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下一页
莲华淫女
猕猴淫鳖
护不邪淫五神
邪淫
淫
淫戒
欲天五淫
二种淫报
五淫──欲天五淫
淫女家
地居二天,形交成淫
夜摩天勾抱成淫
兜率天执手成淫
化乐天对笑成淫
佛类词典(续上)
莲华淫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莲华淫女
猕猴淫鳖
护不邪淫五神
邪淫
淫
淫戒
欲天五淫
二种淫报
五淫──欲天五淫
淫女家
地居二天,形交成淫
夜摩天勾抱成淫
兜率天执手成淫
化乐天对笑成淫
莲华淫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传说)毗奈耶杂事三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于此城中有一淫女,名莲华色。衒色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故,因即出家近圆,得阿罗汉果。(中略)莲华色遂往闇林,于闲静处,宴坐入定,受解脱乐。时婆罗门持五百金钱至舍城,问诸人曰:莲华色女今何处去?答言:彼已于释子法中而为出家向室罗伐。(中略)彼便往就报言:少女先有诚言,今持钱至,汝可与我共为欢乐?报言:婆罗门,我已弃舍罪恶之业,汝今宜去。报言:少女汝虽舍我,我不舍汝,宜可起,来必不相放。报言:汝于我身何处支体偏生爱乐?答曰:我爱汝眼。即以神力抉其两眼而授与之。时婆罗门便作此念:此秃沙门女能作如是妖术之法,拳打尼头,弃之出去。」
(传说)毗奈耶杂事三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于此城中有一淫女,名莲华色。衒色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故,因即出家近圆,得阿罗汉果。(中略)莲华色遂往闇林,于闲静处,宴坐入定,受解脱乐。时婆罗门持五百金钱至舍城,问诸人曰:莲华色女今何处去?答言:彼已于释子法中而为出家向室罗伐。(中略)彼便往就报言:少女先有诚言,今持钱至,汝可与我共为欢乐?报言:婆罗门,我已弃舍罪恶之业,汝今宜去。报言:少女汝虽舍我,我不舍汝,宜可起,来必不相放。报言:汝于我身何处支体偏生爱乐?答曰:我爱汝眼。即以神力抉其两眼而授与之。时婆罗门便作此念:此秃沙门女能作如是妖术之法,拳打尼头,弃之出去。」
莲华淫女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莲华女)
(人名)(参见:莲华女)
猕猴淫鳖
【佛学大辞典】
(传说)摩诃僧祇律五曰:「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池水中有一鳖,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猕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鳖张口而眠,时彼猕猴更欲作淫法,即以身生内鳖口中。鳖觉合口,藏六甲里时鳖急捉猕猴,却行欲入水。猕猴急怖,便作是念:若我入水,必死无疑。然苦痛力弱,任鳖回转,流离牵曳。遇值险处,鳖时仰卧。是时猕猴两手抱鳖,作是念言:谁当为我脱此苦难。猕猴曾知仙人往处,彼当救我。便抱此鳖向彼处去,仙人遥见便作是念:咄哉异事!今是猕猴作何等?欲戏弄猕猴故言:婆罗门是何等宝物?满钵持来。得何等信而来向我?尔时猕猴即说偈言:我愚痴猕猴,无事触恼他。救厄者贤士,命急在不久。今日婆罗门,若不救我者。须臾断身生,困厄还山林。」
(传说)摩诃僧祇律五曰:「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池水中有一鳖,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猕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鳖张口而眠,时彼猕猴更欲作淫法,即以身生内鳖口中。鳖觉合口,藏六甲里时鳖急捉猕猴,却行欲入水。猕猴急怖,便作是念:若我入水,必死无疑。然苦痛力弱,任鳖回转,流离牵曳。遇值险处,鳖时仰卧。是时猕猴两手抱鳖,作是念言:谁当为我脱此苦难。猕猴曾知仙人往处,彼当救我。便抱此鳖向彼处去,仙人遥见便作是念:咄哉异事!今是猕猴作何等?欲戏弄猕猴故言:婆罗门是何等宝物?满钵持来。得何等信而来向我?尔时猕猴即说偈言:我愚痴猕猴,无事触恼他。救厄者贤士,命急在不久。今日婆罗门,若不救我者。须臾断身生,困厄还山林。」
护不邪淫五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十五神)
(名数)(参见:二十五神)
二十五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持五戒,则常有二十五之善神拥护其身。见灌顶经一,法苑珠林八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五戒的人,时常都有二十五位善神护卫其身。
(名数)持五戒,则常有二十五之善神拥护其身。见灌顶经一,法苑珠林八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五戒的人,时常都有二十五位善神护卫其身。
邪淫
【佛学常见辞汇】
指夫妇以外的淫事。
指夫妇以外的淫事。
淫
【佛学常见辞汇】
十恶之一,即男女的交合。在五戒里有正淫和邪淫的分别,正淫是指夫妇之淫,邪淫是指夫妇以外之淫,但在八戒里就无正邪的分别,一切淫事,都在严禁之列。
十恶之一,即男女的交合。在五戒里有正淫和邪淫的分别,正淫是指夫妇之淫,邪淫是指夫妇以外之淫,但在八戒里就无正邪的分别,一切淫事,都在严禁之列。
淫戒
【佛学常见辞汇】
十重戒之一。(参见:十重戒)
十重戒之一。(参见:十重戒)
十重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十波罗夷。有显密两种。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于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佛学次第统编】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
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悯,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谓于佛法僧所,常见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剌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念妄见,是波罗夷罪。」
(术语)一作十波罗夷。有显密两种。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于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佛学次第统编】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
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悯,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谓于佛法僧所,常见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剌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念妄见,是波罗夷罪。」
欲天五淫
【佛学常见辞汇】
欲界诸天的男女的淫事共有五种,即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众生,其淫事与人间无异,夜摩天则以勾抱成淫,睹史多天则以执手成淫,乐化天则以对笑成淫,他化天则以相视成淫。
欲界诸天的男女的淫事共有五种,即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众生,其淫事与人间无异,夜摩天则以勾抱成淫,睹史多天则以执手成淫,乐化天则以对笑成淫,他化天则以相视成淫。
二种淫报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妇不贞洁〕,妇不贞洁者,谓因前世犯他妻妾,邪行秽污,故感今生妇不贞良端洁也。
〔二、得不顺意眷属〕,得不顺意眷属者,谓因前世邪淫夺人所宠,令不如意,故感今生眷属常不顺意也。
(出法苑珠林)
〔一、妇不贞洁〕,妇不贞洁者,谓因前世犯他妻妾,邪行秽污,故感今生妇不贞良端洁也。
〔二、得不顺意眷属〕,得不顺意眷属者,谓因前世邪淫夺人所宠,令不如意,故感今生眷属常不顺意也。
五淫──欲天五淫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义集注)
〔一、地居二天,形交成淫〕,谓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二、夜摩天勾抱成淫〕,梵语夜摩,华言善时分。此天于诸欲境知时分,故不以形交,但勾抱也。
〔三、兜率天执手成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此天于诸欲境知止足,故而不勾抱,但执手也。
〔四、化乐天对笑成淫〕,谓此天欲心微薄,亦不执手,但对笑也。
〔五、他化天相视成淫〕,谓此天欲念渐尽,亦不对笑,但相视也。
(出天台四教义集注)
〔一、地居二天,形交成淫〕,谓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二、夜摩天勾抱成淫〕,梵语夜摩,华言善时分。此天于诸欲境知时分,故不以形交,但勾抱也。
〔三、兜率天执手成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此天于诸欲境知止足,故而不勾抱,但执手也。
〔四、化乐天对笑成淫〕,谓此天欲心微薄,亦不执手,但对笑也。
〔五、他化天相视成淫〕,谓此天欲念渐尽,亦不对笑,但相视也。
淫女家
【三藏法数】
淫女家者,行止不洁,声名不正,色欲因缘,障道根本。比丘若行乞食,此处不可往也。
淫女家者,行止不洁,声名不正,色欲因缘,障道根本。比丘若行乞食,此处不可往也。
地居二天,形交成淫
【三藏法数】
谓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谓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夜摩天勾抱成淫
【三藏法数】
梵语夜摩,华言善时分。此天于诸欲境知时分,故不以形交,但勾抱也。
梵语夜摩,华言善时分。此天于诸欲境知时分,故不以形交,但勾抱也。
兜率天执手成淫
【三藏法数】
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此天于诸欲境知止足,故而不勾抱,但执手也。
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此天于诸欲境知止足,故而不勾抱,但执手也。
化乐天对笑成淫
【三藏法数】
谓此天欲心微薄,亦不执手,但对笑也。
谓此天欲心微薄,亦不执手,但对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