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滥(行濫)
谓器物质量差,不坚牢。《唐律疏议·杂律·器用绢布行滥》“有行滥短狭而卖者”:“行滥,谓器用之物,不牢不真。” 宋 刘攽 中山诗话:“世语虚伪为何楼,盖国初京师有 何家楼 ,其下卖物皆行滥者,非沽滥称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脆薄曰行,或曰苦,或曰行苦,或曰行敝,或曰行滥。”
《国语辞典》:滥取(滥取)  拼音:làn qǔ
贪取不当的财物。如:「公务员不应滥取财物。」
分类:不当财物
《漢語大詞典》:流滥(流濫)
泉水流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今时泉水已多流滥。”
分類:泉水水流
《國語辭典》:叨滥(叨濫)  拼音:tāo làn
贪心而行为不正。《庄子。渔父》:「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唐。成玄英。疏:「变改之际,建立功名,谓叨滥之人也。」
分類:自谦
《韵府拾遗 支韵》:滥骑(滥骑)
杜甫诗奉引滥骑沙苑马
《漢語大詞典》:滥炎(濫炎)
蔓延的火。汉书·五行志上:“自上而降,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虽兴师众,弗能救也。” 颜师古 注:“炎读曰燄。”
分類:蔓延
《漢語大詞典》:污滥(汙濫)
亦作“污滥”。 行为卑污,不守正道。 宋 王安石 《拟上殿札子》:“因不足任之才而脩不足为之法,臣恐在军者日以劳,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阑驾上书:“夫皇朝版图之广,歷古所无,法制之良,万世莫易,而水旱灾变连年不息者,实由官皆污滥,民悉怨咨之所致也。”《水浒传》第五八回:“小可 宋江 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
《漢語大詞典》:逾滥(逾濫)
亦作“踰滥”。 过度;漫无限度。南齐书·王融传:“且王公百司,唯贤是举,高下之敬,等秩有差,不敢踰滥,岂应‘訾毁’?”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 唐 睿宗 景云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敕,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先帝虽英断特出,独於此不甚加意,故一时之謚,不无踰滥。”
《漢語大詞典》:渝滥(渝濫)
犹泛滥。喻行事不符合原则、制度。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謚灵繆,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旧唐书·睿宗纪:“比者赃贿不息,渝滥公行,放心未寧,禁犯无惧。”
《漢語大詞典》:放滥(放濫)
没有节制;放纵无度。东观汉记·朱遂传:“怠慢废兴,不务恳惻,淫刑放滥。”后汉书·蔡茂传:“外戚憍逸,宾客放滥。”
《韵府拾遗 勘韵》:一滥(一滥)
吴筠天柱观记爰有三泉二轨一滥殊源合流水旱不易
《國語辭典》:愚滥(愚濫)  拼音:yú làn
1.愚蠢笨拙。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笑你个愚滥的东坡尚不知,也只是肉眼凡眉。」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三折:「这小的他却痴迷愚滥,只图穿吃。」
2.行为放荡,胡作非为。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据著你那愚滥荒唐,你怎消的那乌靴象简,紫绶金章。」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将我这逆耳良言不瞅,愚滥荒淫出尽丑。」也作「馀滥」、「渔滥」。
《漢語大詞典》:讹滥(訛濫)
误谬失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李详 《〈历代诗话续编〉序》:“若防讹滥,必判雅郑,摄之检括,统为一书,则 钟仲伟 诗品是已。”
分類:失实
《漢語大詞典》:酷滥(酷濫)
残酷无度。后汉书·谢弼传:“其为酷滥,骇动天下,而门生故吏,并离徙錮。”南史·陈纪下·后主:“刑罚酷滥,牢狱常满。”太平广记卷二四三引 唐 牛肃 《纪闻·李邕》:“ 邕 又好客,养亡命数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则杀之;后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滥也。”
分類:残酷无度
《國語辭典》:滥污(濫汙)  拼音:làn wū
吴语。骂人不贞、不洁的话。如:「扯滥污」、「拆滥污」。也作「烂污」。
分類:龌龊卑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