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释清远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七九
清远,释如宝弟子,嘉定间著有《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1—1336 【介绍】: 元浦江人,字清远,一字明远,号槐窗居士,又号田居子。十二岁能属文,长从方凤、吴思齐等游,尽通诸子百家之言,尤精究《》、《春秋》。有《春秋举传论》、《周正如传考》、《蔡氏传正误》等。
全宋诗
黄景昌(一二六一~一三三六),字清远,一字明远,晚号田居子,浦江(今属浙江)人。长从方凤、吴思齐、谢翱游。有《田间古调辞》,已佚。元顺帝至元二年卒,年七十六。月泉吟社第二十五名,署名槐窗居士。事见《月泉吟社诗》,《浦阳人物记》卷下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怀渭。字清远。晚自号竹庵。南昌魏氏子。实全悟俗姓之甥。法门之嗣子也。生时多异徵。诵书攻文。不待师授。而知解日胜。全悟喜之甚。亟挽致座下。不数年其学大进。一日全悟。警励诸徒。众未有对。师直前肆言。如俊鹘横秋。目无留行。全悟叱之。众为骇愕。师气不少沮。如是诘难至于二三。全悟莞尔而笑曰。汝可入吾室矣。全悟濒没。呼而告之曰。吾据师位。四十馀年。接人非不夥。能弘大慧之道。使不坠者。唯汝与宗泐尔。汝其勉哉。全悟既示寂。师肆为汗漫游。虞文靖公集。欧阳文公玄。雅重师文行。佥曰。是无忝于舅氏也。师道德形诸篇翰。不知己者。初以文字相歆慕。师笑曰。佛法与世法。不相违背。故以馀力及之。将光润其宗教尔。苟用此相夸。岂知我哉。师出世。四坐道场。为法求人。无少退转。住净慈则入圣朝矣。钟山之会。名德咸集。师一至京师。遂退居钱塘之良渚。问道者接踵而至。不翅住山时。洪武八年十二月四。大若有所恼。召弟子属以后事。怡然而逝。寿五十九。火化不坏者三。师法语。有四会录。诗文有集。善草隶书。又善鼓琴。同袍以无益讽之。师笑曰。非尔所知。是亦般若所寓也。师躯分短小。神宇超朗。终身持诵金刚般若经。未尝虚日。生平守道弗变。元至正末。避地匡庐。悍兵来索金帛。师瞋目诃之曰。浮屠乌有是物邪。兵怒拔剑欲杀之。师引颈就剑。兵叹息而去。师伟行甚众。举此可例推也。师住净慈行化。有陈媪者。预梦神僧临其门。及师至。稽首作礼愿为尼。师举大法。以开导之。恍然有所悟入。师行未百步。而妇竟与家人别。坐脱而去。非师化道入人之深。何能及此。噫。亦异事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怀渭,字清远,晚号竹庵,姓魏氏,南昌人也。幼性颖异,诵书属文,略加指授,便尔开悟。既出家,从其舅氏全悟为师,一日悟警励诸徒,众未有对,渭直前肆言,如俊鹘横秋,目无留行,悟振威叱之,众为骇愕。渭气不少沮,如是诘难,至于再三,悟莞尔笑曰:“汝可入吾室矣。”命为记室。浙江行省丞相康里公重其文行,遣使者具书币延至,主会稽之宝相,迁杭之净慈,诱道后进,于五时八教,多有启迪。明洪武初,仪曹奉诏设无遮大会于钟山,二浙名僧咸集,渭一至京师,遂退居钱塘之梁渚。梁渚者,为全悟藏爪发之地。洪武八年十二月,怡然而逝,所著《四会语录》及诗文曰《外集》者若干卷行世。
王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荆州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从燕王朱棣克京师,授都指挥佥事,封清远伯。率舟师沿海捕倭寇。进侯爵。从北征,迂道避敌,军中缺粮,多死者,被切责。后以诽谤夺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16 【介绍】: 明抚州府临川人,初字义少,改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早有文名,不应首辅张居正延揽,而四次落第。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博士,迁礼部主事。以疏劾大学士申时行,谪徐闻典史。后迁遂昌知县,不附权贵,被削职。归居玉茗堂,专心戏曲,卓然为大家。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学、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钗记》(《紫箫记》改本)、《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
词学图录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抚州汤家山。剧作家、文学家。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有《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有诗集《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棘邮草》二卷。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间官祠部。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癸未进士,除南太常博士迁南礼部主事谪徐闻典史迁知遂昌县有玉茗堂集
维基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晚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临川县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谪广东徐闻县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其戏曲非常知名,乃与莎士比亚同期及影响力相若的伟大剧作家。除了戏曲之外,又擅长八章文,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归有光等并称明朝举业八大家。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汤懋昭好老庄、喜谈神仙,父亲汤尚贤为人严正,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隆庆四年(1570年)江西乡试第八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春试。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去看望汤显祖,汤显祖也曾回访而不遇。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明神宗。之后被谪迁广东徐闻典史。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

人物简介

维基
洪瞻祖,字诒孙,号清远山人,生卒年不详,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官兵科给事中,出使琉球,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赣巡抚,征剿少数民族武装有功。死后追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06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季思,号陶庵,归有光子。万历十九年举人。会试下第后,弃举业,退居江村,吟咏为乐。与无锡高攀龙、嘉善吴志远友善,学者称清远先生。有《陶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思,太仆寺丞有光子。万历辛邜举人,崇祯初追赠翰林待诏。有陶庵集。
沈文奎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5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会稽人,字清远。明诸生。后金天聪三年于直隶遵化降清,值文馆,后隶镶白旗汉军。疏请不分族类,不限贵贱,唯才是用。崇德初,授弘文院学士,颇受皇太极信任。顺治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擢淮扬漕运总督,疏请改革征漕之法。后以督运愆迟,降为陕西督粮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直隶正定人,字迩之,号葵石。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大理寺卿、督捕侍郎。曾杂录明末杂事及正定轶闻,撰《雕丘杂录》,另有《祓园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三
梁清远,字葵石,正定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有《祓园集》。
维基
梁清远(1606年—1683年),字迩之、葵石、无垢,号瘿冠道人、雕丘、祓园,京师真定府真定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梁梦龙之曾孙。总角时,赵南星见而器重之;十六岁补诸生,为学使左光斗所赏拔。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顺天乡试。清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次年任稽勋司主事,后升文选司员外郎、考工司郎中,调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译馆。顺治十一年(1654年),任大理寺卿,改兵部督补右侍郎。顺治十三年(1656年),任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局,同年改吏部左侍郎。性好观书,四十馀年,未尝一日释卷。同辈兄弟梁清标、梁清宽,均科甲折桂,同列九卿。晚年以病归里。
陈清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蕖仙。善画山水花鸟,尤工仕女,为时所称。晓音律。馆于扬州黄氏栖云山馆甚久。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八
王启涑,字清远,山东新城人。官茌平教谕。有《西城别墅诗》、《茌山诗存》、《因继集》、《闻诗堂小稿》、《读书堂近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
朱清远,字渌芙,仁和人。有《晚香阁诗钞》。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五
宋来会,字清源,一字清远,号秋圃,德州人。雍正癸卯拔贡。有《近思斋集》。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清远,字宇曙,号翠岩,一号蝶园,四川定远(今武胜)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进士,官湖南临湘、城步、以及长乐知县,升贵州正安州知州。因同官被连累而贬官,抵家后闭户著书,后聘为东川书院讲席。著有《修竹堂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真如,字清远。姓李氏,利川人,世守农田。襁褓时,姊负之堕峭壁中,而悬藤护之,竟无恙。少与群儿,登金山之巅,戏曰:“此处当建梵宇。”后果如其言,创金沙寺。稍长,竟脱白于金沙寺。有月祖者,与真如同出李氏,从父行也。寻于寺中受具足戒。年二十,随月祖朝五台,至雒阳病殆,野老延圃治之而愈,频行谓之曰:“后当弘法利生,善自护持。”珍重别去。过保阳,参宗庆长老,与制府梁公肯堂一见,而知为法器。入都往来法华、铁山诸寺,会长椿主人还天目,延之主席。寺有苦井,化为醴泉,时人叹异,惊为瑞应。声誉蒸蒸,而名巨乡,若朱文正圭、戴文端衢亨、阮文达元、蒋副宪祥墀、陈侍郎嵩庆诸子,皆乐与酬答,咨问法语。而张船山、吴兰雪、蒋笙阶,又以诗偈唱和,无虚日。蔡君镜舫,号称善人,见长椿院宇就圯,出橐重修,比及三年,殿寮彩绚,而主人亦归自天目。真如退息寿佛寺,众与俱往,蔡君即请主其寺。又三年,始得城南古刹于荒烟蔓草间,并得寺契于张氏。蔡君复为鸠工庀材,佛阁、僧房、厨库、廊垣,次第落成,乃移锡住之,时嘉庆十年正月也。居久之,恐修持或懈,宗风未隆,乃发十大愿,揭之寺壁,有僧不出寺,寺不募缘之语。又谓明心悟道,禅那为宗,而读《华严》始知富贵,瞻法相乃见精诚。于是退处静室,阅藏数春,而宗教一贯矣。已而南游高旻、天宁、金山,至天目而还。盖自中兴龙泉,已四十二年矣,寂于道光乙巳三月九日,寿七十有二,腊五十有七,塔于寺院。著有《语录》及《弥陀偈》,其发人深省者有云:“念头空处更须空,到得空空处处通。若是有些空不了,茫茫业识乱如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