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海军(海軍)  拼音:hǎi jūn
担负海上作战任务,保卫国家海域的军队。通常由舰艇、海军飞机、水兵、海军陆战队等组成。
《国语辞典》:海军基地(海军基地)  拼音:hǎi jūn jī dì
为支援海军舰艇与部队人员活动的港湾与陆上基地。通常包括其航空部队及海军陆战队。
《国语辞典》:海军旗(海军旗)  拼音:hǎi jūn qí
标示军舰国籍的旗帜。
《國語辭典》:海军航空兵(海軍航空兵)  拼音:hǎi jūn háng kōng bīng
海军的兵种之一。凡军舰上的空军皆隶属之。
《國語辭典》:海军陆战队(海軍陸戰隊)  拼音:hǎi jūn lù zhàn duì
隶属于海军的地面作战部队。
《漢語大詞典》:海军呢
用粗毛纱织成的呢子,原料、织物组织、色泽和麦尔登呢相似,但质地稍差,常用来做制服等。
《漢語大詞典》:海军衫
采用海军水兵服上的水兵领,并在前领端配有领巾或领带的服装。颜色以蓝、白色调为主。领子和袖口上镶有白色或蓝色布条,胸垫可绣上徽章。款式自然、文雅、大方。面料选用棉麻、涤棉混纺等,春秋也可用精纺和薄呢面料。常用于童装和青少年服装。
《漢語大詞典》:海军衙门
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訢为总理,奕劻、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國語辭典》:北洋海军(北洋海軍)  拼音:běi yáng hǎi jūn
清末中国海军舰队之一。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建,于光绪十四年(西元1888)完成。计有铁甲战舰二艘、巡洋快船七艘、炮船六艘,合计大小廿五艘,共约四万五千馀吨,水师提督为丁汝昌。当时占世界海军第八位,后于甲午战时,为日本海军所燬,丁汝昌仰药自杀。
《國語辭典》:战舰(戰艦)  拼音:zhàn jiàn
作战用的船舰。唐。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战舰犹惊浪,戎车未息尘。」《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操艨艟战舰,何止百千?」
《漢語大詞典》:卒长(卒長)
(1).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管子·小匡:“乡有行伍,卒长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於军事矣。”
(2). 太平天囯 军队中的一级长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卒长管四个两司马,共管一百零四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或各家有事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两司马挈两造赴卒长,卒长听其曲直。”
(3). 清 政府海军军官的名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闽粤战舰:“每战船,按五号立一伍长,二十五号立一两长,百号立一卒长。”
《國語辭典》:水兵  拼音:shuǐ bīng
旧称熟习水战的士兵。《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李纲请于沿江、淮、河帅府置水兵二军,要郡别置水兵一军。」《元史。卷一五。世祖本纪十二》:「命乌马儿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又发兵攻其诸寨,破之。」
《漢語大詞典》:护渔(護漁)
海军为保护海上渔业生产和海上渔业资源而进行的巡逻警戒活动。
《國語辭典》:军舰(軍艦)  拼音:jūn jiàn
海军各种船舰的通称。可区分为作战舰只与辅助舰只。作战船舰以其特殊构造及武器装备专供与敌人作战之用;辅助舰只或为特种任务之军用舰只,或为曾经改装的武装商舰,以供舰队补给、运输、修理等用途。也称为「兵舰」、「兵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