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淄渑(淄澠)
(1). 淄水 和 渑水 的并称。皆在今 山东省 。相传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则难以辨别。战国策·齐策六:“黄金横带而驰乎 淄 澠 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吕氏春秋·精谕:“ 孔子 曰:‘ 淄 澠 之合者, 易牙 尝而知之。’” 清 吴伟业 《赠松江别驾日照安肇开》诗:“二水 淄 澠 杯酒合,三山楼观画图装。”
(2).比喻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浑然千里, 淄 澠 一乱。” 倪璠 注:“喻当时贵贱混乱,尽被掳辱矣。”旧唐书·马怀素传:“或古书近出,前志闕而未编;或近人相传,浮辞鄙而犹记。若无编録,难辨 淄 澠 。”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 元 尝取以置之两 汉 书中诵之拟之, 淄 澠 不能同其味,宫徵不能壹其声,体气各殊,弗可强已。”
《國語辭典》:渑池(澠池)  拼音:mǐn chí
1.河川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县西北。源自崤山,东流经渑池县新安县,至洛阳注入洛水。
2.县名。参见「渑池县」条。
《漢語大詞典》:渑淄(澠淄)
渑水 与 淄水 的并称。二水在今 山东省 。 战国 时属 齐 。传说二水相合, 齐桓公 臣 易牙 能辨别其味。见《吕氏春秋·精谕》。 南朝 梁 沈约 《君子行》:“良御惑 燕 楚 ,妙察乱 澠 淄 。” 清 徐乾学 《感遇》诗:“汲水辨 澠 淄 ,染丝别黑白。”
分類:二水山东
《漢語大詞典》:崤渑(崤澠)
亦作“ 崤黽 ”。 指崤底一带。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先是 崤黽 驛道多虎灾,行旅不通。”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河内 张晟 众万餘人无所属,寇 崤澠 间。”参见“ 崤底 ”。
《漢語大詞典》:崤底
古地名。也称 渑池 。在 崤山 山谷之底。古代曾设 崤底关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冯异 与 赤眉 战於 崤底 ,大破之。” 李贤 注:“ 崤 ,山名;底,阪也。一名 嶔岑山 。在今 洛州 永寧县 西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 崤底 ,在县( 永寧县 )西北七十里,即 崤 谷之底也。亦曰 崤陂 ,一名 澠池 。 冯异 大破 赤眉 於此。”
《国语辞典》:渑水(渑水)  拼音:shéng shuǐ
源出于山东省临淄县西北古齐城外的河川,西北流经博兴县东南,注入时水。
《國語辭典》:渑池会(澠池會)  拼音:mǐn chí huì
战国时赵惠文王与秦昭王会于渑池,蔺相如使秦国无法以不平等的地位对待赵国的故事。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
《國語辭典》:渑池(澠池)  拼音:mǐn chí
1.河川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县西北。源自崤山,东流经渑池县新安县,至洛阳注入洛水。
2.县名。参见「渑池县」条。
《国语辞典》:渑池之功(渑池之功)  拼音:mǐn chí zhī gōng
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立功的故事。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
《分类字锦》:奋翼渑池(奋翼渑池)
后汉书冯异传三年春遣使者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等引归与异相遇要异共攻赤眉为所败禹得脱归宜阳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收其散卒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荅大勋
分类:将领
《分类字锦》:水识淄渑(水识淄渑)
水经注时水又东北经广饶县故城北东北入淄水淮南子曰白公问微言曰若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曰淄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谓斯水矣韦庄又元集序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渑之水
分类:巧对
《漢語大詞典》:渑厄
古代九塞之一。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
《漢語大詞典》:渑阨(澠阨)
古代九塞之一。在今 河南省 渑池县 西。《淮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塞?曰: 太汾 , 澠阨 , 荆阮 , 方城 , 殽阪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澠阨 ,今 弘农 澠池 是也。”吕氏春秋·有始作“冥阸”。史记·苏秦列传作“鄳阸”。
《骈字类编》:绿渑(绿渑)
欧阳修 怀子华原父诗 花明晓日繁如锦,酒拨浮醅绿似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