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清白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显之法。又总名无漏之善法,皆离烦恼之垢染,故云清白。无量寿经上曰:「清白之法,具足圆满。」同慧远疏曰:「所显之法,出离邪谤,名为清白。」同嘉祥疏曰:「是无漏明,故云清白。」又七善之一。
清字经馆
【佛学大辞典】
(杂名)以大藏经译为满州文字之馆也。啸亭续录一曰:「乾隆壬辰,上以大藏佛经,有天竺番字、汉文、蒙古,诸翻译。然禅悟深邃,汉经中咒偈,惟代以翻切。并未得其秘旨。清文句意明畅,反可得其三昧,故设清字经馆于西华门内,命章嘉国师综其事,达天莲筏诸僧助之,考取满誊录纂修若干员,譒译经卷,先后凡十馀年。大藏告蒇,四体经字始备。初存经板于馆中,后改为实录馆,乃移其板于五凤楼。」
清明
【佛学大辞典】
(杂语)清净之光明也。无量寿经下曰:「日月清明。」
清信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优婆塞Upa%saka,译曰信士,又曰清信士。受三归五戒得清净信心之男子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男子,梵语叫做优婆塞。
清信女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优婆夷Upa%sika%,译曰信女,又曰清信女。受三归五戒具清净信心之女子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女子,梵语叫做优婆夷。
清信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清信士。
清凉
【佛学大辞典】
(山名)五台山志曰:「五台山本名清凉山。」华严经疏云:「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清凉。」(参见:次)。
清凉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唐代州五台山之别名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东北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探玄记十五曰:「清凉山,即是代州五台山是也。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
清凉月
【佛学大辞典】
(杂语)指佛而云。华严经离世间品曰:「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
清凉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唐代州五台山之别峰有清凉寺,华严之澄观住之。
清凉池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喻涅槃之无恼热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法华玄义二曰:「三法为乘,乘于是乘入清凉池。」同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
清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一切憎爱之念使为清凉之三昧也。大集经十四曰:「有三昧,名曰清凉,能断离憎爱故。」
【佛学常见辞汇】
断除一切憎恨与恩爱的念头以使身心清凉的三昧。
清凉世界
【佛学大辞典】
(地名)即清凉山也。
清凉国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台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开成三年,坐逝。寿百二十岁。塔于终南,名曰妙觉。后有僧至阙,言在岭见金神取华严菩萨大牙归供养耳。有旨启塔,貌如生,而失二牙。佛祖统纪二十九曰:「初德宗诞节,召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遂赐号清凉法师。」释氏稽古略三曰:「帝顾谓群臣曰:朕之师,言雅而简,辞典而富,能以圣法清凉朕心,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诞辰,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赐号为清凉国师。
清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云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1。离恶行的过失,断烦恼的垢染,叫做清净,这是障尽解脱的离垢清净。2。指超诸善恶无对待的清净,这是性净解脱的自性清净。
【三藏法数】
谓奉佛供僧之食,当使精洁,无有荤秽,是名清净。
【三藏法数】
谓此涅槃之理,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故曰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