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酥胸  拼音:sū xiōng
柔腻光洁的胸部。《金瓶梅》第一回:「那妇人一径将酥胸微露,云鬟半亸,脸上堆下笑来。」
《漢語大詞典》:渐及(漸及)
润泽普及。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百韵》:“欲令仁渐及,已被虐潜图。”
分類:润泽泽普
《漢語大詞典》:芳津
(1).芳液。对液汁的美称。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 宋 苏轼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之二:“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金 元好问 《纪子正杏园燕集》诗:“今年寒食好天色,晓气鬱鬱含芳津。”
(2).唾液。 唐 韩偓 《无题》诗:“柳虚禳沴气,梅实引芳津。”
(3).谓皮肤润泽。亦以指润泽的皮肤。 南朝 梁 萧统 《三妇艳》诗:“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
《國語辭典》:湿润(溼潤)  拼音:shī rùn
潮湿而润泽。如:「土壤湿润有助于植物生长。」
《漢語大詞典》:晬容
(1).谓容貌温和润泽。 唐 温庭筠 《元日》诗:“雨暘春令煦,裘冕晬容尊。”晬,一本作“ 睟 ”。 宋 苏辙 《谢南郊加恩表》之二:“乃者密侍旒冕,手荐璧琮,晬容穆然。”
(2).为对人或其容仪的敬称。 明 章懋 《与陶都宪书》:“夙钦伟望,未获一瞻晬容,恒切倾慕。”
《漢語大詞典》:碧滋
形容草木翠绿而润泽。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华〈离情〉》:“庭树发红彩,闺草含碧滋。” 唐 钱起 《秋馆言怀》诗:“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六:“含桃粲朱实,杜若怀碧滋。”
《漢語大詞典》:雨濡
雨水浸渍。语出易·夬:“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引申为教化润泽。晋书·文苑传·李充:“泽洽雨濡,化流风散。”
《漢語大詞典》:朗润(朗潤)
(1).明亮润泽。周书·高琳传:“ 琳 母尝祓禊 泗 滨,遇见一石,光彩朗润,遂持以归。”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若凤凰之雝喈,圭璋之朗润。” 冰心 《一个母亲》:“那一个孩子不像出水的莲花一般,发出自然朗润的光辉。”
(2).爽朗温和。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长史 河东 裴某 ,风神朗润,操履贞勤。” 明 李东阳 《光禄寺少卿李君墓志铭》:“生而朗润,数岁能属对,人争诵之。”
(3).谓声音响亮圆润。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吐词流音,朗润畅远。” 茅盾 《无题》:“开头的一二分钟,虽然念得快,声音倒是朗润的。”
《漢語大詞典》:腻玉(膩玉)
纹理细腻润泽的玉。形容光滑细润。 唐 裴铏 《传奇·裴航》:“露裛琼英,春融雪彩,脸欺腻玉,鬢若浓云。” 宋 苏轼 《满庭芳》词:“腻玉圆搓素项,藕丝嫩、新织仙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胭项。”
《漢語大詞典》:翠滑
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发。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釵簪不得。” 清 徐士俊 《采莲曲》:“宝釵翠滑堕深渊,风鬟裊裊若丝牵。”
《國語辭典》:口泽(口澤)  拼音:kǒu zé
口水的渍痕。多指逝去的先人所遗留。《礼记。玉藻》:「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分類:润泽
《漢語大詞典》:温石
即蛇纹石。质地细密,润泽耐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光禄寺御醴》:“ 达卿 尝为光禄寺令史,掌醴事。云炊米之器皆以温石为大釜。”《清一统志·莱州府二》:“ 掖县 西北 斧山 出温石,可为器皿。”
《漢語大詞典》:毛泽(毛澤)
指润泽禾苗的水分。《穀梁传·定公元年》:“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 范宁 注:“ 邵 曰‘凡地之所生谓之毛’……言秋百穀之润泽未尽也。” 唐 刘禹锡 《观市》:“ 元和 二年, 沅 南不雨,自季春至於六月,毛泽将尽。”
《漢語大詞典》:滑泽(滑澤)
(1).谓(言语)流畅而有文饰。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
(2).光滑润泽。 汉 王充 论衡·吉验:“带约其要,鉤挂於带,在身所掩,不过一寸之内,既微小难中,又滑泽銛靡,锋刃中鉤者,莫不蹉跌。”《礼记·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 宋 朱熹 集注:“磋以鑢鐋,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直待转手关门,带眼看去,那小牀帐钩上吊着一个紫檀的小木鱼,连槌繫着,且是精緻滑泽。” 郭沫若 《大山朴》:“我喜欢它那叶像枇杷而更滑泽,花像白莲而更芬芳。”
《漢語大詞典》:青润(青潤)
(1).犹言绿油油。 宋 晏几道 《生查子》词:“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阿英 《夜航小引》:“一看到那愈加青润的两岸,白雾弥漫了的山峰,心头却不禁感到愉快。”
(2).色青而润泽。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外所进 宋 磁碗……细视釉色,青润无少异。”
分類: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