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17,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沿海
海舶
海枯
海湄
海雨
海郡
海船
通海
海立
海运
海近
海北
海晏
成海
海陬
《國語辭典》:沿海  拼音:yán hǎi
1.沿著海边。《国语。吴语》:「于是越王句践乃命范蠡、舌庸,率师沿海溯淮以绝吴路。」
2.靠海一带。《三国演义》第一回:「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捲入海中。」
《漢語大詞典》:海舶
(1).海船。梁书·王僧孺传:“﹝ 南海郡 ﹞海舶每岁数至。” 唐 白居易 《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牙檣连海舶,铜鼓赛江神。”清史稿·食货志一:“以及创铁路,改邮传,设电局,通海舶。”
(2).特指外国船。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 广州 、 安邑 , 师子国 船最大。” 陈毅 《广东》诗:“海舶百年来祸患,謫人歷代富篇章。”
分類:海船外国
《骈字类编》:海枯
宋史乐志旧赏蟠桃熟又见涨海枯应共灵贞母曳霞裾 司空图狂题诗曾闻劫火到蓬壶缩尽鳌头海亦枯双卢延让苦吟诗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袁桷赋 鱼研诗须臾海枯不可下骈头跃入空岩罅元赵孟頫趵突泉诗谷虚久恐 气泄岁早不愁东海枯
《漢語大詞典》:海湄
海边。文选·嵇康〈琴赋〉:“邪睨 崑崙 ,俯瞰海湄。” 吕向 注:“海湄,海畔也。” 唐 李白 《大鹏赋》:“然后六月一息,至於海湄。” 明 刘基 《越山亭晚望》:“ 越 絶孤城枕海湄, 越王亭 下景迟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海湄请雨,神听有喜。”
分類:海边
《骈字类编》:海雨
唐 贾岛 辞二知己 波岛忽已暮,海雨寒濛濛。
唐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 枕簟溪云腻,池塘海雨咸。
元 杨维桢 与客登望海楼作录寄玉山主人 其二 客星石落江龙动,神马潮来海雨腥。
《骈字类编》:海郡
唐 耿湋 送王秘书归江东 人归海郡远,路入雨天深。
唐 欧阳詹 福州送郑楚材赴京时监察刘公亮有感激郑意 海郡梅霪晴,山邮炎景曛。
《漢語大詞典》:海船
航海的大船。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詔 青 、 兖 、 幽 、 冀 四州,大作海船。” 唐 王建 《送郑权尚书南海》诗:“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下了海船,改乘小舟进去。”
《漢語大詞典》:通海
(1).与海外交往。 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郑观应 《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西,开学堂、设公司、振商务、兴实业、重工艺。”
(2).与海洋通连。元史·食货志一:“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劳费不貲,卒无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海口筑坝,以防浑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岂非地势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分类字锦》:海立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苏轼有美堂暴雨诗 天外黑风吹海立。
分类:
《國語辭典》:海运(海運)  拼音:hǎi yùn
1.利用船舶在海上运输。如:「这批救济品经由海运送抵非洲。」
2.在海面上振翅飞行时,使水发生波动。《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骈字类编》:海近
皎然送沈秀才之闽中诗见岭重下
《漢語大詞典》:海北
泛指僻远的北方。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朔南暨教,海北腾声。” 南朝 陈 徐陵 《河东康简王墓志》:“违青丘於海北,应紫盖於 江 南。”
分類:僻远北方
《骈字类编》:海晏
唐 薛逢 九日曲池游眺 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韵府拾遗 贿韵》:成海
文子积石成山积水成海不积而能成者未之有也
《國語辭典》:海陬  拼音:hǎi zōu
海角,偏远的地方。唐。韩愈〈别知赋〉:「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于海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