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混淆  拼音:hùn yáo
1.杂乱无别。《抱朴子。外篇。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也作「溷肴」、「溷淆」、「浑殽」。
2.扰乱观念、事物,使人无法分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布散谣言,混淆是非。」
《國語辭典》:玉石混淆  拼音:yù shí hùn yáo
形容贤愚杂处,难以区别。宋。岳珂《桯史。卷一二。淮阴庙》:「两旁皆过客诗句,楹楣户牖,题染无馀,往往玉石混淆,殊不可读。」
分類:好坏混杂
《国语辞典》:混淆不清  拼音:hùn yáo bù qīng
混合在一起,无法区别清楚。如:「社会极度追求满足物欲,因而价值观念日益混淆不清。」
《國語辭典》:混淆黑白  拼音:hùn yáo hēi bái
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颠倒是非、制造混乱。如:「贪官污吏一向混淆黑白,为所欲为。」也作「混造黑白」。
《国语辞典》:混淆视听(混淆视听)  拼音:hùn yáo shì tīng
以假象或谎言使人分辨不出是非真伪。如:「对方利用不实的宣传,意图混淆视听,破坏本公司形象。」
《國語辭典》:混淆是非  拼音:hùn yáo shì fēi
颠倒是非对错,使人观念混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布散谣言,混淆是非。」
《國語辭典》:黑白混淆  拼音:hēi bái hùn yáo
黑或白都分不清楚。比喻是非颠倒、好坏不分。《明史。卷一六四。聊让传》:「君子见斥,小人骤迁,章奏多决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
《分类字锦》:草树混淆(草树混淆)
庾信小园赋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山为篑覆地有堂坳
分类:园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