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摆渡(擺渡)  拼音:bǎi dù
用船舶由此岸横渡到彼岸。《薛仁贵征辽事略》:「五百人棹舡筏著西岸,急令兵摆渡,未及过得,辽兵东来,把住东岸。」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行至洛河岸侧,又无摆渡船只。」
《漢語大詞典》:护度(護度)
监护渡河。后汉书·王霸传:“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 霸 护度,未毕数骑而冰解。”
分類:监护渡河
《漢語大詞典》:羊皮筏
用羊皮气囊联接而成的简单渡河工具,状如竹筏,故名。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 黄河 上一个人蹲在羊皮筏上轻飘飘地浮过去了。”参见“ 浑脱 ”。
《國語辭典》:浑脱(渾脫)  拼音: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漢語大詞典》:一虎不河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 元 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元 无名氏 《小张屠》第二折:“报娘恩三年人甫,恩临大怀躭十月,情多几儿救母絶嗣,我为亲人一虎不河。”
《国语辞典》:拉缆子摆渡(拉缆子摆渡)  拼音:lā lǎn zi bǎi dù
一种渡河的方法。在河水流动快速的渡口,用两条粗的缆绳分别系牢在船的两头,再把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岸渡口,摆渡的人想到彼岸,就拉著固定在彼岸的缆绳,不断地收回抽紧,船就被拉向了彼岸;回头时,换拉另一根缆绳,依方向进行。另外,也有以一根粗缆绳横跨河上,两端固定于河的两岸,摆渡的人只要站在船上拉著缆绳,船就渡河了。
《国语辞典》:同舟而济(同舟而济)  拼音:tóng zhōu ér jì
同乘一条船,合力渡河。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共图解救。《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也作「同舟共济」、「同船济水」。
《国语辞典》:渡马船(渡马船)  拼音:dù mǎ chuán
专门载运车马渡河的船。
《国语辞典》:縆桥(縆桥)  拼音:gēng qiáo
粗绳所制的桥,可悬以渡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骑步相持,縆桥相引。」
《国语辞典》:婺川县(婺川县)  拼音:wù chuān xiàn
县名。位于贵州省北部,道真县东南,东临乌江支流洪渡河,西北倚华盖山。
《漢語大詞典》:泛轴(汎軸)
亦作“泛轴”。 乘车渡河。比喻做事方法不对头或不知变通。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是故 造父 疾趋,百步而废,自託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託舟楫,坐济 江 河 。” 彭铎 校正引 俞樾 曰:“‘轴’仍当读‘车轴’之本字。盖车轴不可以济水,故一解其维,即沉溺也。”
《漢語大詞典》:蹍水
踏水。谓渡河。
分類:踏水渡河
《國語辭典》:深厉浅揭(深厲淺揭)  拼音:shēn lì qiǎn qì
厉,踩著石头过河;揭,提起衣服涉水。「深厉浅揭」指根据水的深浅采取适当方式渡河。语本《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后比喻行事随机应变。《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