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抽解
(1).旧时对沿海港口进出口贸易征收的实物税。宋史·食货志下八:“ 熙寧 初,立市舶以通物货。旧法抽解有定数,而取之不苛,输税宽其期,而使之待价,怀远之意实寓焉。邇来抽解既多,又迫使之输,致货滞而价减。”明史·杨言传:“局官 陆宣 辈支俸踰於常制,内监 陈林 辈抽解及於 芜湖 。凡此,皆时弊之急且大,而足以拂天意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时在沿海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征收进出口税,名为抽解,也叫抽分。”
(2).解大小便。《雪堂行和尚拾遗录》:“一日众集, 浩 问曰:‘作什么?’曰:‘入室。’ 浩 曰:‘待我抽解来。’及上厕来,见僧不去,以拄杖赶散。”
《國語辭典》:栈桥(棧橋)  拼音:zhàn qiáo
用铁架或木架建立的长桥,从岸上伸入海湾中,作为临时码头,以便利旅客上下舟船或装卸货物。
《漢語大詞典》:河港
(1).泛指河流、港汊。宋史·河渠志七:“ 临安 居民繁伙,河港堙塞。”宋史·河渠志七:“其县东管有 道士堰 ,至 白鹤桥 一带,河港堙塞。”
(2).江河沿岸的港口。如 长江 之 南通 、 芜湖 、 九江 等。
《國語辭典》:出港  拼音:chū gǎng
1.货物运出港口。如:「这批丝绸近期将出港。」
2.船只驶出港口。
《國語辭典》:打狗  拼音:dǎ gǒu
高雄市的别称。参见「高雄市」条。
《國語辭典》:放洋  拼音:fàng yáng
1.船舶出海。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二:「广州自小海至溽洲七百里,……商船去时,至溽洲少需以诀,然后解去,谓之放洋。」
2.出国留学。如:「他的儿女都放洋了。」
《國語辭典》:领水(領水)  拼音:lǐng shuǐ
凡主权隶属于本国的沿海、港湾、运河、海峡,以及内陆河流、湖泊等,统称为「领水」。
《国语辞典》:槟城(槟城)  拼音:bīn chéng
Pinang
城市名。位于槟榔屿岛东北部,为马来西亚主要港口和槟榔屿州首府。城郊有工业区,生产锡、大米、椰油、肥皂、电子仪器等。港口输出锡、橡胶和椰乾。
《國語辭典》:救生船  拼音:jiù shēng chuán
一种设置在轮船上或港口等处的小船。用来搭救水上遇难者。也称为「救生艇」。
《國語辭典》:外港  拼音:wài gǎng
1.港口的外围区。如:「今天我们坐游艇到外港参观。」
2.不具港口或没有良好港口的都市,以附近较好的港口为其港口,则此港口即为该都市的外港。如基隆为台北的外港。
《漢語大詞典》:卧冬
(1).方言。我国北方因冬天天气严寒,农民在农闲时不常下地,称为卧冬。
(2).方言。旧时贫苦农民利用冬闲季节进城从事拉洋车等体力劳动,叫做卧冬。
(3).船舶因航道、港口严寒冰冻,无法航行,停泊过冬。
《國語辭典》:军港(軍港)  拼音:jūn gǎng
停泊军舰的港湾。多利用天然地形建造,港内有造船场、船埠兵工场等,并筑有炮台等防禦措施。
《國語辭典》:转口(轉口)  拼音:zhuǎn kǒu
将商品由一国家、港口送到另一国家、港口。
《国语辞典》:黄石港(黄石港)  拼音:huáng shí gǎng
地名。位于湖北省大冶县东北的港口。濒长江南岸,北接鄂城县界,港上为黄石山,东濒长江。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附近产煤、铁、石灰石,为大冶铁矿的集散地。
《国语辞典》:塞得港  拼音:sài dé gǎng
Port Said
城市名。埃及东北部的港口城市。位居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之口。商业发达,为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加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