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源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水源譬一个之原理也。大集经八曰:「诸法无二,无有分别,一昧一乘,一道一源。」三论玄义曰:「一源不究,则戏论不灭。」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源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心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为万法之根源,故曰心源。菩提心论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止观五曰:「结跏束手,缄唇结舌,思想实相,心源一止,法界同寂。」又曰:「若欲照知,须知心源,心源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
【佛学常见辞汇】
心为万法之源。
化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化之本源也。戒疏序曰:「导达化源,通明理性。」行宗记一上曰:「化源者,即如来设化之本。」
本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性清净心也。梵网经上曰:「虚空光体性本源成佛常住法身三昧。」裴休圆觉略疏序曰:「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
本源清净大圆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觉经之语。本源者,众生本具之佛性。其清净如大圆镜。
妄尽还源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具名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华严宗第三祖贤首著。教修华严之观法而还归于一心之本源。一卷分为六颂,前三章说圆顿之妙解,后三章正明观法。
因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果而谓为因,对末而谓为源也。华严经疏四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宗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旨之本源也。三论玄义曰:「夫欲立理,先须序宗源。」
清源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青原)
青原
【佛学大辞典】
(人名)清源行思禅师之别号。师住吉州青原山。原为清源,禅书多作青原。六祖慧能下出青原南岳二大法统。青原之法流有曹洞。南岳之末流有临济。
净源
【佛学大辞典】
(人名)赵宋杭州南山慧因寺法师,名净源,生于晋江杨氏,先世为泉之晋水人,故学者称晋水。师受具参方,承华严于五台承迁,学合论于横海明覃,还南,听楞严圆觉起信于长水法师了璿,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哲宗元祐三年十一月己酉入灭,世寿七十八。见释氏稽古略四。
源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至极之处。根元之处。华严经十四曰:「得诸如来心之源底。」天台戒疏上曰:「观达无始无明源底。」
源空
【佛学大辞典】
(人名)日本净土宗之开祖。初受台学,又受密教及圆顿大戒,后见善导观经疏,遂舍所习,专事念佛。撰撰择本愿念佛集。
还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转迷而入于悟也。止观五下曰:「还源反本,法界俱寂,是名为止。」
【佛学常见辞汇】
转迷成悟的意思。
还源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之略称。一卷,唐法藏著。说华严家之观法。
六种还源观
【佛学大辞典】
(名数)还源观说六观:一,摄境归心真空观。二,从心现境妙有观。三,心境秘密圆融观。四,智身影现众缘观。五,多身入一境像观。六,主伴互现帝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