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2,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淳源
洞源
西源
上源
导源
山源
来源
通源
乱源
源口
源地
疏源
董源
源派
淮源
《漢語大詞典》:淳源
淳朴风俗的源流。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淳源上派,浇风下黷。” 吕延济 注:“淳和之源,自上流派,而浇薄之风,垢浊於下。”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淳源汩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 宋 苏舜钦 《太行道》诗:“淳源一破山岳碎,巧心遂去缘嶮巇。”
《骈字类编》:洞源
云笈七签六六韵合四四齐真九帝分号三十六天万气总隶普领群仙上极无崖无色下极洞源洞渊
《骈字类编》:西源
禹贡汇疏济水重源出温城西北平地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俗谓济源城其水南流与西源合西源出原城西济水于温县西南历虢公台南流注于河
分类:西源
《漢語大詞典》:上源
上游;上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吴 故宫亦有 香水溪 ,俗云 西施 浴处,人呼为 脂粉塘 , 吴王 宫人濯粧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 唐 元祯 《赛神》诗:“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 震泽 上源,皆山环之,了无大川。”元史·河渠志一:“ 世祖 时开 通惠河 ,安置闸座,全藉上源 白浮 、 一亩 等泉之水以通漕运。”
《國語辭典》:导源(導源)  拼音:dǎo yuán
1.发源。如:「黄河导源于青海的巴颜喀喇山。」
2.由某事、某物发展而来。如:「这个错误导源于你的认识不清。」
《漢語大詞典》:山源
(1).山的深处。 唐 贺知章 《望人家桃李花》诗:“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宋史·礼志十六:“此水出於山源,清澄甘洁。”
(2).指人中。唇上鼻下之间中央的凹陷处。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鼻中隔之际,名曰山源。” 明 陈继儒 《笔记》卷一:“ 紫微夫人 誥:‘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
《國語辭典》:来源(來源)  拼音:lái yuán
1.水源。《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东南上有从滹沱、桑乾下来的一股来源,流向西北灌入园中。」
2.根源。如:「经济来源」、「货物来源」。
《漢語大詞典》:通源
谓源头相通。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尧 命 夏鯀 治水,九载无绩。 鯀 自沉於 羽渊 ,化为玄鱼…… 羽渊 与 河 海通源也。” 明 高启 《剑池》诗:“一穴海通源,双崖树交影。”
分類:源头相通
《國語辭典》:乱源(亂源)  拼音:luàn yuán
祸乱、乱事的根源。如:「过于功利的价值观,正是今日社会经济骚动的乱源。」
分類:祸乱根源
《韵府拾遗 有韵》:源口
易林没游源口求鲛为室
《高级汉语词典》:源地  拼音:yuán dì
地球表面上发生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有均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大块气团的一个广大地区
《漢語大詞典》:疏源
(1).疏通水源。 唐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诗:“导 漾 疏源远,归海会流长。”
(2).引申为发源。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道家、阴阳家支駢於,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
《国语辞典》:董源  拼音:dǒng yuán
人名。(西元900~962)字叔达,又字北苑,南唐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东北)人。事李煜为后苑副使。善画秋风远景,以奇峭之笔写江南诸山,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与释巨然并称为「董巨」。
《漢語大詞典》:源派
犹源流。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新唐书·韦述传:“ 述 好谱学,见 柳冲 所撰《姓族系録》,每私写怀之,还舍则又缮録,故於百氏源派为详,乃更撰《开元谱》二十篇。”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后人不知,往往谓 祐陵 画本 崔白 ,书学 薛稷 ,凡斯失其源派矣。”
分類:源流起源
《骈字类编》:淮源
唐 王泠然 淮南寄舍弟 昔予从不调,经岁旅淮源。
唐 韦元旦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传拥淮源路,尊空灞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