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躁气(躁氣)
(1).指浮躁的气质。 唐 孟郊 《石淙》诗:“输去虽有恨,躁气一何颠。”
(2).指气性浮躁。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吴中时医:“服其药者輒见杀,而名不少损,盖小效归其功,大害委于命,一任其轻心躁气,不惜以身命尝者,踵相接也。”
(3).方言。犹怒气。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我是惹发不得的,我一发起躁气来,哼,皇帝老子都会不认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五:“ 张桂贞 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
《漢語大詞典》:躁戾
浮躁暴戾。 明 唐顺之 《郑氏三子字说》:“鸞鸟之声和,故乐家象之以协於律吕,君子载之在舆而听焉。以消其非僻躁戾之心,是和气之应也。”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不使不仁加身者,是何寧静严密功夫,而堪此躁戾恶语也?”
分類:浮躁暴戾
《國語辭典》:沉稳(沉穩)  拼音:chén wěn
1.沉著稳重。如:「他性情沉稳,举止从容。」
2.安稳沉酣。如:「昨夜头痛,睡得很不沉稳。」
《漢語大詞典》:疏躁
偏激浮躁。新唐书·萧瑀传:“ 贞观 初, 房玄龄 、 杜如晦 新得君,事任稍分, 瑀 不能无少望,乘罅切詆,辞旨疏躁。 太宗 怒,废于家。”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初,帝为 会稽王 ,娶 王述 从妹为妃,坐世子 道生 及弟 俞生 。 道生 疏躁无行,母子皆以幽废死。”
分類:偏激浮躁
《漢語大詞典》:躁易
浮躁,轻佻。 明 宋濂 《〈林伯恭诗集〉序》:“俊逸之人,其诗藻而丽;躁易之人,其诗浮以靡。”
《漢語大詞典》:躁薄
浮躁轻薄。《南齐书·谢超宗传》:“风闻征北諮议参军 谢超宗 ,根性浮险,率情躁薄。”南史·萧贲传:“ 賁 字 世文 ,性躁薄。” 明 高启 《匡山樵歌引》:“且惟昔之诗人多躁薄无检,虽其辞章之华,君子固无取焉。”
《漢語大詞典》:轻訬(輕訬)
(1).轻捷。文选·左思〈吴都赋〉:“其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 李周翰 注:“轻訬之客,谓轻捷之人。”
(2).浮躁,轻率。晋书·赵王伦传:“ 荂 浅薄鄙陋, 馥 虔 闇很强戾, 詡 愚嚚轻訬,而各乖异,互相憎毁。”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 羡之 等密谋废立,则次第应在 义真 ,以 义真 轻訬,不任主社稷,因其与 少帝 不协,乃奏废之。”
《漢語大詞典》:浊躁(濁躁)
紊乱浮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
分類:紊乱浮躁
《漢語大詞典》:躁脱
浮躁轻慢。《晋书·刘毅传》:“尚书左僕射 谢混 凭藉世资,超蒙殊遇,而轻佻躁脱,职为乱阶。”
《漢語大詞典》:躁乱(躁亂)
浮躁惑乱。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一:“良由其急欲成正统,大利眩於前,而方寸躁乱,失不復顾也。”
分類:浮躁惑乱
《國語辭典》:躁狂  拼音:zào kuáng
浮躁轻狂。晋。挚虞〈思游赋〉:「哂倏忽之躁狂兮,丧中黄于耳目。」
《漢語大詞典》:淫躁
放纵浮躁。管子·正世:“今人主轻刑政,宽百姓,薄赋歛,缓使令,然民淫躁行私,而不从制。”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序》:“由是观之,则淫躁而畏者,灾自取之,厥咎嚮应。反诚据义,内省不疚者,物莫能动,祸转为福矣。”
分類:放纵浮躁
《漢語大詞典》:噪险(譟險)
浮躁尖刻。譟,通“ 躁 ”。韩非子·诡使:“社稷之所以立者,安静也,而譟险谗諛者任。”一本作“ 躁险 ”。
分類:浮躁尖刻
《國語辭典》:踏踏实实(踏踏實實)  拼音:tà ta shí shí
做事认真切实、不敷衍。如:「你只要踏踏实实的干,一定会出头的。」
《漢語大詞典》:心浮气盛(心浮氣盛)
形容性格浮躁,态度傲慢。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