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31,分8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崔翰(字 叔清 )
僧澄观( 夏侯 清凉国师 字 大休 )
僧清江(世称 会稽二清 )
僧神清( 章 字 灵庾 名 清钞、法源记 )
王涯(字 广津 代国公、代郡公、清源县男 行第 二十 )
崔郾(字 广略 德 清河郡公 )
释昙清
张惟清
李涉(号 清溪子 )
释清彻
杨监真(别称 吴清妻 )
释清源
释清公
周贺( 周清塞 字 南卿 别称 清塞 )
其它辞典(续上)
僧道邃( 尤重 号 一寺为国清 )崔翰(字 叔清 )
僧澄观( 夏侯 清凉国师 字 大休 )
僧清江(世称 会稽二清 )
僧神清( 章 字 灵庾 名 清钞、法源记 )
王涯(字 广津 代国公、代郡公、清源县男 行第 二十 )
崔郾(字 广略 德 清河郡公 )
释昙清
张惟清
李涉(号 清溪子 )
释清彻
杨监真(别称 吴清妻 )
释清源
释清公
周贺( 周清塞 字 南卿 别称 清塞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天台山国清寺。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最澄渡海至,欲求天台之法,属道邃讲训,委曲指教,尽授其旨。后最澄归国,斯教大行,遥尊道邃为祖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幼专天台智者三观之学。大历中。荆溪湛然师。悉以止观辅行记。托以敷扬。而同门有浩然者。名尤重。不听与较。则为流辈所畏服可知。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最澄。远泛沧溟。来承讲训。乃尽缮写一宗部文以东。然犹虑其乡国之轻蒲者见疑。于是投牒台州。求署其往来之实。以为證据。而刺史陆淳即署之云。最證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途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他方学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从。故宜执以为凭者。澄归。斯教大行。乃以一山。易名天台。以一寺。易名国清。且遥尊邃为初祖。后邃终其所住。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道邃。不知何许人也。幽识远晤执志有恒。悬解真宗不由邪术。末传隋智者教道素得玄微。荆溪之门沓难窥望。大历中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记。得以敷扬。若神骥之可以致远也。于时同门元浩迥知畏服不能争长矣。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最澄者。亦东夷卉服中刚决明敏僧也。泛溟涬达江东。慕天台之法门。求顗师之禅决。属邃讲训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尽缮写一行教法东归。虑其或问从何而闻得谁所印俾防疑误。乃造邦伯作援證焉。时台州刺史陆淳判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涂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犹虑他方学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任为凭云澄泛海到国。赍教法指一山为天台。号一寺为国清。风行电照斯教大行。倭僧遥尊邃为祖师。后终于住寺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799 【介绍】: 唐博陵安平人,字叔清。崔玄同孙。安史乱后,避地江南。通儒书,能五言诗,善饮酒,诙谐纵谑,卓诡不羁,江南人士,多从之游。德宗贞元八年,入鄜州幕府,授右卫胄曹参军。去职后,移家汝州,刺史陆长源表为防御判官,授试大理评事。十二年,为汴州观察巡官,掌军田之事,辟水陆之田,军食以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山阴人,俗姓夏侯。住五台山清凉寺,博综经论。德宗延入译场,使造疏,遂编成十卷以进。好游名山。宪宗时赐号清凉国师,寻示寂,年七十余。弟子传法者百余人。有《毗庐疏》、《随疏演义》、《华严纲要》、《三圣圆融观》等。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人。年十一。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元和中住太原府大崇福寺。后住清凉山大华严寺。开成三年卒。谥清凉国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会稽之夏侯氏。年十一。依应天山宝林寺霈禅师。诵法华经。年十四。以恩泽。获隶此寺落发。即走四方。访求师友。乾元中。从闰州栖霞寺醴律师。及乡里昙一。究律部。诣金陵玄壁法师。禀关河三论。大历中。传起信涅槃于瓦官寺。受东海起信疏义于淮南。然后温习华严大经。于天竺法诜门下。往剡溪扣成都惠量。覆探三论十年。就苏州习天台止观于湛然法师。兼法华维摩等经疏。复咨决南宗禅旨于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师。北宗于惠云师。于是旁览泛问。天竺悉昙。四囲。五明。秘咒。仪轨。东土经史。子传。三雅。训诂。世间技艺。莫不该综。每曰。五地圣人。身證真如。犹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况于方居学地。能忌是乎。大历十一年。巡礼五台峨嵋。备瞻圣像。俄还居五台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既因寺主贤林所请。为讲经论。乃惙然长想。以为华严合文殊之智。普贤之理。表彰毗卢遮那万行之极。而旧疏文繁义约。不足发明。于寤寐间。见金色人立日中。捉观纳口。咀嚼都尽。骇汗而觉。喜曰。此吞受光明遍照之徵。可不疏华严。以报三圣之德哉。乃始兴元元年正月。终贞元三年十二月。成二十卷。饭千僧以落之。自尔欲求可以付授者。夜而梦。已化为大龙。鳞鬣耀日。拿攫碧落。矫首于南台。蟠尾于北台。顷之身出小龙千数。蜿蜒腾跃。分散青冥。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请开新疏。七年河东节度使李自良。复请开于崇福寺。德宗朝。遣中使李辅光宣诏。即日入都。参预罽宾三藏般若译事。乌茶国王所进后分。辞以明年。诏许焉。又明年至蒲津。中令梁公。留安居于中条之栖岩寺。寺有异僧。所为莫测。而语多应验。初观未至前。忽驱僧众洒扫曰。不久菩萨至此。先是寺多妖祟。及戾止俱息。五月中使霍仙鸣宣诏以趣。至则上加礼敬。即延入馆。刊正所译。为四十卷。诏造疏于终南山草堂寺。成十卷。仍诏两街各开新疏一遍。方其撰疏之际。堂前池中莲华五朵。有双蒂三节之瑞。寻诏译守护国界主经。职缀文。当顺宗之在春宫也。时观居五台。承教述了义一卷。心要一卷。食肉得罪因缘等。至是入朝。意尤钦属。观夙发十愿。一长止方丈。但三衣一钵。不畜长。二当代名利。去之如遗。三目不视女人。四身影不落俗家。五未舍报受。长诵法花经。六长读大乘经典。普施含灵。七长讲华严大经。八一生昼夜不卧。九不邀名惑众代善。十不退大慈悲普救心。故观能循持。而行之终身焉。卒于元和之初。寿七十馀。弟子嗣法者百馀人。若相国齐抗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太常韦渠牟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咸服戒训。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华严纲要一卷。法界玄览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华严。法华。楞伽。中论等。别行小钞疏。共三十卷。设无遮大斋十二会。云花寺般若阁下。画华严世界图相。其诸塑缋尊像。缮写经典。具见门人清沔所述记。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澄观。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人也。年甫十一依宝林寺(今应天山)霈禅师出家。诵法华经。十四遇恩得度。便隶此寺。观俊朗高逸。弗可以细务拘。遂遍寻名山旁求秘藏。梯航既具壸奥必臻。乾元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本州依昙一隶南山律。诣金陵玄璧法师传关河三论。三论之盛于江表观之力也。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却复天竺诜法师门。温习华严大经。七年往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覆寻三论。十年就苏州。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解从上智性自天然。所学之文如昨抛舍。鲍静记井。蔡邕后身。信可知矣。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师。咨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观自谓己曰。五地圣人身證真如栖心佛境。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学世间技艺。况吾学地能忘是心。遂翻习经传子史小学苍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围五明秘咒仪轨至于篇颂笔语书踪。一皆博综。多能之性自天纵之。大历十一年誓游五台。一一巡礼祥瑞愈繁。仍往峨嵋求见普贤。登险陟高备观圣像。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时寺主贤林请讲大经。并演诸论。因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惙然长想。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二圣合为毗卢遮那。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吾既游普贤之境界。泊妙吉之乡原。不疏毗卢有辜二圣矣。观将撰疏。俄于寤寐之间见一金人。当阳挺立以手迎抱之。无何咀嚼都尽。觉即汗流自喜。吞纳光明遍照之徵也。起兴元元年正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成二十轴。乃饭千僧以落成也。后常思付授。忽夜梦身化为龙。矫首于南台。蟠尾于山北。拿攫碧落鳞鬣耀日。须臾蜿蜓化为千数小龙。腾耀青冥分散而去。盖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请讲新疏。七年河东节度使李公自良。复请于崇福寺讲。德宗降中使李辅光。宣诏入都。与罽宾三藏般若。译乌荼国王所进华严后分四十卷。观苦辞请明年入敕允。及具行至蒲津。中令梁公留安居。遂于中条山栖岩寺住。寺有禅客拳眉剪发。字曰痴人。披短褐操长策狂歌杂语。凡所指厈皆多应验。观未至之前狂僧驱众僧。洒扫曰。不久菩萨来此。复次壁画散脂大将及山麋之怪。往往不息。观既止此寺。二事俱静。五月内中使霍仙鸣。传宣催入。观至。帝颇敦重。延入译场刊正。又诏令造疏。遂于终南草堂寺编成十卷。进呈。敕令两街各讲一遍为疏。时堂前池生五枝合欢莲华。一华皆有三节。人咸叹伏。寻译守护国界主经。观缀文润色。顺宗在春宫。尝垂教令述了义一卷心要一卷。并食肉得罪因缘。洎至长安频加礼接。朝臣归向。则齐相国杭韦太常渠牟皆结交最深。故相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咸慕高风。或从戒训。以元和年卒。春秋七十馀。弟子传法者一百许人。馀堪讲者千数。观尝于新创云花寺般若阁下。画华藏世界图相。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允齐相请述华严经纲要一卷法界玄鉴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华严法华楞伽中观论等别行小钞疏共三十卷。设无遮大会十二中。其诸塑缋形像缮写经典不可殚述。门人清沔记观平时行状云。观恒发十愿。一长止方丈但三衣钵不畜长。二当代名利弃之如遗。三目不视女人。四身影不落俗家。五未舍执受长诵法华经。六长读大乘经典普施含灵。七长讲华严大经。八一生昼夜不卧。九不邀名惑众伐善。十不退大慈悲普救法界。观逮尽形期。恒依愿而修行也。神僧传·卷第八
释澄观。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人也。年甫十一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诵法华经。十四遇恩得度。便隶此寺。观俊朗高逸弗可以细务拘。后将撰华严疏。于寤寐之间见一金人。当阳挺立以手迎抱之。无何咀嚼都尽。觉即汗流。自喜吞纳光明遍照之徵也。起兴元元年正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成二十轴。乃饭千僧以落成之为疏。时堂前池生五枝合欢莲华一华。皆有三节。人咸叹伏。观常思付授。忽夜梦身化为龙。矫首于南台蟠尾于山北。拿欋碧落鳞鬣耀日。须臾蜿蜒化为千数小龙。腾跃青冥分散而去。盖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遂于中条山栖岩寺住。寺有禅客拳眉剪发。字曰痴人。被短褐操长策。狂歌杂语。凡所指斥皆多应验。观未至之前。狂僧驱众僧洒扫曰。不久菩萨来此。以元和年中示灭。春秋七十馀。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夏侯。越州山阴人。观俊朗高逸。不拘细务。遍寻名山。旁求秘藏。乾元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本州依昙一。隶南山律。诣金陵玄璧法师。传关河三论。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却复天竺诜法师门。温习华严大经。七年。住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覆寻三论。十年就苏州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解。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师。咨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大历十一年。誓游五台。一一巡礼。祥瑞愈繁。仍往峨嵋。求见普贤。登险陟高。备观圣像。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时寺主贤林。请讲大经。并演诸论。因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惙然长想。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二圣合为毗卢遮那。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吾既游普贤之境界。泊妙吉之乡原。不疏毗卢。有辜二圣矣。观撰疏。起兴元元年正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成二十轴。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诗僧。幼出家,代宗大历初至杭州华严寺,师华严宗僧人守真。归越州开元寺后,又从昙一学《四分律》。大历八年(773)至南阳从慧忠习禅观。大历、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与诗人皎然齐名,时称会稽二清。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晚年住襄州辨觉寺,约卒于宪宗元和间。《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另参《唐才子传》卷三。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全唐诗》存诗1卷。唐诗汇评
清江,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历初出家,从杭州灵隐山天竺寺守直求法,又曾居越州云门寺。后北游,曾至汴州,返越。建中中复北游,至陕州。晚年居襄州辨觉寺,卒。刘言史有诗哭之。工诗,与严维、卢纶等友善,又与清昼(皎然)齐名,时谓之“会稽二清”。《全唐诗》存诗一卷。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会稽人。未详氏族。少即抗志物外。沮于父母之爱。故久而从落染焉。师事昙一律主。讽诵通利。识者以为释门千里驹也。俄从守直律师。于浙阳天竺坛登具。仍依一公。习南山律钞。且研究相疏。皆通畅无遗憾。善辞章。或赋咏。辄擅誉一时。性褊躁。虽尊长犹掁触不已。一公每优容之。后竟去。莫之遮挽。既游历迄。无所遇。乃悔归。拜一公曰。前念无知。后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与欢喜。一公悯其诚。遂为师资如初。大历八年。江于汝濆以乡曲。见南阳忠国师。尝。有所传授云。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清江。会稽人也。不详氏族。幼悟幻泡身拘羁鞅。因入精舍便恋空门。父母沮劝建乎难拔。礼昙一律主为亲教师。讽诵经法寓目俱通。长者品量之曰。释门千里驹也。于浙阳天竺戒坛求法。与同学清源从守直和尚下为弟子。还听习一公相疏并南山律钞。间岁精义入神举皆通畅。而善篇章。儒家笔语体高辞典。又擅一隅之美。时少伦儗。其褊懆之性不与人类。尝于一公少因不足。亦有舍和尚之讥。由是游方服勤。凡云律筵无不预者。自责己曰。天下行半少有如我本师者。还会稽。一公犹老。当其僧大集时。击木唱某再投和尚摄受。时一公诟骂。江雨泪而忏悔曰。前念无知后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与欢喜。苟不许收则越人不可以强售章甫也。一公悯其数四求哀。乃曰。为汝含垢。遂为师资如初。江有禅观之学。大历八年于汝濆遇忠国师。因弟子说自。忠曰。此律师是和尚乡人。乃欣然相会寻往南阳。再谒国师密传心要焉。 系曰。江尝为七夕诗。或谓之四背中一背也。通曰。诗人兴咏用意不伦。慧休怨别。陆机牵牛星。屈原湘夫人。岂为色邪。皆当时寓言兴类而已。若然者言火则焚口。说食则疗饥也矣。江之舍师后乃扬师之美。反权合道也。实为此诗警世无常引令入佛智焉。其故何也。详江遇忠国师大明玄理无以域中小乘法拘之哉。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唐僧。昌明人。俗姓章,字灵庾。年十三,投绵州开元寺出家,受学于辩智法师。致力于经论史传,以文学优赡供奉大内。晚年辞归,住梓州慧义寺,以讲说著作为事。有《参玄语录》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灵庾。姓章氏。绵州昌明人。季孟皆出家。有名清其仲也。在娠即母恶荤膻。儿时遇佛像辄致礼。年十三。依开元寺辩智法师。诵法华楞伽维摩佛顶等经。有司使试所习。时太守乔琳异之。为落发。则大历中也。年十七。众请讲法华。听者厌服。岁满从慧义寺如律师受具。寻诣京邑。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晚丧所亲。因复归慧义寺演导。元和中。卒于寺山绝顶。塔其遗身于白门兰若。盖郪城北郭外。所谓北山者。前后著述法华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要谈十卷。亦名清钞。二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记。所以解小乘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于以详括。故曰法源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北山参玄语录。弟子义将嗣。将尤善俱舍起信二论。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神清。字灵庾。俗姓章氏。绵州昌明人也。生于大安山下。昆季相次三人出俗。皆有名望。清居乎仲。处胎之际母顿恶荤膻。及为儿虽随戏弄遇像礼足逢僧稽颡。年十三受学于绵州开元寺辩智法师。于时敕条严峻。出家者限念经千纸方许落发。清即诵法华维摩楞伽佛顶等经有同再理。时故相乔琳为绵郡太守。惊其幼俊躬而降礼请削染焉。则大历中也。至年十七听习粗通。即讲法华一经。岁满慧义寺依如律师受具戒。夏习尸罗依学新疏。寻达大宗乃诣上都。后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暮年钟其荼蓼归慧义寺。讲导著述略无闲日。以元和年中终于本寺峰顶。迁神于白门兰若。即郪城北郭外也。清平昔好为著述喜作编联。盖巨富其才亦凿深于学。三教俱晓该玄鉴极。彝伦咸叙万人之敌也。受业弟子黑白四方计一千馀人。前后撰成法华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要诀十卷。亦谓清钞。二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记。此盖解小乘所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一皆详括。故云法源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数卷北山参玄语录十卷。都计百馀轴。并行于代。就中语录博该三教。最为南北鸿儒名僧高士之所披玩焉。寺居郪城之北长平山阴。故云北山统三教玄旨。实而为录。故云参玄也。观清之述作。少分明二权一实之经旨。大分明小乘律论之深奥焉。清貌古且奇皙白而光莹。相国崔龟从时从事东川。序真赞云。与奘三藏道颜同摄物。异时一体耳。门人数多。其出伦者义将也。独明俱舍兼善起信。海内学人望风而至。开成中北山俱舍宗不泯者。清之馀素乎。东川涌潭僧正颜公。著碑本寺。讲律临坛。光肇别附语录。略记清言行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太原人,字广津。德宗贞元进士,登宏辞科。初为蓝田尉,召充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宪宗元和初贬虢州司马。后累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时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后又任盐铁转运使、江南榷茶使等。文宗时进封代国公,拜司空,加开府仪同三司,仍兼领江南榷茶使。收淄、青等州铜铁冶赋税,罢京畿榷酒钱,变茶法为官采官卖。涯博学好古,能为文,家书数万卷。甘露之变时,涯为相,不预李训等谋,被宦官仇士良等冤杀。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3?—835 字广津,排行二十。郡望太原(今属山西),籍贯未详。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十八年中博学宏辞科,释褐蓝田尉。宪宗元和年间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等职,十一年(81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三年罢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三年(829)为太常卿。四年为吏部尚书领诸道盐铁转运使,进右仆射,封代郡公。七年再次入相。九年于“甘露之变”中被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涯博学好古,文有雅思。家聚图书万卷,多藏法书名画。其诗“风韵遒然,殊超意表”(《唐才子传》卷五)。《全唐诗》存诗1卷,内《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一首,实乃王起诗,见《唐摭言》卷三。《全唐诗续拾》补1首。唐诗汇评
王涯(约765-839),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又登宏辞科,授蓝田尉。贞元末,召为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元和三年,自起居舍人眨虢州司马,移袁州刺史。入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复入翰林,累迁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十一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户部尚书、盐铁转运使。宝历二年,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大和七年,复为相,“甘露事变”中合家被害。涯博学善诗文,尤精《大玄》。元和中与令狐楚、张仲素同在朝,诗歌唱和,编为《三舍人集》,今存。有《王涯集》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八
涯字广津。太原人。贞元八年进士。又举宏词。累擢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中转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守兵部侍郎。文宗朝为左仆射。以本官复同平章事。封代国公。拜司空。加开府仪同三司。李训谋诛宦官。事败。仇士良鞫涯。笞令手书自诬同谋诛。昭宗天复初大赦。明其冤。追复爵位。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8—836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字广略。崔邠弟。第进士。累迁吏部员外郎,褒黜无不当,为时所称。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后由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迁检校吏部尚书,卒于官,谥德。与高重辑六经要言,区分事类,纂成《诸经纂要》。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836 字广略,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德宗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累迁吏部员外郎。宪宗元和十三年(818)任司封郎中,十五年迁谏议大夫。穆宗长庆四年(824)以给事中充翰林侍讲学士,加中书舍人。敬宗宝历二年(826)拜礼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827)至二年两知贡举。四年出任陕虢观察使,五年徙镇鄂岳,九年改浙西。封清河郡公,开成元年十月卒,谥德。生平事迹见杜牧《崔公行状》,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郾字广略。清河武城人。举进士。书判入等。授集贤殿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再迁左司郎中。元和十三年为吏部郎中。迁谏议大夫。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史未详其族里所自。初依道恒律师于吴之北院。与省躬相友善。俄留南岳。讲训徒众。元和中。阆州龙兴寺结界。时义嵩。方阐怀素新疏。因举僧祗律云。齐七树相去尔所。作羯磨者。名善作羯磨。准此则四面皆取六十三步等。如是自然界。约令作法界上。僧须尽集。时清亦在。遂广致徵难不已。因经州省。达上听。诏两街会三宗。定夺新旧二疏。而嵩公所说。诚亏理。礼部外郎令狐楚。判牒云。据两街传律大德言。称昙清所引之义为正。后著显宗记。行世。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昙清。未详何许人也。幼持边幅罔或迷方。以谨昏呶究穷佛旨。乃负笈来吴北院道恒宗师法会。与省躬犹滕薛之前后也。旋留南岳化徒。适会元和中阆州龙与寺结界。时义嵩讲素新疏杰出辈流。因云。僧祇律云。齐七树相去。尔所作羯磨者名善作羯磨。准此四面皆取六十三步等。如是自然界约令作法界上僧。须尽集时清遂广徵难。如是往返经州涉省。下两街新旧章南山三宗共定夺。嵩公亏理。时故相令狐楚犹为礼部外郎判转。牒据两街传律断昙清义为正。天下声唱。勇执纪纲清能干城矣。后著记号显宗焉。 系曰。清公南山宗崛起别峰。人咸景仰。与嵩悟二公遇于必争之地。清果得俊。矧夫阆苑也僻用律文三隅不反。既成图状。学者流传致其嵩公如填海底。至大中中玄畅公荐加褒贬贬嵩。之转沈尾闾中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 【介绍】: 唐人。宪宗元和中,官右神策大将军。十五年,授单于大都护,充振武、麟、胜节度使。以东受降城滨河,岁久雉堞毁坏,移置于绥远烽南。入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文宗大和三年,检校司空,充泾原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洛阳人。初与弟李渤同隐庐山。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谪峡州司仓参军。文宗大和中为太学博士,复流康州。自号清溪子。有文集,今存诗一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与弟渤偕隐庐山白鹿洞,宪宗元和初受辟为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从事。元和六年(811)因投匦言吐突承璀有功,不宜出为淮南监军使,为知匦使孔戣所恶,论其与中官结交,出为硖州司仓参军。后为太常博士,于江中遇盗。盗首知是李涉,云:“自闻诗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因赠一绝,盗首厚馈而去。敬宗宝历元年(825)坐事流康州。后归洛阳,卒。生平详见《云溪友议》卷下、《册府元龟》卷一五三、《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五。其诗为严羽所“深取”。(《沧浪诗话·诗评》)辛文房称其“长篇叙事各行云流水,无可牵制”。《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存诗4首,断句2。唐诗汇评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与弟渤同隐庐山。贞元末,辟为陈许节度府从事,累迁太子通事舍人。元和六年,投匦言吐突承璀出为淮南监军事,贬峡州司仓参军。居峡十年,遇赦,执政荐以为太学博士。宝历元年,坐武昭事流配康州。赴贬所途经桂州,时其弟渤官枝管观察使,为撰隐山元岩铭并序。其后行迹无考。涉工诗善文,尤工七绝,有名于时。有《李涉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李涉,洛阳人,渤之兄。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涉。洛阳人。初与弟渤偕隐庐山。自号清溪子。宪宗朝为太子通事舍人。谪峡州司仓参军。太和中为太学博士。复以事流康州。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初莫知何所从来。周游律肆。密护根门。然学无常师。惟善所在。则服膺焉。始亲吴之开元寺北院道恒律师。其造诣深远。而华望硕德。无不推称。元和八年。乃摭诸家要当之说。解南山钞。著集义记。凡二十卷。至十年告毕。今豫章武昌晋陵多传诵之。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清彻。未知何许人也。周游律肆密护根门。即无常师唯善是与。初于吴苑开元寺北院道恒律师亲乎阃奥深该理致。而钟华望无不推称。宪宗元和八年癸巳中。约志著记二十卷。亦鸠聚诸家要当之说。解南山钞号集义焉。或云后堂。至十年毕简。今豫章武昌晋陵讲士多行此义。尝览此记。繁广是宗。彻未知其终。 系曰。彻公言行无乃太简乎。通曰。繁略有据名实录也。昔太史公可弗欲广三五之世事耶。盖唐虞之前史氏淳略。后世何述焉。今不遂富赡职由此也。又与弗来赴告不书同也。诸有繁略不均。必祛诮让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生南徐延陵冯氏。稚年入摄山。师事涉公。薙䰂具戒。后即究毗尼事相之学。罕得其俦。俄复顿领禅要。不由师教。长庆初。工部尚书李德裕。镇浙西。延居京口。咨扣心法。雅契夙心。及李公去郡。反锡西霞。终于寺。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八
释清公。居巴山之隈。不知何许人。常默其词。忽复一言未尝不中。西川节帅段文昌父锷为支江宰。后任江陵糺。文昌少好属文。长自渚宫困于尘土。客游成都谒韦。南康皋。皋与奏释褐。道不甚行。每以事业自负。与游皆高明之士。遂去南康之府。金吾将军裴邠之镇梁川。辟为从事。转假廷评裴公府罢公自府游闻清公之异。径诣清公求宿。愿知前去之事。自夕达旦曾无一词。忽问曰。中间极盛旌旆而至者谁。公曰。岂非高崇文乎。对曰非也。更言之。公曰。代崇文者。武黄门也。清曰。十九郎不日即为此人。更盛更盛。公寻徵之。便曰。害风妄语阿师不知。因大笑而已。由是颇亦自负。户部员外韦处厚出任开州刺史。叚公时任都官员外判盐铁案公送出都门。处厚素深于释氏。洎到鹄鸣先访之。清喜而迎处厚。处厚因问还期。曰一年半岁一年半岁。又问。终止何官。对曰。宰相须江边得。又问。终止何处。僧遂不答。又问。叚十九郎何如。答曰。已说矣。近也近也。及处厚之归朝正三岁重言一年半岁之验。长庆初叚公自相位节制西川。果符清公之言。处厚唯不喻江边得宰相。广求智者解焉。或有旁徵义者。谓处厚必除浙西夏口。从是而入拜。及文宗皇帝践祚。自江邸首命处厚为相。至是方验。与邹平公同发使修清公塔。因刻石纪其事焉。又赵宗儒节制兴元日问其移动。遂命纸作两句诗云。梨花初发杏花初。甸邑南来庆有馀。宗儒遽考之。清公但云。害风阿师取次语。明年二月除检校。右仆射郑馀庆代其位。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南卿,东洛(今河南洛阳)人。客润州3年,曾隐嵩阳少室山,后居庐岳为僧,法名清塞。文宗大和末,姚合任杭州刺史,爱其诗,命还俗。晚年曾出仕,诗有“一官成白首”(《秋宿洞庭》)句,然仕履未详。生平略见《唐摭言》卷一〇。周贺工诗,多近体,与贾岛、无可齐名,王定保称其“诗格清雅”(《唐摭言》),张为列之于“清奇雅正主”之入室。与姚合、贾岛、方干、朱庆馀友善,多所唱酬。《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周贺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凡9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句。唐诗汇评
周贺,生年年不详,字南卿,东洛(今四川广元西北)人。初为僧,法名清塞,居庐山,后客居润州。大和末,谒杭州刺史姚合,合爱赏其诗,延待甚异。遂命还俗。后曾为官,然仕历不详。有《周贺诗》(一作《清塞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按即周贺)、卢林、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唐摭言
周贺,少从浮图,法名清塞,遇姚合而反初,诗格清雅,与贾长江、无可上人齐名。唐才子传
清塞字南卿……,俗性周,名贺,工为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唐诗品》
贺少为僧,号清塞。姚合爱其诗,加以冠帻。今选中有清塞,即贺也。贺诗沉郁有格力,写象痛切,意旨融变,多可采录。如“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冢多。”又“樯烟离浦色,芦雨入船声”,又“孤鸟背林色,远帆开浦烟”,义“石水生茶味,松风减扇声”,又“折花林影动,移石洞云回”,皆苻深致,读之洒洒。唐诗归
钟云:贺诗清奥,有异气,有孤响。《诗源辨体》
周贺与贾岛同时,其丘言律多学岛。《载酒园诗话又编》
周贺诗颇多清刻之句,然终嫌朱脱僧气。石洲诗话
周贺五律,颇有意味,在中末、晚初诸人五律之上,尚可颉顽温岐。《中晚唐诗主客图》
南乡无古体,七言亦不多。五律六十馀篇,皆学贾长江,工力悉敌。周、贾同时,其出身由浮屠并同无本,或亦犹水部之与司马也。捡选诸贤,定为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