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秦淮河  拼音:qín huái hé
河川名。源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北部,向西北流经江宁区后,入南京城(今秦淮区、鼓楼区),横贯城中,西出三山水门注入长江。旧时南京的歌楼舞馆,并列两岸,画舫游艇纷集其间。现在江宁区之河定桥以下另有修筑秦淮新河,向西直入长江。
《国语辞典》:西调(西调)  拼音:xī diào
传统戏曲的腔调。源于山西、陕西一带。除运用叠句外,普通一首有十二句,常加衬字,平仄通协。
《国语辞典》:大甲溪  拼音:dà jiǎ xī
河川名。发源于中央山脉的雪山与南湖大山,为台湾第四大溪流。全长一百二十四公里,水力资源丰富。
《国语辞典》:蓝调(蓝调)  拼音:lán diào
Blues
1.乐曲形式的一种。源于十九世纪末美国南部,慢速含有几许忧郁气氛的爵士音乐、歌曲。也称为「布鲁斯」、「勃露斯」。
2.一种舞蹈。节奏为四四拍,每一慢步二拍,一快步一拍。主要步法为前进走步、后退走步及并步。也称为「四步舞」。
《国语辞典》:嫩江  拼音:nèn jiāng
河川名。发源于黑龙江省的伊勒呼里山南麓,南流至吉林省与松花江会合,是松花江最大支流。流域面积二十四万三千九百平方公里。也称为「妹江」、「难河」。
《國語辭典》:芭蕾舞  拼音:bā lěi wǔ
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芭蕾为英语ballet的音译。起源于十五世纪义大利宫廷,为一种典雅带有戏剧性的舞蹈。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式,强调足尖舞蹈技巧,并以动作表现多种感情。舞者必须保持高度平衡及轻盈,展现高尚文雅的仪态。各国的芭蕾均有独特风格,如美国芭蕾舞节奏明快、富活力,英国芭蕾舞典雅,俄国的芭蕾舞有力而华丽。芭蕾舞的主题初为具道德或政治意识的神话戏剧,十九世纪渐转向逃避现实、追求异国情调。现今的芭蕾舞剧,多已非戏剧性的表演,仅是表现一段音乐或某一动作发展出来的舞蹈,强调心境与感受的表达,也反映生活紧张的压迫感。
《国语辞典》:溠水  拼音:zhà shuǐ
河川名。发源于湖北省随县西北的鸡鸣山,流向东南入涢水。
《国语辞典》:新店溪  拼音:xīn diàn xī
河川名。发源于文山,全长约七十八公里,流域面积约九百零八平方公里,于关渡注入淡水河。与大嵙崁溪、基隆河同为淡水河的三大支流。
《国语辞典》:牡丹江  拼音:mǔ dān jiāng
河川名。为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小白山脉牡丹岭北,曲折东北流,注入松花江,长七百二十五公里,两岸森林密布,水含沙量少。也称为「瑚尔哈河」。
《國語辭典》:顿河(頓河)  拼音:dùn hé
河川名。位于俄罗斯西部,源于中央俄罗斯丘陵,向南与波罗涅西河等合流,流入诸姆梁斯克湖,向西流入洪积平原,与曼尼治河、沙尔河等合流,注入亚速海达刚罗格湾。中游以下,流速极缓,称为平静的「顿河」。
《國語辭典》:多瑙河  拼音:duō nǎo hé
Danube River
河川名。在欧洲中部,为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地区,曲折东南流,经奥地利、匈牙利及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半多个国家,于罗马尼亚注入黑海。西元一八五六年签订巴黎和约后,开放为公共河。
《國語辭典》:狐步舞  拼音:hú bù wǔ
一种四拍子或二拍子的交际舞。为英语foxtrot的意译。据说源自喜剧演员福克斯(Harry Fox)在西元一九一三年演出齐格飞歌舞剧中所表演的一种小跑步。音乐受繁音拍子(ragtime)的影响,有切分节奏;步伐速度则随音乐而变化。主要包括走步、快滑步、四分之一旋转,曾流行于欧美。
《国语辞典》:波河  拼音:bō hé
Po River
河川名。在义大利北部,发源于维索山麓,向东北流,注入亚得里亚海。全长六百五十二公里,为义国最长的河流。
《漢語大詞典》:波士
老板;领班;掌柜的。源于英语:兜里有钱了,也有了自己的汽车,俨然波士的样儿。
《漢語大詞典》:频婆果(頻婆菓)
亦作“ 频婆果 ”。 源于梵语bimbara,bimba,即苹果。宋史·真宗纪:“﹝ 大中祥符 二年﹞五月乙卯,罢 韶州 献频婆菓。”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来悟道》:“他也莫点灯,我也莫放火,谁想林檎花,结个频婆果。”亦省称“ 频婆 ”、“ 频果 ”。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三折:“往常开怀是笑呵呵,絳云也似丹颊若频婆。”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频果。﹝《羣芳谱》﹞: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而二种。”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须曼犹开称意花,频婆自结相思果。”
分類:源于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