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槃 → 槃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涅槃字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前言涅槃为灭等者,是字释也,更有义释涅槃Nirva%na者。婆沙论二十八曰:「涅名稠林,槃名为出。出蕴稠林,故名涅槃。复次槃名织,涅名为不,以不织故,名为涅槃。如有缕者便有所织,无则不然,如是若有业烦恼者便织生死,无学无有业烦恼,故不织生死,故名涅槃。复次槃名后有,涅名无,无后有故,名为涅槃。复次槃名系缚,涅名为离,离系缚故,名为涅槃。复次槃名一切生死苦难,涅名超度,超度一切生死苦难,故名为涅槃。」涅槃经二十五曰:「涅者言不,槃者言织,不织之义,名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义乃名为涅槃。槃言去来,不去不来,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义,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无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无新故义,乃名涅槃。槃言障碍,无障碍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有优楼祛迦毗罗等弟子言:槃者名相,无相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无有之义,乃名涅槃。槃名和合,无和合义,乃名涅槃。槃者言苦,无苦之义,乃名涅槃。」
小乘二家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部宗谓涅槃为本来实有。断烦恼时,起所谓离系得之绳属之于行者之身也,成实宗谓涅槃为无法,生死因果之无,是涅槃也。大乘玄论三曰:「小乘二师者,毗昙计无为为涅槃。是善是常本有,在烦恼外,断烦恼起得得之属于行者,成论明涅槃但是无法。」
五种涅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夫计度五种之现涅槃:一以欲界为證处而爱慕之故,二爱慕初禅之性无爱故,三爱慕二禅之心无苦故,四爱慕三禅之极悦故,五爱慕四禅之苦乐两亡故。计度此五处之现涅槃,故堕落于外道,惑于菩提之性。见楞严经。
涅槃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处在昙鸾论注所谓「不断烦恼得涅槃。」解此有种种:一、分为分圆之义。谓往生于极乐證涅槃之一分,涅槃之分得,證理未为圆满也。二、分为因之义。谓可至涅槃之因分。正定聚之身分也。三、分为分齐之义。谓涅槃證果之分齐。即言涅槃也。
涅槃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对于生死之河而譬涅槃于山。千手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又佛之入涅槃,如日之入山,故譬涅槃于山。涅槃经十四曰:「佛日将没大涅槃山。」大日经疏二十曰:「如是大涅槃迹极通本,众生有缘薪尽,即如来方便之火息,故涅槃也。佛日既隐于涅槃山,故黑色也。」
涅槃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黑色也。以五转中涅槃当于北方黑位故也。(参见:五转)
涅槃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曰涅槃寂静印。三法印之一。佛决定而说涅槃寂静之理,使众生离烦恼生死。为涅槃寂静之法印,经中有此法印者,为真实之佛说。犹如世之印契也。又保證得涅槃證果之印契也。大集经五十三曰:「若有众生为我出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设不持戒,彼等悉已为涅乐印之所印也。」
【佛学常见辞汇】
涅槃寂静印的简称。(参见:三法印)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法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證其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證其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为法。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于有为法,法之名。通于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是诸法无我印也。三、涅槃寂静印,言涅槃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是涅槃寂静印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中略)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佛学常见辞汇】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涅槃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支那十三宗之一。依涅槃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宗也。自北凉之昙无谶初译此经,宋之慧成,昙无成,僧庄,道汪,静林,慧定,昙斌,超进,法瑶,道登,昙度,道成诸师,制疏作章。弘布甚盛。在隋则净影,智徽,法砺,道绰等,多以涅槃为宗。至唐朝道宣,法宝各有所弘,而所归在于涅槃,法宝特立五时教,摄大小乘。及天台宗盛,法华涅槃同厌于醍醐味之说,此宗自属于彼,别无以涅槃为宗者。
涅槃门
【佛学大辞典】
(譬喻)入涅槃城之门户也。无量义经曰:「开涅槃门,扇解脱风。」般舟赞曰:「念佛即是涅槃门。」又葬所四门之一。北方为涅槃门。北方为阴之极,故以配于寂静之涅槃。(参见:四门)
【佛学常见辞汇】
进入涅槃城的门户。
涅槃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众生,化缘既尽,于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于四禅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于诸禅定,终于第四禅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居,即以转轮王之荼毗式,移于金棺,诸大力士奉金棺,七匝拘尸那城至荼毗所。过七日。时积大栴檀,投香烛,欲烧之,而火不燃。阿楼驮言:是待迦叶之至也。时迦叶与五百弟子在耆阇崛山。知如来涅槃,欲拜如来之最后,更经七日,诣荼毗所。如来自金棺出双足使见之。于是诸大力士投以七宝大炬,亦悉殄灭。迦叶言人天炬火。何得荼毗如来之宝棺?尔时如来以大悲力自入火光三昧,由心胸中火踊出棺外,渐渐荼毗,至七日,香楼宝楼焚尽。八国诸王竞欲取舍利,既兴兵,既而徒卢那(香姓)婆罗门以舍利分于诸王,各起塔供养之(后分涅槃经小乘大般涅槃经)。四教仪七曰:「于第四禅中入火光三昧,烧身灭度,唯留舍利为人天福用,身智俱灭,入无馀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化身佛八相之一,亦即世尊入灭的相状。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说法四十五年,到处随缘教化众生,化缘尽了,便在中印度的拘尸那拉城跋提河岸沙罗双树间,说完大般涅槃经后,便头北面西,右胁而卧,最后入灭。
【佛学常见辞汇】
佛于娑罗双树间头北面西右胁而卧进入涅槃的相状。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如来度人已竟,将入涅槃。二月十五日,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卧七宝床。其林忽然变白,犹如白鹤。尔时佛受纯陀长者最后供已,与文殊师利等言:诸善男子,但当自修其心,慎莫放逸。遂于中夜而入涅槃。诸天人等,以千端缠裹其身,七宝为棺,盛满香油,积诸香木,以火焚之。收取舍利,以为八分,起塔供养,是名涅槃相。(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其城三角故也。梵语娑罗,华言坚固,谓冬夏不改色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八分者,拘尸城一分、波肩罗婆国一分、师伽那婆国一分、阿勒遮国一分、毗耨国一分、毗离国一分、遮罗迦罗国一分、摩伽陀国一分也。)
涅槃夜阿阇世王梦
【佛学大辞典】
(故事)阿阇世王害父王,身生恶疮,既遇世尊月爱光,身疮渐愈,即还本宫,都不知如来涅槃。于涅槃夜,梦月落,日自地出,星宿云雨,缤纷而陨,复有烟气自地出,七彗星现于天上,复见天上有大火聚。遍空炽燃,而堕于地。见后分涅槃经下。
涅槃月日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般涅槃经一曰:「二月十五日临涅槃。」善见律一曰:「二月十五日平旦时入无馀涅槃。」长阿含经四曰:「二月八日取涅槃。」菩萨处胎经曰:「二月八日入般涅槃。」萨婆多论二曰:「以八月八日沸星出时取般涅槃。」西域记六曰:「闻之先记曰:佛生年八十,以吠舍祛月后半十五日入般槃涅,此当于三月十五日也。说一切部则谓佛以迦剌底迦月后半八日入般涅槃,此当于九月八日也。」涅槃经三十,就佛于二月十五日涅槃,共列十七义。共一义二月为春阳之月,万物生长。此时众生多生常想,为破众生如是常想而显如来真常故也。又十五日日无亏盈,诸佛大涅槃,亦无亏盈,故以十五日入涅槃也。
拘尸那城涅槃
【佛学大辞典】
(传说)佛涅槃于拘尸城之因缘也。涅槃经二十九曰:「往昔此地有转轮圣王,唱如是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习十善法,能断如是无常大苦。我是时始闻佛之名号,发菩提心。自是已来,以是法转教无量众生。是故我今于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唯佛身是常住之法。我忆往昔所行之因缘,故今来此入涅槃。」
涅槃风
【佛学大辞典】
(譬喻)涅槃之妙理,送人至于菩提,故譬之于风。涅槃经九曰:「是时忽遇大乘大涅槃风,随顺吹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涅槃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参见:涅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