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7,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深虞
院深
寄深
闳深
几深
深眷
深秀
深考
深池
深一
深壑
虑深
深信
深松
重深
《韵府拾遗 虞韵》:深虞
韩忠彦免右仆射表再冒非常之宠深虞可畏之言
《骈字类编》:院深
周朴 题元公院诗 院深尘自外,如佛值元公。
《漢語大詞典》:寄深
寄托重大的责任。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武皇 晏驾,寄深负图,公仰惟国典,俛遵遗託。”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世祖 武帝 情等布衣,寄深同气。”
《漢語大詞典》:闳深(閎深)
广博深远;博大精深。 宋 曾巩 《开府仪同三司制》:“某材资桀异,识虑閎深。庄重足以镇浮,精明足以成务。”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夫子发以閎深之辞,引以大道之要。”《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3期:“《格斯尔的故事》是一部体制閎深、文词巨丽的史诗。”
《漢語大詞典》:几深(幾深)
精微。隋书·礼仪志一:“辨幽賾而洞几深,通百神而节万事。”
分類:精微
《漢語大詞典》:深眷
深切的关怀、照顾。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披豁惭深眷,暌离动素诚。”
《漢語大詞典》:深秀
(1).指山色幽深秀丽。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 也。” 明 宋濂 《琅琊山游记》:“惜乎山皆童而无蔚然深秀之趣。”
(2).指文句清雅。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 刘杜三 虽早託胎於 竟陵 ,而不全堕彼法,往往有深秀之句。” 清 戴名世 《〈陈大士稿〉序》:“ 大士 之文雄浑深秀。”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学程序,先求妥贴、停匀,再求和雅、深秀,乃至精稳、沉著。”
《漢語大詞典》:深考
细加研求。太平御览卷二四一引《汉名臣奏》:“丞相 薛宣 奏: 汉 兴以来,深考古义,推万变之备。”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乃知 子云 之意,初非苟然,但学者未之深考也。” 明 李东阳 《东湖书屋记》:“谓其居近在湖侧,若不以相孙者,予未暇深考。”
分類:研求
《漢語大詞典》:深池
指深的护城河。荀子·议兵:“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荀子·六韬·励军:“高城深池,矢石繫下,士争先登。”
《漢語大詞典》:深一
犹专一。谓深刻了解某一事物的详情。韩非子·八经:“深一以警众心,泄异以易其虑。” 陈奇猷 集释:“深一,即《内储説上》所谓‘深知一物,众形皆变’之术也。此谓人君深知一事之详情,则可警众人之心也。”
《漢語大詞典》:深壑
深谷。《艺文类聚》卷六八引 北周 王褒 《刻漏铭》:“玄仪西运,逝水东流;甘川浴日,深壑藏舟。”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奇峰捫苍昊,深壑走惊雷。”
分類:深壑深谷
《韵府拾遗 侵韵》:虑深(虑深)
书钦明文思疏敬事节用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虑深通敏谓之思
分类:虑深
《國語辭典》:深信  拼音:shēn xìn
十分相信。如:「深信不疑」。
《韵府拾遗 冬韵》:深松
采兰杂志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中独往峨眉酣饮著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飏者伐之
《漢語大詞典》:重深
(1).幽深;深邃。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西厢踟躕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祕。”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水重深而鱼悦,林修茂而鸟喜。” 明 何景明 《白菊赋》:“迺若閒舘重深,高幕虚凉,簷萧萧以下月,庭蔼蔼而降霜。”
(2).谓困难或险阻多而大。文选·张载〈拟四愁诗〉:“愿因流波超重深,终然莫致增咏吟。” 吕延济 注:“重深阻险,喻谗佞也。”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