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渔业(漁業)  拼音:yú yè
采捕或养殖水中动、植物的生产事业。
《国语辞典》:海洋渔业(海洋渔业)  拼音:hǎi yáng yú yè
在海洋中采取或养殖生物的事业。可分为远洋渔业、近海渔业、沿海养殖与栽培渔业。
《国语辞典》:近海渔业(近海渔业)  拼音:jìn hǎi yú yè
船只在靠近陆地的海域作业,以捕获鱼、虾、贝、藻类为主的渔业。根据中华民国渔业署的定义,「近海」指距领海基线十二至二百浬范围内的海域。
《国语辞典》:远洋渔业(远洋渔业)  拼音:yuǎn yáng yú yè
到较远的大海洋进行捕捞的渔业。通常工作时间较长。
《国语辞典》:养殖渔业(养殖渔业)  拼音:yǎng zhí yú yè
一种以养殖鱼、蟹、虾等生物为主的行业。利用天然的池沼、海埔新生地或低洼易涝的田地,挖塘筑堤以养殖鱼、蟹、虾等生物。
《国语辞典》:渔业气象(渔业气象)  拼音:yú yè qì xiàng
由气象局提供给海上作业渔船的天气变化资讯,特别著重风向及海浪的报导。
《国语辞典》:淡水渔业(淡水渔业)  拼音:dàn shuǐ yú yè
以河流、湖泊等淡水水源为渔产区,而从事网捞的渔业工作。
《国语辞典》:网渔业(网渔业)  拼音:wǎng yú yè
泛指使用渔网捞鱼的渔业。包括拖网渔业、围捕渔业、流网渔业和定置网渔业等。
分类:渔网渔业
《漢語大詞典》:渔商(漁商)
渔业商贩。 唐 王维 《早入荥阳界》诗:“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唐 钱起 《送武进韦明府》诗:“井田通 楚 越 ,津市半渔商。” 宋 王安石 《东门》诗:“渔商数十室,门巷隐桑麻。”
分類:渔业商贩
《漢語大詞典》:鱼利(魚利)
因渔业得到的利益。后汉书·百官志五:“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竝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 宋 梅尧臣 《谕鸥》诗:“渔人在鱼利,何异尔所求。”
分類:渔业利益
《漢語大詞典》:鱼师(魚師)
(1).管理渔业的官吏。新唐书·百官志三:“ 唐 有河隄使者, 贞观 初改曰河隄謁者。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事三人,每渠及斗门有长一人,掌固三人,鱼师十二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捕此者,仲春於高处卓望,鱼儿来如阵云,阔二三百步,厚亦相似者,既见,报鱼师,遂桨船争前而迎之。”
(2).渔夫。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宋书:“或问:‘鱼师得鱼卖不?’ 弘之 曰:‘亦不得,得亦不卖。’”按,今本宋书·隐逸传·王弘之作“渔师”。
(3).水鸟名。又名鱼狗、鱼虎。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鱼狗:“鱼虎、鱼师、翠碧鸟。狗、虎、师,皆兽之噬物者。此鸟害鱼,故得此类命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禽语·翡翠》:“雌青雄赤是鱼师,日夕清波浴不迟。”参见“ 鱼狗 ”。
(4).鱼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鱼师﹝集解﹞引 陈藏器 曰:“鱼师大者有毒杀人,今无识者。但唐韵云:鰤,老鱼也。山海经云: 歷虢之水 ,有师鱼,食之杀人。其即此歟!”
《國語辭典》:鱼狗(魚狗)  拼音:yú gǒu
翠鸟的别名。参见「翠鸟」条。
《漢語大詞典》:渔事(漁事)
捕渔业。 唐 陆龟蒙 《寄吴融》诗:“到头江畔从渔事,织作中流万尺篊。”
分類:渔业
《漢語大詞典》:护渔(護漁)
海军为保护海上渔业生产和海上渔业资源而进行的巡逻警戒活动。
《漢語大詞典》:蚕渔(蠶漁)
(1).蚕业与渔业。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善贾笑蚕渔,巧宧贱农牧。”
(2).蚕食渔夺。形容侵吞掠夺。《晋书·儒林传·徐邈》:“非徒不足致益,乃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 唐 张说 《唐故凉州长史元君石柱铭序》:“间纲鳩人,峻策覊吏,闲田尽闢,鰥寡委犬彘之餘;絶涧无游,豪猾屏蚕渔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