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深淳
深厚淳朴。 宋 曾巩 《贺提刑状》:“发明吾道,则有文章之深淳;推行当时,是为治行之尤异。” 宋 苏辙 《送顿起及第还蔡州》诗:“不愧得官名暂屈,自夸对策语深淳。”
分類:深厚淳朴
《漢語大詞典》:淳美
亦作“湻美”。
(1).深厚完美。 明 方孝孺 《宋仲珩圹志铭》:“君资粹清,学淳美,文辞妙丽。”
(2).纯朴美好。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妫川》:“足蹟半天下,爱此俗湻美。” 清 方文 《田居杂咏》之二:“其田虽瘠薄,风土自淳美。” 清 孙枝蔚 《感季南宫赎龟放生作》诗:“仁心最淳美,物命本纤微。”
《漢語大詞典》:笃义(篤義)
(1).重情义。后汉书·赵熹传:“ 赵熹 篤义多恩,往遭 赤眉 出 长安 ,皆为 熹 所济活。”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及 琰 友人 公孙育 、 宋阶 早卒, 琰 抚其遗孤,恩若己子,其鉴识篤义,类皆如此。”
(2).谓深厚的恩义。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
《漢語大詞典》:广厚(廣厚)
(1).宽厚。国语·周语下:“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龢之。”
(2).广大深厚。《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 华岳 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迫三代之遗音。” 元 郝经 《浑元刘先生哀辞》序:“其辞汪洋焕烂,高壮广厚,约而不缺,肆而不繁。”
《國語辭典》:厚谊(厚誼)  拼音:hòu yì
深厚的情谊。《老残游记》第四回:「当夜遂写了一封书,托高绍殷代谢庄宫保的厚谊。」
分類:深厚情谊
《國語辭典》:三春晖(三春暉)  拼音:sān chūn huī
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國語辭典》:契重  拼音:qì zhòng
器重。《聊斋志异。卷三。连城》:「乔生,晋宁人,少负才名。……邑宰以文相契重。」《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老哥没有送过人的钱,何以上台也会契重你?可见天下人不全是见钱眼开的哟!」
《國語辭典》:渥惠  拼音:wò huì
深厚的恩泽。汉。班倢伃〈自悼赋〉:「蒙圣王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唐。谢偃〈观舞赋〉:「列通籍之渥惠,承置醴之殊恩。」
分類:深厚恩惠
《漢語大詞典》:契厚
谓交往密切,感情深厚。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居士与老夫最是契厚,请猜猜我这病症咱。”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史 性俭素,曾与京宦 米公 万钟 契厚。” 清 李渔 《风筝误·闺哄》:“下官 戚天衮 ,字 补臣 ,与 詹烈侯 是同榜兄弟,最相契厚。”
《漢語大詞典》:渊潭(淵潭)
(1).深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又东为渊潭,潭浑若沸,亦不测其深浅也。” 宋 苏轼 《入峡》诗:“縈紆收浩渺,蹙缩作渊潭。”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原住其地,不数日果陷为渊潭,深不可测。”
(2).比喻学识或文章内容深厚。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所从学者,不得远识渊潭之门,而值孤陋寡闻之人。彼所知素狭,源短流促。”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虽并属文,参差万品,或浩瀁而不渊潭,或得事情而辞钝。”
《漢語大詞典》:美泽(美澤)
(1).美丽的光泽。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遂来奔,献车于 季武子 ,美泽可以鑑。” 南朝 梁 萧子范 《七诱》诗:“驱美泽之车,策千里之马。”
(2).深厚的恩泽。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漢語大詞典》:渥洽
深厚的恩泽。《楚辞·九辩》:“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臣忝属閫私,弥抱渥洽,不任下情。” 清 方苞 《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闻之长老: 桐 俗淳厚时,家僕终世给事,未尝见主母;近则稍有违者,皆以相见为渥洽。”
分類:深厚恩泽
《漢語大詞典》:衍裕
广博深厚。 宋 崔伯易 《珠赋》:“吾尝临东海,旅南溟,泛 淮 江 之汤汤,济 岳阳 之 洞庭 ,观其溶液衍裕,盖天地之委藏,祕恠惚恍,鮫虬峥嶸,岂世人敢指名哉!” 宋 文天祥 《跋刘玉窗诗文》:“本朝诸家诗,多出於贵人,往往文章衍裕,出其餘为诗,而气象自别。”
《國語辭典》:厚情  拼音:hòu qíng
深厚的情谊。如:「同窗四年,彼此之间的厚情浓谊,不因时空的暌隔而有所变化。」
分類:深厚情意
《漢語大詞典》:殷重
(1).繁重。《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 宋 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陛下年德既尊,寳位将倦,机务殷重,浩荡心神,何不禪位东宫,自怡圣体。”
(2).恳切深厚。 宋 叶适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其言殷重惻切,天子以为然,行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