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犀烛
 
生犀照水

相关人物
温峤


《晋书》卷六十七《温峤传》
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

例句

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 施肩吾 岛夷行

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李端 杂歌

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 杜甫 复舟二首之二

典故
奁有镜
 
拂镜羞
 
温家小玉妆台
 
温峤玉镜台
 
玉照台
 
玉台挂宝镜
  
老奴持玉镜

相关人物
温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假谲〉~857~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馀,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馀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例句

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 张纮 行路难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李商隐 中元作

拂镜羞温峤,薰衣避贾充。 李贺 恼公

典故
夷吾在江左
 
江左管夷吾

相关人物
温峤
 
管仲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97~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史记》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语林曰:「初温奉使劝进,晋王大集宾客见之。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王丞相深相付托。温公既见丞相,便游乐不住,曰:『既见管仲,天下事无复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8—329 【介绍】: 东晋太原祁县人,字太真。博学能属文。尝从姨夫刘琨讨石勒、刘聪。元帝建武元年,奉劝进表南下,见元帝,为帝及朝士推重。明帝立,拜侍中,参预机密。出为丹杨尹。王敦反,率师讨平之。成帝咸和初为江州刺史,镇武昌,有惠政。预讨苏峻、祖约,封始安郡公,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卒,谥忠武。
全晋文·卷八十
峤字太真,羡弟憺之子。初为司隶都官从事,后举秀才。司徒辟东阁祭酒,补上党潞令。刘琨请为平北参军,随府迁大将军从事中郎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录军事,又随府迁司空右司马,进左长史。元帝即位,除散骑侍郎,历王导骠骑长史,迁太子中庶子。明帝即位,拜侍中,转中书令。王敦请为左司马,入补丹阳尹,加中垒将军持节都督安东北部诸军事。敦平,封建宁县公,进号前将军。成帝即位,代应詹为江州刺史,持节都督平南将军,镇武昌。苏峻平,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卒赠侍中大将军,谥曰忠武。有集十卷。
《国语辞典》:温峤(温峤)  拼音:wēn jiào
人名。(西元288~329)字太真。晋朝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博学有识,初为刘琨参军,长安、洛阳陷,元帝镇江左,以琨使奉表劝进,其母固止之,峤绝裾而去,既至,帝嘉而留之。明帝立,平王敦、苏峻之乱,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谥忠武。
《国语辞典》:燃犀温峤(燃犀温峤)  拼音:rán xī wēn jiào
比喻能洞察事物的人。元。范康《竹叶舟》第三折:「你莫不是燃犀温峤江心里走,你莫不是鼓瑟湘灵水面上游。」
《國語辭典》:玉镜台(玉鏡臺)  拼音:yù jìng tái
1.玉制的镜台。唐。杨烱〈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2.晋温峤北征刘聪,得玉镜台,用以聘从姑刘氏之女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比喻迎娶美女的聘礼。《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温郎玉镜台。」
《漢語大詞典》:绝裾
断去衣襟。晋书·温峤传载: 温峤 受 刘琨 命,至 江 南,奉表劝 司马睿 即位。 峤 欲将命,其母 崔氏 固止之, 峤 绝裾而去。后即以“絶裾”表示去意坚决。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女子顾恋恩情,不忍移步絶裾而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政:“至於 荆軻 ,力不足以谋无道 秦 ,遂使絶裾而去,自取灭亡。” 郁达夫 《杂感》诗之五:“茫茫大陆沉将了,寄语诸公早絶裾。”
《漢語大詞典》:温陶
晋 温峤 、 陶侃 的并称。 晋 成帝 时,二人以协同平息 苏峻 叛乱而齐名。梁书·张缅张缵传论:“ 瓚 不能叶和藩岳,成 温 陶 之举,苟怀私怨,构隙 瀟 湘 ,遂及祸於身。”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是以 齐 晋 帅礼,鼎业倾而復振; 温 陶 释位,王纲弛而更张。”
《国语辞典》:燬犀  拼音:huǐ xī
相传燃烧犀角可以照妖,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深不暑譒多怪物,遂燃烧犀角照之,乃见众多奇形异状、乘马车赤衣之水族。见《晋书。卷六七。温峤传》。后比喻洞察事理或奸邪。也作「燃犀」。
《漢語大詞典》:牛渚怪
晋 温峤 在 牛渚矶 燃犀照怪的典故。 宋 王安石 《雨花台》诗:“南上欲穷 牛渚 怪,北寻难忘 草堂 灵。” 宋 陆游 《客怀》诗:“坚坐懒穷 牛渚 怪,倦游何恨 雁门 踦。”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爨犀
传说 晋 温峤 过 牛渚矶 ,燃犀角照矶水,看见水中许多精怪。见《晋书·温峤传》。后用以比喻洞察奸邪。 唐 杜甫 《覆舟》诗之二:“徒闻斩蛟剑,无復爨犀船。”参见“ 燃犀 ”。
《國語辭典》:燃犀  拼音:rán xī
烛照明察。参见「燬犀」条。宋。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国语辞典》:绝裾而去(绝裾而去)  拼音:jué jū ér qù
本指晋人温峤受刘琨之命,至江南奉表劝进,其母阻止,温峤便扯断衣襟,毅然而去。典出《晋书。卷六七。温峤传》。后用以形容决意离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聊斋志异。卷六。聂政》:「至于荆轲,力不足以谋无道秦,遂使绝裾而去,自取灭亡。」
《国语辞典》:不越雷池一步  拼音:bù yuè léi chí yī bù
雷池,本指古代军事要地。语本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比喻不逾越某种界限。如:「凡事一切讲程序、制度,不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