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壮面(壮面)  拼音:zhuàng miàn
煮得较硬,可以耐消化的面条。《水浒传》第五三回:「李逵坐在戴宗肩下,分付过卖造四个壮面来。」
分类:消化面条
《漢語大詞典》:餐泄
谓食物未经消化而排泄。癸巳类稿·持素证论灵枢经·胀论:“大肠胀,肠满而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则湌泄不化。”癸巳类稿·持素证论灵枢经·师传:“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湌泄。”今本灵枢经作“飧泄”。
《國語辭典》:腹泻(腹瀉)  拼音:fù xiè
大肠因受强烈刺激,致使黏膜分泌大量水分和电离子等稀释刺激因子,并引起粪便迅速排出的现象。
《国语辞典》:健胃  拼音:jiàn wèi
使胃中消化力增强,而能多进饮食。
《漢語大詞典》:克食(剋食)
(1).即克什。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张 奉旨呈诗,上喜,赐以克食。”
(2).帮助消化食物。如:山楂能克食。
《漢語大詞典》:胃风(胃風)
病名。由于胃的机能发生障碍,食物积滞不能消化,致形体消瘦而腹部胀满。
《國語辭典》:贪多嚼不烂(貪多嚼不爛)  拼音:tān duō jiáo bù làn
贪求过多而无法消化运用。《红楼梦》第九回:「虽说奋志要强,那功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國語辭典》:消化不良  拼音:xiāo huà bù liáng
因饮食过度或消化机能衰退等因素,导致消化功能无法发挥,造成胃肠不适或食欲不振等现象。
《国语辞典》:消化道  拼音:xiāo huà dào
动物的消化管,其前端开孔为口,后端为肛门。在人方面,从口以后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通至肛门。
《国语辞典》: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拼音:fàn hòu bǎi bù zǒu,huó dào jiǔ shí jiǔ
(谚语)饭后多做轻微运动,有助于消化,能延年益寿。
《国语辞典》:消化器官  拼音:xiāo huà qì guān
口腔、咽喉、食道、胃、肠等消化食物的器官。
《国语辞典》:温和饮食(温和饮食)  拼音:wēn hé yǐn shí
一种无刺激性,含低纤维,易于消化,具有足够营养的饮食。可减低消化性溃疡或胃炎患者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其有足够的休息,并提供充分的营养,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国语辞典》:中气不足(中气不足)  拼音:zhōng qì bù zú
1.丹田之气不充足。如:「他唱起歌来时断时续的,显得中气不足。」
2.中医上指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减弱。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食后易胀、面白无华、倦怠无力、精神不振等。
《国语辞典》:胃纳(胃纳)  拼音:wèi nà
1.消化吸收的能力,称为「胃纳」。
2.经济新闻称买方的吸收力量为「胃纳」。
《国语辞典》:胃脏(胃脏)  拼音:wèi zàng
动物体内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形如囊,左大右小,横卧横膈膜之下,上连食道,下连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