟漏网任纵横,賸几百个鯤鰍併命。”参见“ 吞舟之鱼 ”。
《国语辞典》:漏网游鱼(漏网游鱼)  拼音:lòu wǎng yóu yú
本指从网目逃脱,未被网住的鱼。后比喻侥倖逃脱法律制裁的人。如:「许多为非做歹的人,心存侥倖,认为自己是漏网游鱼,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亦比喻摆脱危险,惊慌逃走的人。《封神演义》第一四回:「李靖望前飞走,真似失林飞鸟,漏网游鱼,莫知东南西北。」也作「漏网之鱼」、「漏网鱼」。
《国语辞典》:漏网之鱼(漏网之鱼)  拼音:lòu wǎng zhī yú
比喻侥倖逃避法律制裁的人。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三出:「著城门上盘诘火速,城外快张榜牍,分付乡村市镇著实挨捉,他道是漏网之鱼,我视他兀上之肉。」亦比喻惊慌逃离危险的人。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也作「漏网游鱼」、「漏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