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傅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南安人,字汝源。弘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工部郎中。正德中督理遵化铁厂。有《铁冶志》。
维基
傅浚(15世纪—16世纪),字汝源,号石涯,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傅浚是成化十四年进士傅凯之子,弘治五年(1492年)中举人,十二年(1499年)成进士,获授户部郎中,因父亲逝世回乡,同时被刘瑾矫旨削籍。刘瑾败亡,他得起用为工部郎中,负责蕲州铁治,减免灶费三分一;转任都水司,谨慎支出、不受私请,拒绝权贵索取馀羡,被外放任山东盐运司同知,在任内去世。傅浚与其父傅凯、其子傅楫祖孙三人均中进士,在泉州府首次三世进士,傅氏府第也因此得名三进士府第。
王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咸宁人,字昭大。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谪国子学正。嘉靖初擢御史,以请恤议礼杖死诸臣,谪四川成县典史。累升南京户部员外郎。
维基
王懋(1477年—1538年),字昭大,号江涯,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人,军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陕西乡试第六十三名举人,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八十四名,三甲第一百十九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行人司行人,十四年(1519年)因参与兵部武选司郎中黄巩等疏谏明武宗南巡,谪任国子监学正。明世宗即位后,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起复原职,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选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四年(1525年)三月因上疏请求优恤大礼议中杖刑死去的官员家属,而招致世宗大怒,被贬为高县典史,迁万泉县典史,官至河南怀庆府知府。以子王用宾贵赠南京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张纬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5 【介绍】: 明陕西咸阳人,字文之,号渭涯子。中举人后屡应会试不第,苦读二十年,正德十六年成进士。嘉靖初,授江西道监察御史,上疏谏帝佞佛道。巡视居庸诸关,所至修武备。巡按辽东,未行而卒。
维基
张纬(1477年—1525年),字文之,自号渭涯子,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人,军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陕西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九十七名,登第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嘉靖元年(1522年)选授江西道监察御史,三年甲申(1524年)巡视居庸诸关,四年奉命巡按辽东,因病未行,不久卒于京师,年四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献可,号东涯。嘉靖十六年举人,会试不第卒。有《易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2—1529 【介绍】: 明山西洪洞人,字以正,号汾涯。弘治中举人,授嘉兴推官,升南京四川道御史,豪强畏之,举止不敢越轨。人称铁面御史。
王念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念(1482年—?),字廷玺,号滦涯,直隶永平府迁安县人,民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三百十九名,登第二甲第四十四名进士。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出为江西九江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34 【介绍】: 明汝宁府信阳人,字望之,一字有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行人,进御史,以论张璁、桂萼事谪桂林教授。后官至大理寺卿。有《孟有涯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望之,信阳人。弘治乙丑进士,除行人选御史嘉靖初谪桂林教授稍迁汶上知县累拜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改理河道历南大理寺卿有有涯集
维基
孟洋(1483年—1534年),字望之,号无涯,后更字有涯,河南信阳州人。河南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九十八名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官至监察御史,正德八年(1513年)下狱远谪。谪桂林府教授,移汶上县知县,历嘉兴府同知,正德十三年二月擢湖广按察司佥事,十四年三月以病乞休。明世宗继位,起复山东佥事,改河南,嘉靖元年(1522年)四月升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转陕西左参议,五年四月升本司右参政,六年九月升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等处,七年九月改任总督南京粮储右佥都御史,改总理河道。闻母病,未报即归。服阕,十三年闰二月升南京大理寺卿。到官甫五十日,以病卒,享年五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44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间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学宗程朱,躬修力践。与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卒谥文定。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梦神人奉玉笈宝签相授,及生公,有云如盖降于庭。少资性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精思善学,期造为圣贤。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举以明经计偕中进士,改庶吉士。内阁刘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称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馆阁閒。正德初年,进简讨。时逆阉刘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门,公居常愤愤,著张骞乘槎赋以见意,盖以瑾喻西域,以骞喻附瑾者也。竟力请补外,以便迎养,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公至楚,修岳麓、明山二书院,身为诸生说经,且下令曰:学不师孔颜,行不希曾闵,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世庙时在安陆藩,欲就学告试。公为别设一台课文,送入学。至今张提学名重楚中。未几竟致仕。嘉靖改元,冉起为四川福建提学。历国子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居父忧。帝尝奉章圣皇太后过天寿山谒诸陵,言及择相。太后曰:先王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必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帝谢曰:尚未用也。即不俟公服阕,召为吏部侍郎。帝每阅公章奏,辄称善,以指书公名衣带间。宫监数望见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当以尧、舜之道进;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关心也。诸珰为色沮。帝常与翊国郭公、内阁李文康公论及人才,二公谓公学行文章当世第一。帝欣然曰:朕意亦然。时公迁左侍郎,摄太宰。故事,选部除擢,率先白政府。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觇当轴为用舍,岂国家设铨衡意耶?遂不往白。李公心不平,适主断诏狱,翊国夜舁金四万诣公第,请宽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况我曹耶!卒入其罪,翊国更深衔之。及帝欲迁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别使人摄,公不为动。帝数欲相公,都尉崔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闻其语,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临即可得。相公谢终不往。裕、景二王册封,朝议谓秦、晋、齐、楚建国甚多,今宜营浙闽,以均民力。公独不可,曰:江南财赋所出,且接壤留都,国初封吴王,即改于周,二百年来,谁敢复建此议,事遂寝。帝慕道,于无逸殿改称永光宫,欲令内直大臣簪冠如道家。内阁夏公谋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从也。母老久思故乡,今日乞归有名矣,诸公任为之。帝闻乃止。同里部郎丰坊坐废家居,数从公求复用,公不可,乃辑世统,谓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禅,以示万世,为图说成,帙献之。帝惑其言,心动,召所幸诸大臣与语,俱请退咨于公。公曰:其人少有文学,行多不检,圣朝岂乏此一人。今郊庙土木大兴,疆埸不靖,若复有此举,海内何堪。诸大臣以复帝,更召公赐问,公答如初,帝乃止。坊候久冉上卿云颂以伺意,帝终念公言,但宣付史馆而已,坊竟不用。太后将合葬献陵,帝召诸大臣曰:廷臣惟张邦奇至孝,可授礼部尚书兼都御史以行。翊国奏曰:张某虽诚谨,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浅。严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国家礼,卿无兼宪职例。帝默然而罢。公复以母年踰九十,力请改南,乃出为南京兵部尚书。然帝常念公,辄曰:张某何在?数欲召公入相。嵩更具密劄,谓公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即强之,必不为用也。帝颇信之。会荧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殒于江。公谓天变异常,宜严武备。占者曰:应在德望重臣。次日,公不能冠栉卒,年六十有一。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帝闻讣惊悼,数曰:可惜张某,可惜张某。即面谕辅臣遣恤,俱谓例应自请,乃止。后阁中拟谥以文恪、文敏,进帝,于疏右御书云:人谓张邦奇真道学,抹去原拟四字,大书定字于后,赠太子太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常甫,鄞县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
邦奇字常甫,鄞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改四川、福建,入为右庶子,迁南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拜吏部侍郎。历掌翰林院、詹事府事,加太子宾客,进礼部尚书,改南吏部,就改兵部。赠太子太保,谧文定。有《觐光楼》、《纡玉楼》、《四友亭》、《养心亭》、《靡悔轩》、《环碧堂》、《甬川》等集。 田按:「书提学湖广时,世宗在潜邸,就试学使,以此受知。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献皇尝言提学张邦奇,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然曰:「尚未用也。」即召为吏部侍郎。会以母老便养,改南京。帝念邦奇不已,与分宜语及之。分宜以邦奇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对,遂终不召。卒后阁拟谧文恪、文敏。帝抹去四字,大书「定」字,遂谧文定。庙堂制作,颇称庄雅。《观光楼集目》,乐章仅列《秋享上帝》、《祀皇天上帝》二章,后人不知,妄将洪武及嘉靖时改制乐章一切阑入集中。后之读文定集者,所当知也。
维基
张邦奇(1484年—1544年),字常甫,号甬川、兀涯,浙江鄞县人。学者。与张时彻为叔侄亲戚,又同为南京兵部尚书,故二人有“叔侄尚书”之谓。为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以涵养为事;与王守仁多有往来,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弘治十四年(1501年),张邦奇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参与《明孝宗实录》的编写修订。以双亲年老求便,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广提学副使,任上修缮了明山书院、岳麓书院、崇正书院。之后,历职有四川提学、福建提学、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明世宗时,历职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因丁外艰归家。明世宗曾经与母亲蒋太后拜谒天寿山的皇陵。谈到择相时,蒋太后说:“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明世宗醒悟道:“尚未用也。”张邦奇服阕后,任吏部右侍郎,并代理尚书职。明世宗欲授张邦奇为吏部尚书,被大学士李时、郭勋二人所阻。嘉靖十六年,执掌翰林院事。嘉靖十七年,任会试主考官,《玉牒》纂修官。嘉靖十八年,任太子宾客,充日讲官。后进礼部尚书,以母亲年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明世宗曾想将他召北京。严嵩答:“邦奇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世宗信之,此事作罢。嘉靖二十三年,张邦奇逝世。
葛恒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葛恒(1485年—?),字志贞,号石涯,江苏无锡人,进士出身。治《诗经》,行三,由县学增广生中式应天府乡试第九十六名举人,年二十四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百三名,第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正德十二年(1517年)担任泉州府知府,为官廉洁清正。官至广西布政使司参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5 【介绍】: 明湖广澧州人,字国宝,号涔涯。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安福知县,调建安,参预镇压华林军。擢御史,历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先后疏浚运河、黄河。官至户部尚书。
维基
李如圭(15世纪—16世纪),字国宝,湖广岳州府澧州人。李如圭是弘治十一年(1498年)湖广乡试举人,次年(1499年)联捷进士,获授安福知县,调任建昌,于两地釐剔弊奸,盗贼都望风而去。正德四年他升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时贪官都被他引退,嘉靖初年外调广西府江兵备道副使,澄清该处政治,并征讨掠夺的瑶族人,馀暇亦留心学校。嘉靖七年(1528年),李如圭自陕西按察使升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两年后因延绥地方饥荒,在夏言推荐下升官延绥巡抚,上疏荒政十多条,朝廷让他便宜行事,救活数十万人,惟次年(1531年)遭户科左给事中孙应奎弹劾他久病不能理事而致仕。嘉靖十四年(1535年),李如圭获原官起用为河道总督,改设河流闸座引来湖水,次年(1536年)升官兵部右侍郎,转吏部右侍郎、户部户部侍郎总督仓场兼西苑农事,明世宗到显陵拜祭时与靖远伯王瑾居守北京。嘉靖十八年(1539年),李如圭升任南京工部尚书,次年(1540年)调为户部尚书,二十一年(1542年)被吏科给事中周怡论劾而致仕。他学期用世,曾于书室写下「宏济艰难」四大字,任官时总会表彰先贤、鼓励后进;对家人有礼,接待乡里友善,家产仅供给食,家祖遗产都让给弟弟,任官久年只有藏书丰富,著有《怀古集》,死后入祀乡贤祠。
崔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国府太平人。初养于方姓,从其姓,后复本姓。字若济,号笔山。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以劾吏部尚书汪铉,忤旨被斥。有《崔笔山文集》。
方涯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方涯,字汝济,直隶宁国府太平县人,军籍。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十二名,登第二甲第五十一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维(1499年—?年),字张父,号南涯,湖广武昌府长史司官籍。治《诗经》,嘉靖七年戊子湖广乡试第四十名举人,年三十四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238名,第二甲第19名进士。先在户部观政,授蒲州知州,历升宁波府同知,广东按察司佥事,官至四川布政使司参议。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顺孙(1493年—?),字继先,号清涯,山东济南府滨州利津县人,民籍。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山东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三百二十二名,三甲第一百四十一名进士。户部观政,授南乐县知县,升刑部主事,升员外郎,出为河南按察司佥事,嘉靖十年(1531年)五月升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以母老归养。年八十馀岁而终。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佩之,丹徒人。嘉靖癸未进士,有中宪集
维基
邬绅(1487年—?年),字佩之,号南涯,直隶丹徒县(今江苏丹徒县)人。应天府乡试第五十五名,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五十九名,三甲九十七名进士。授湖州府乌程县知县,累官山西平阳府、山东青州府、福建福州府知府。二十三年正月升四川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