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01,分2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黄尘清海
黄河清年
惠连清兴
吉甫清风
清葭
绛帐清风
禁垣清切
九河清
九清
卫玠清羸
廓清宇宙
揽辔澄清
李恂清约
清吟联石鼎
两翁相对清如鹄
典故
九点齐州
 
九点齐洲
 
黄尘清海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典故
黄河清年


《拾遗记》卷一〈高辛〉
又有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
典故
惠连清兴
 
愧惠连

相关人物
谢惠连


《昭明文选》卷十三南朝宋·谢惠连《雪赋》
注引沈约《宋书》曰:谢惠连,陈郡阳夏人也。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加知赏,本州辟主簿,不就,后为司徒彭城王法曹。为雪赋,以高丽见奇,年二十七卒。

例句

念物希周穆,含毫愧惠连。 李咸用 雪十二韵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高适 苦雪四首之二

典故
吉甫清风

相关人物
尹吉甫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汉·郑玄笺:「穆,和也。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仲山甫述职多所思而劳,故述其美以慰安其心。」
典故
清葭
  

《后汉书·律历志上》
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例句

正气才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 方干 早春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李世民 正日临朝

铜浑变秋节,玉律动年灰。 李元操 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

金微凝素节,玉律应清葭。 李义府 和边城秋气早

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 杨炯 和骞友丞省中暮望

铜仪一夜变葭灰,暖律还吹岭上梅。 韦庄 铜仪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韩偓 冬至夜作

典故
纱缦业
 
绛帐清风
 
绛纱传授
 
韦幔传经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韦逞母宋氏〉~252~
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宋氏幼丧母,其父躬自养之。及长,授以周官音义,谓之曰:「吾家世学周官,传业相继,此又周公所制,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绝世。」属天下丧乱,宋氏讽诵不辍。其后为石季龙徙之于山东,宋氏与夫在徙中,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到冀州,依胶东富人程安寿,寿养护之。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绩无废。寿每叹曰:「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逞遂学成名立,仕苻坚为太常。坚尝幸其太学,问博士经典,乃悯礼乐遗阙。时博士卢壸对曰:「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比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窃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于是就宋氏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幔而受业,号宋氏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周官学复行于世,时称韦氏宋母焉。
典故
禁垣清切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权德舆列传〉~400~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十年,迁起居舍人,岁中,兼知制诰。转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职如旧。迁中书舍人。是时,德宗亲览庶政,重难除授,凡命于朝,多补自御札。始,德舆知制诰,给事有徐岱,舍人有高郢;居数岁,岱卒,郢知礼部贡举,独德舆直禁垣,数旬始归。尝上疏请除两省官,德宗曰:「非不知卿之劳苦,禁掖清切,须得如卿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其间独掌者数岁。

例句

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远风霭兰气,微露清桐阴 吕温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典故
九河清


《全唐诗》卷七百八〈酒醒〉
酒醒欲得适閒情,骑马那胜策杖行。天暖天寒三月暮,溪南溪北两村名【溪南溪北两川名】。沙澄浅水鱼知钓,花落平田鹤见耕。望断长安故交远,来书未说九河清。
典故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九〈送毛仙翁〉【案:江州司马时作。】
翁已得道,混迹寻岩泉。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绀发丝并致,龆容花共妍。方瞳点玄漆,高步凌非烟【高步凌飞烟】。几见桑海变,莫知龟鹤年。所憩九清外,所游五岳巅。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每嗟人世人,役役如狂颠。孰能脱羁鞅,尽遭名利牵。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惟余负忧谴,憔悴湓江壖。衰鬓忽霜白,愁肠如火煎。羁旅坐多感,裴回私自怜。晴眺五老峰,玉洞多神仙。何当悯湮厄,授道安虚孱。我师惠然来,论道穷重玄。浩荡八溟阔,志泰心超然。形骸既无束,得丧亦都捐。岂识椿菌异,那知鹏鴳悬。丹华既相付,促景定当延。玄功曷可报,感极惟勤拳。霓旌不肯驻,又归武夷川。语罢倏然别,孤鹤升遥天。赋诗叙明德,永续步虚篇。
典故 
卫玠清羸

相关人物
卫玠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4~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玠别传》曰:「玠素抱羸疾。」引《西京赋》曰:「始徐进而羸形,似不胜乎罗绮。」
典故
廓清宇宙


《宋书》卷七十五〈王僧达列传〉~955~
上表解职,曰:臣自审庸短,少阙宦情,兼宿抱重疾,年月稍甚,生平素念,愿闲衡庐。先朝追远之恩,早见荣齿。曩者以亲贫须养,僶俛从禄,解褐后府,十有馀旬。俄迁舍人,殆不朝直。实无缘坐阅宸宠,尸爵家庭,情计二三,屡经闻启,终获允亮,赐反初服。还私未用,又擢为洗马,意旨优隆,其令且拜,许有郡缺,当务处置。会琅邪迁改,即蒙敕往反神翰,慈诱殷勤,令装成即自随。灵宝往年沦覆长溪,因彼散失,仰感沉恩,俯铭浮宠。臣衅积祸并,仍丁艰罚,聊及视息,即蒙逮问,具启以奉营情事,负举猥多。赐宣城,极其穷踬。仲春移任,方冬便值虏南侵。臣忝同肺腑,情为义动,苦求还都,侍卫辇毂。至止之日,戎旗已搴。在郡虽浅,而贪得分了,方拂农衣,还事耕牧,宣城民庶,诣阙见请。尔时敕亡从兄僧绰宣见留之旨。闇疾寡任,野心素积,仍附启苦乞且旋任。还务未期,亡兄臣锡奄见弃背,启解奔赴,赐带郡还都,曾未淹积,复除义兴。臣自天飞海泳,岂假鳞翼,徒思横施,与日而深。自处官以来,未尝有涓豪之积,羸疾闇疚,又无人一诺。而性狎林水,偏爱禽鱼,议其所托,动乖治要,故收崖敛分,无忘俄顷,实由有待难供,上装未立,东郡奉轻,西陕禄重。具陈蕲恳,备执初愿,乞置江、湘远郡,一二年中,庶反耕之日,粮药有寄。即蒙亮许,当赐矜擢。遭逢厄运,天地崩离,世蒙圣朝门情之顾,及在臣身,复荷殊识,义虽君臣,恩犹父子。臣诚庸蔽,心过草木,奉讳之日,不觉捐身。单躯弱嗣,千里共气,继罹凶涂,动临危尽,生微朝露,不察如丝,信顺所扶,得获全济,再见天地,重睹三光。于时兄子僧亮等幽窘丑逆,尽室狱户,山川崄岨,吉凶路塞,悠远之思,谁能勿劳。尝胆濡足,是其分愿,分心挂腹,实亦私苦。幸属圣武,剋复大业,宇宙廓清,四表靖晏。臣父子叔侄,同获泰辰,造情追寻,归骨之本,欲以死明心,误有馀辰;情愿已展,避逆向顺,终古常节,智力无效,有何勋庸,而频烦恩荣,动踰分次。但忽病之日,不敢固辞,故吞诉于鹊渚,饮愧于新亭。及元凶既殄,人神获乂,端右之授,即具陈请。天慈优渥,每越常伦,南蛮、护军,旬月私授。臣三省非分,必致孤负,居常轻任,尚惧网墨,况参要内职,承宠外畿,其取覆折,不假识见。故披诚启诉,表疏相属,或乞轻高就卑,或愿以闲易要,言誓致苦,播于辞牍,诚知固陋,当触明科。去岁往年,累犯刑禁,理无申可,罪有恒典,虚秽朝序,惭累家业,臣甘其终,物议其尽。陛下弃其身瑕,矜其膝贵,迂略法宪,曲相全养。臣一至之感,口此何忘。利伊恩升,加以今位,当时震惊,收足失所,本忘闲情,不敢闻命。内虑于己,外访于亲,以为天地之仁,施不期报,再造之恩,不可妄属。故洗拂灰壤,登沐膏露,上处圣泽,下更生辰,合芳离蜕,遐迩改观。但偷荣托幸,忽移此岁,自见妨长,转不可宁,宜其沈放,志事俱尽。伏愿陛下承太始之德,加成物之恩,及臣狂蔽未至,得于荣次自引,圣朝厚终始之惠,孤臣保不泯之泽。夫让功为高,臣无功而让;专素为美,臣荣采已积。以是求退,诚亦可悯。又妻子为居,更无馀累,婢仆十馀,粗有田入,岁时是课,足继朝昏。兼比日眩瞀更甚,风虚渐剧,凑理合闭,荣卫惛底,心气忡弱,神志衰散,念此根疵,不支岁月。公私诚愿,宜蒙谅许,乞徇馀辰,以终琐运。白水皎日,不足为譬,愿垂矜鉴,哀申此请。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典故
李恂清约

相关人物
李恂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恂传》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辟司徒桓虞府。后拜侍御史,持节使幽州,宣布恩泽,慰抚北狄,所过皆图写山川、屯田、聚落百馀卷,悉封奏上,肃宗嘉之。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例句

田豫俭素,李恂清约。 李瀚 蒙求

典故
五更联句失弥明
 
失弥明
 
弥明
 
弥明论文
 
弥明鼎
 
清吟联石鼎
 
石鼎句
 
石鼎联句
 
石鼎联弥明
 
石鼎联成
 
联鼎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韩愈十·石鼎联句诗序〉~5630~2~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自衡下来,旧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宿。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弥明在其侧,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喜视之若无人。弥明忽轩衣张眉,指炉中石鼎,谓喜曰:「子云能诗,能与我赋此乎?」刘往见衡湘间人说云年九十余矣,解捕逐鬼物,拘囚蛟螭虎豹。不知其实能否也。见其老,颇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闻此说大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次传于喜。喜踊跃,即缀其下云云。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竦肩,倚北墙坐,谓刘曰:「吾不解世俗书,子为我书。」因高吟曰:「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初不似经意,诗旨有似讥喜。二子相顾惭骇,欲以多穷之,即又为而传之喜,喜思益苦,务欲压道土,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将下复止,竟亦不能奇也。毕,即传道士,道土高踞大唱曰:「刘把笔,吾诗云云。」其不用意而功益奇,不可附说,语皆侵刘侯。喜益忌之。刘与侯皆已赋十馀韵,弥明应之如响,皆颖脱含讥讽。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道士奋曰:「不然。章不可以不成也。」又谓刘曰:「把笔来,吾与汝就之。」即又唱出四十字,为八句。书讫,使读。读毕,谓二子曰:「章不已就乎?」二子齐应曰:「就矣。」道士曰:「此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吾语亦不当闻也,吾闭口矣。」二子大惧,皆起,立床下,拜曰:「不敢他有问也,愿闻一言而已。先生称『吾不解人间书』,敢问解何书?请闻此而已。」道士寂然若无闻也,累问不应。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座。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斯须,曙鼓动冬冬,二子亦困,遂坐睡。及觉,日已上,惊顾觅道士,不见。即问童奴,奴曰:「天且明,道士起出门,若将便旋然。奴怪久不返,即出到门觅,无有也。」二子惊惋自责,若有失者。闲遂诣余言,馀不能识其何道士也。尝闻有隐君子弥明,岂其人耶?韩愈序。
典故
两翁相对清如鹄


《苏轼诗集》卷二十三〈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二:「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漢語大詞典》:灰律
古代置芦苇灰于表示十二律的玉管内,每月当节气,中律的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以之占验时序,谓之“灰律”。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唐 方干 《早春》诗:“正气纔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参见“ 灰管 ”。
《漢語大詞典》:灰管(灰琯)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
《國語辭典》:葭灰  拼音:jiā huī
一种古代占气候的方法。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以占。《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漢語大詞典》:九清
(1).道教语。犹九天。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诗:“所憇九清外,所游五岳颠。”
(2).指天庭。 前蜀 杜光庭 《白可球明真斋赞老君词》:“伏冀倾光三境,廻驾九清。”《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表上説道:‘陛下玉书金格,已简於九清矣。’”
(3).指帝王居处。 宋 范仲淹 《谢夏太尉》:“奏达九清,增辉多士,敢不竭其素藴。”
《漢語大詞典》:看杀(看殺)
亦作“ 看煞 ”。谓被人争看,忙于应付而疲劳致死。晋书·卫玠传:“ 玠 字 叔寳 ,年五岁,风神秀异……京都人闻其姿容,观者如堵。 玠 劳疾遂甚, 永嘉 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 玠 被看杀。”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东坡 自海外归 毗陵 ,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 运河 岸,万千人随观之。 东坡 顾坐客曰:‘莫看杀 軾 否?’”
(1).指十分爱看。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卷七:“买得蜻蛉小如叶,推蓬看煞 九龙山 。”
(2).把人或事看死,看得一成不变。《解放日报》1982.8.20:“我一听,心一下子热了起来,瞧,领导就有这般风度,没有我看煞。”
《國語辭典》:揽辔澄清(攬轡澄清)  拼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
语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指澄清吏治,安定天下的宏愿。《旧唐书。卷八九。列传。姚璹》:「果能揽辔澄清,下车整肃。吏不敢犯,奸无所容,前后纠擿,盖非一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