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淮南  拼音:huái nán
泛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
《國語辭典》:江淮  拼音:jiāng huái
1.长江和淮水的合称。《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2.长江和淮水所流经的区域。
3.称江苏与安徽两省之地。
《漢語大詞典》:秦淮
河名。流经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胜之一。相传 秦始皇 南巡至 龙藏浦 ,发现有王气,于是凿 方山 ,断长垄为渎入于 江 ,以泄王气,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诗:“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既是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顷余侨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间旷之地,居民多种树为生。”
《高级汉语词典》:淮海  拼音:huái hǎi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国语辞典》:淮水  拼音:huái shuǐ
淮河的别名。参见「淮河」条。
分类:淮水淮河
《国语辞典》:淮西  拼音:huái xī
泛指淮河上游一带,位于今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
《骈字类编》:淮阴(淮阴)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 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
唐 李益 杂曲歌辞 轻薄篇 淮阴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
唐 戴叔伦 行路难 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
唐 刘禹锡 淮阴行五首 其一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分类:淮阴
《漢語大詞典》:长淮(長淮)
指 淮河 。 唐 王维 《送方城韦明府》诗:“高鸟长 淮 水,平芜故 郢 城。”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长 淮 望断,关塞莽然平。” 清 顾炎武 《送归高士之淮上》诗:“送君孤棹上长 淮 ,千里谈经意不乖。”
分類:淮河
《漢語大詞典》:淮甸
淮河 流域。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登艫眺 淮 甸,掩泣望 荆 流。” 唐 刘禹锡 《代谢贷钱物表》:“ 寿春 固纍以备盗, 淮 甸兴师以扞姦。” 明 谢榛 《送钦水部子辰之沛中》诗:“树色分 淮 甸, 河 流见 禹 功。”
分類:淮河流域
《國語辭典》:两淮(兩淮)  拼音:liǎng huái
地理上对中国淮南与淮北的合称,即河南省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地区。
《骈字类编》:淮阳(淮阳)
史记留侯世家良尝学礼淮阳上又汲黯传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彊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尝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六汉书地理志淮阳国高帝十一年置
又韩王信传 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 后汉书和帝纪章和二年三月丁酉改淮阳为陈国灭晋书宣帝纪四年秋九月帝督诸军击诸葛恪帝以 贼之要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馀顷 宋书州郡志淮阳太守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庐越绝书楚故治郢今南郡南阳汝南淮阳六安九江 江豫章长沙翼轸也 水经注泗水又东南径淮阳城北临泗水枚赵充国屯田奏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 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凡合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昌庾信周大将军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祖以孝 之始主诺淮阳父以正光之初搴帷海岱 邹选金马门赋江都老仲舒之贤淮阳摈汲黯之直榴皇甫曾韦使君宅咏海榴诗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 花带雪红求杜牧初冬夜饮诗淮阳多病偶 欢客袖侵霜举烛盘
分类:淮阳
《骈字类编》:淮东(淮东)
后汉书祭祀志中岳在未四岳各有在方孟辰之地中营内海在东四渎河西济北淮东江南他山川各如其方皆在外营内广元史地理志扬州路唐初改南兖州又改䢴州又改 陵郡又复为扬州宋为淮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十四年改为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
又又百官志见湖北下身系年录山阳要地屏蔽淮东
又庾信萧太墓志铭托 淄右莅政淮东
《骈字类编》:淮上
诗传见淮洲下李左传晋侯使荀会迎吴子于淮上吴子不至 端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诗孤帆淮上归商估夜相依鱼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诗淮上东来双鲤 巧将书信渡江湖
《骈字类编》:淮山
唐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扬州觐省 雨断淮山出,帆扬楚树移。
宋 范成大 白鹭亭 少待西风吹雨过,更从二水看淮山。
《骈字类编》:淮泗
唐 祖咏 泗上冯使君南楼作 井邑连淮泗,南楼向晚过。
唐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
唐 马戴 送吕郎中牧东海郡 假道经淮泗,樯乌集隼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