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源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源光裕子。玄宗天宝中,历给事中、郑州刺史、襄州刺史。安禄山犯河洛,为江陵大都督府长史、本道采访防御使。至镇,卒,谥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士源。玄宗天宝二年登进士第。天宝末任武昌令,与元结有诗酬答。代宗永泰初,曾与孟云卿等客游吴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士源,玄宗天宝二年(743)进士及第。天宝末任武昌令,与元结相识,以诗相酬答。元结作《退谷铭》、《杯湖铭》,赞彦深为“无情干进”、“不为人厌”之客。代宗永泰初与孟云卿、焦遂客游吴地,与陶岘相识。生平事迹散见袁郊《甘泽谣》、《唐诗纪事》卷二四、范成大《吴郡志》卷二二。《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一
潭字源。梁人。天宝十三年进士。官陆浑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789 【介绍】: 唐辽东襄平人,字长源。魏柱国李弼六世孙,徙居京兆。少聪颖,及长,博涉经史,善属文,尤工诗。常游嵩、华、终南山,慕神仙不死术。天宝间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厚之,为杨国忠所疾。肃宗即位,入议国事,出陪舆辇,悉与谋议,为李辅国所疾,去隐衡山。代宗立,出为楚州、杭州刺史。德宗时,拜中书侍中、同平章事。出入中禁,事四君,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有谠直之风,好谈神仙诡道。封邺侯,卒赠太子太傅。有文集二十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2—789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天宝中诣阙上书,召待诏翰林。至德元载(756)赴灵武谒肃宗,顾问国事,权逾宰相。历仕代宗、德宗。贞元三年(787)拜相,累封邺县侯。五年卒。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清杨希闵有《李邺侯年谱》。李泌7岁能文,为张九龄所知。梁肃称其“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丞相邺侯李泌文集序》)《全唐诗》存李泌诗4首,又断句6句,《全唐诗续拾》补断句3句。
唐诗汇评
李泌(722-789),字长源,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七岁能文。天宝中,玄宗召讲《老子》,待诏翰林。因赋诗讥刺杨国忠等,诏斥置蕲春郡。肃宗即位灵武,参预军国大政,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二京收复,归隐衡山。代宗朝,召还,为澧、杭二州刺史。朱泚之乱,德宗奔奉天,召泌为左散骑常侍。乱平,为陕虢观察使。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封邺县侯,半。有《李泌集》二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四首,或句三。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泌字长源。其先辽东襄平人。徙居京兆。天宝中自嵩山上书。召见。待诏翰林。为东宫供奉。肃宗北巡至灵武。泌奔赴行在。授银青光禄大夫。掌枢务。判元帅广平王军司马事。拜中书令。乞隐衡山。代宗立。召为翰林学士。德宗在奉天。授左散骑常侍。贞元三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侯。五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作品评论

梁肃《丞相邺侯李泌文集序》
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
旧唐书本传
(泌)少聪敏,博涉经史,精究易象,善属文,尤工于诗,以王佐自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人,字洪源。代宗宝应二年进士。官右拾遗,一作左拾遗。工诗,风格俊爽。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彭城人,字灵源。玄宗天宝末进士。代宗永泰初,为侍御史,佐湖南幕。大历八年,官起居郎,考吏部选人判。迁吏部员外郎。德宗建中元年,以职方郎中充关内道黜陟使。工诗,有名当时,元结曾盛称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灵源,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蜀(今四川成都)人。玄宗天宝中进士及第。代宗永泰元年(765)以侍御史入湖南观察使幕,在衡阳与元结相逢,月夜欢宴,赋诗咏怀。后任吏部员外郎、职方郎中,官至黜陟使。生平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五、《唐诗纪事》卷二五。元结称刘湾诗“欲变时俗之淫靡,为后生之规范”。(《刘侍御月夜宴会诗序》)高仲武选其诗4首入《中兴间气集》,其评曰:“逆子贼人闻之,宜乎皆改节矣。”《全唐诗》存诗6首。
唐诗汇评
刘湾(?-783),字灵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载,曾应进士举,数年后及第。永泰元年,官侍御。大历八年,官起居郎,后迁吏部员外郎。建中元年,以职方郎中充关内道黜陟使,婴沈疾,不久卒。与元结、韦应物、钱起等友善。《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何义门校本:(刘)湾,蜀人也,性率多直。属文比事,尤得边塞之思。如“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悲而且讦;又“举声哭苍天,万木皆悲风”、□□□□□□;又“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逆子贼臣闻之,宜乎皆改节矣。
源休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4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以干局累授监察御史、给事中、御史中丞。德宗建中初,杨炎执政,擢为京兆尹,寻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奉使回纥。还,宰相卢杞恐其以口辩结恩,遽奏为光禄卿。休以其远使赏薄,居常怨望。泾原兵叛,休劝朱泚僭号。泚署休为宰相,判度支,休遂为谋主。至于兵食军资,迁除补拟,内外咨谋,一禀休画。泚败走,休走凤翔,为其部曲所杀。
刘源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源。彭城人。永泰元年为侍御史。累擢夏州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或727—783 【介绍】: 唐苏州嘉兴人,字德源。二十岁明经擢第,后退居乡里。代宗初,为左卫率府兵曹参军。改睦州录事参军。大历四年后,历任钟离令、鄂岳从事。七年后,为浙西从事。其间与皎然有诗歌联唱。入朝为左补阙,擢起居舍人。迁司勋员外郎。官至中书舍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或727—783 字德源,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20岁明经擢第,后退居乡里。代宗初,为左卫率府兵曹参军。改睦州录事参军。大历四年(769)后历任钟离令、鄂岳从事。七年以后为浙西从事。入朝为左补阙,擢起居舍人、知制诰,改司勋员外郎,官至中书舍人。《全唐文》卷三九五收李纾撰神道碑。《全唐诗》收其与皎然等联句诗3首,仅署巨川,失姓。
源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82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字至道。源光誉子。以崇玄生及第。补太原府参军。丁忧后,改北都留守判官,历滁州长史、邠宁节度判官、杭州司马,官至楚州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住吉州耽源山,世称耽源禅师。曾为释慧寂之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真应。代宗大历间禅僧。嗣南阳国师慧忠。后住吉州耽源山。《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二载其事迹。《江西诗征》卷八七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太初,高平(今属山西)人。代宗大历六年(771)与徐淮、程序、徐泳等人同游相州,题咏唱和。生平事迹见武虚谷《安阳县金石录》。《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徐源字太初,高平人。诗一首。(《全唐诗》无徐源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湋,一作纬。排行十三,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宗宝应二年(763)登进士第,擢盩厔县尉。大历初入朝任左拾遗(一说右拾遗),大历十年(775)前后充括图书使往江淮一带,在越州与颜真卿、严维、刘长卿、秦系等酬唱,为一时盛事。德宗贞元年间卒于许州司法参军。事迹见《极玄集》卷上、《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耿湋考》。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酬赠、登临题咏之作,叹贫嗟老,情调低沉。部分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其诗多近体,不事雕饰,以平淡质朴见长。“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春日即事》之二),写人情世态深刻入骨,为人传诵。《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耿湋,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授盩厔尉。大历中登朝为左拾遗,曾奉使往江淮检括图书。大历末、贞元初,贬为许州司法参军,卒。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戴叔伦、卢纶、司空曙、李端等均有唱和。有《耿湋诗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湋,宝应元年进士,为左拾遗。诗有“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世多传之。
瀛奎律髓
湋大历中左拾遗,诗平正。
唐才子传
诗才俊爽,意思不群。似湋等辈,不可多得。
《唐诗品》
湋诗不深琢削,而格调自胜;不加绘饰,而词旨自华。古诗数篇,颇近魏晋。要之,生有高性而寡夙学者也。然当世学子,虽复精思远诣,固当心灵相下。
唐音癸签
耿拾遗诗举体欲真。“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浅言偏深世情。《上第五相公》八韵,宛致可悯,时讶其不当作,何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耿湋诗善传荒寂之景,写细碎之事,故钟、谭表章皆当,无失入者。
《大历诗略》
耿拾遗诗意境稍平,音响渐细,而说情透漏,尚不减卢允言诸子。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孟浩然、刘长卿,淡霭春云,渊澄秋水。“长云迷一雁,渐远向南声”,则发端神远,虽犹常语,自足缘情。《发南康》一首,乃大似小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9 【介绍】: 唐苏州吴人,字泳之。陆馀庆孙。始在薛嵩幕府,常从容规切。历建、信二州刺史。韩滉兼领江淮转运使时,充副使。入迁都官郎中,改万年令,出为汝州刺史。德宗贞元十二年,授宣武军行军司马,决断汴州政事。寻知留后事,遇军乱被害。工诗,与孟郊交厚。有《唐春秋》、《辨疑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0 字泳之,排行十二,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安史之乱中陷河北贼中。代宗广德元年至大历八年(763—773)间为昭义节度使薛嵩从事。德宗建中初任建州刺史,改信州刺史。贞元二年(786)任江淮转运副使,罢为都官郎中,改万年令。五年任汝州刺史,十二年任宣武军行军司马。十五年二月知留后事,为乱军所杀。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长源工诗文,善书。与孟郊唱酬,甚密。《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4句。
全唐文·卷五百十
长源字泳之。吴人。历汝州剌史。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书。为宣武军行军司马。以峻法绳下。节度使董晋卒。长源知留后。为兵士所杀。赠尚书左仆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16 【介绍】: 唐僧。会稽人,俗姓汤,字澄源。幼年出家。读书勤苦,受诗法于严维。后抵吴兴,与皎然居何山游讲,又与刘长卿、皇甫曾等以诗唱和,为包佶激赏。德宗贞元中,游长安,名振辇下。因流语激怒中贵,遭诬奏,徙汀州,后赦归东吴。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或749—816 一作灵彻。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一作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后,住越州云门寺。长于律学,著有《律宗引源》21卷(今不存),为僧徒所称。尤善诗文。初从严维学诗。自代宗大历初年起,即名播一时。约于大历末移居吴兴何山,与诗僧皎然游,常相唱和。德宗兴元元年(784),皎然致书于文坛盟主包佶、李纾,盛称其诗。灵澈旋入长安,名振辇下。约于贞元三四年间,经庐山、洪州,复归越州。约于贞元六年(790),再入京师。约于贞元末因僧徒所疾,被诬获罪,徙居汀州。宪宗元和初遇赦北归。元和四年(809)住庐山东林寺,与江西节度使韦丹相往还。旋东归湖州。后因宣歙观察使范传正之邀,往住宣州开元寺。元和十一年(816)卒。生平事迹散见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宋高僧传》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三。灵澈以善诗擅名江南达数十年之久。当时诗人如皎然、刘长卿、权德舆、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皆与其有过从。平生作诗凡2000首,由其门人删取300篇,编为诗集10卷,另取其自大历至元和50年间与时人唱和酬别之作,编为《酬唱集》10卷。二集今皆不存。今存诗以送别酬寄之诗为多,其中《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归湖南作》等篇,颇为后人所称道。《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仅存16首及残句10余则。另《澈上人文集纪》、《会稽掇英总集》尚存其诗1首及残句2则,《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灵澈(746一816),字源澄,俗姓汤,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于云门寺出家,虽受经论,笃好篇章,从严维学诗。建中末,居吴兴何山,与皎然游。皎然以书荐于包佶、李纾。贞元初,北游长安,曾居嵩山兰若。南返,至庐山,后归越州。贞元中复至京师,为飞语所中,得罪徙汀州。后遇赦归越。元和初,复游江西,又至涧州、湖州,终于宣州开元寺。有《灵澈诗集》及《酬唱集》各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残句若干。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禀赋纯粹。笃学善属文尤工诗章居越溪之云门寺。成立之岁。即声誉远播以毗尼讲训。从之游者。如趋阛阓。秘书监严维隋州刺史刘长卿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岂徒谐黄绢色丝 辞。亦且悟翠竹黄华之指。过吴兴杼山。时皎然如昼。方获重名。一见遂定林下交。尽予包佶中丞书。推致殊甚。及彻见佶。礼貌非常人所得。后权德舆。又移书问彻于昼。昼答之。如前书。其为侪辈所许如此。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灵澈。不知何许人也。禀气贞良执操无革。而吟咏性情尤见所长。居越溪云门寺。成立之岁为文之誉袭远。讲贯无倦生徒戾止如阛阓焉。故秘书郎严维刘隋州长卿前殿中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固。分声唱和名散四陬。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互相击节。昼与书上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唯有湖水无行路句。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中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至于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之高兴也。其为同曹所重也如此。昼又赍诗附澈去见。佶礼遇非轻。又权德舆闻澈之誉。书问昼公。回简极笔称之。建中贞元已来。江表谚曰。越之澈洞冰雪。可谓一代胜士。与杭标霅昼分鼎足矣。不测其终。

作品评论

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齐梁以来,诗僧未见其偶。但此子迹冥累迁,心无营营,虽然,至于月下风前,犹未废是。
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
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公承之。至如《芙蓉园新寺》诗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太寄家书。”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独雄于诗僧间耶!
苕溪渔隐丛话
《雪浪斋日记》云:灵澈诗,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窗风枯砚水,小雨慢琴弦”、“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前辈评此诗云:“转石下千仞江”。
唐才子传
(灵澈)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里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