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把浮丘袂

相关人物
浮丘公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游仙·游仙〉~020~
〈游仙诗七首〉其三:「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蕊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24~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典故
仙人拍肩
 
把洪崖手
 
拍古人肩
  
拍洪崖肩
  
拍洪崖
 
挹浮丘
  
洪崖井
 
洪崖拍肩
 
洪崖生
 
洪崖肩
 
洪肩
 
肩拍洪

相关人物
洪崖
 
郭璞
 
浮丘公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卫叔卿〉~29~
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仪凤(二字有误)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闲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来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许,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惊问曰:「为谁?」答曰:「吾中山卫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语。」叔卿本意谒帝,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而帝今云是朕臣也,于是大失望,默然不应。忽焉不知所在。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见。但见其子名度世,即将还见。帝问云:「汝父今在何所?」对曰:「臣父少好仙道,尝服药导引,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馀年。云当入太华山也。」帝即遣使者与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到山下欲上,辄火,不能上也。积数十日,度世谓使者曰:「岂不欲令吾与他人俱往乎。」乃斋戒独上。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蔚蔚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后。度世望而载拜。叔卿曰:「汝来何为?」度世曰:「帝甚恨前日仓卒,不得与父言语,今故遣使者梁伯,与度世共来,愿更得见父也。」叔卿曰:「前为太上所遣,欲诫帝以大灾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国祚可延。而强梁自贵,不识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语,是以去耳。今当与中黄太乙共定天元,吾终不复往耳。」度世曰:「不审向与父并坐是谁也?」叔卿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火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耳。今世向大乱,天下无聊,后数百年间,土灭金亡。汝归,当取吾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书,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云而行。道成,来就吾于此。勿得为汉臣也,亦不复为语帝。」度世于是拜辞而去,下山见梁伯,不告所以。梁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头于度世,求乞道术。先是度世与之共行,见伯情行温实,乃以语之。梁伯但不见柱下之神方耳。后掘得玉函,封以飞仙之香,取而饵服。乃五色云母,遂合药服之,与梁伯俱仙去。留其方与子,而世人多有得之者。
《昭明文选》二十一卷〈诗乙·游仙〉~020~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橤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列仙传》
洪崖先生,或曰皇帝之臣伶伦也,得道仙去,姓张氏。或曰尧时已三千岁矣。汉仙人魏叔卿在终南绝顶与数人博,其子度臣问卿曰:「同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洪崖先生辈也」。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九〈居处部十七·井〉
《豫章记》:「厌源山西北,余侔村五六里,有洪井,说云:洪崖先生之井。」

例句

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 张九龄 登城楼望西山作

缅思洪崖术,欲往沧海隔。 李白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厓饭。 李贺 五粒小松歌

嘈嘈弦吹匝天开,洪崖箫声绕天来。 李贺 荣华乐

水淹徐孺宅恒乾,绳坠洪崖井无底。 顾况 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

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齐己 谢桔洲人寄桔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李商隐 碧城三首 其二

勿追赤松游,勿拍洪崖肩。 白居易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

典故
左拍右携
   
浮丘翁
 
浮丘袂
 
浮丘迎子晋
 
浮丘鹤
 
浮邱子

相关人物
浮丘


《艺文类聚》卷七〈山部上·嵩高山〉~3~
《列仙传》曰: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雒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游仙·游仙〉~020~
〈游仙诗七首〉其三:「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橤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唐·李善注:「《列仙传》曰: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24~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例句

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孙偓 寄杜先生诗

若值浮丘翁,从此谢尘役。 李渤 南溪诗

九霄身自致,何必遇浮丘。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之二

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钱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典故
相关人物
浮丘公


《太平御览》卷四十六〈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黟山〉~350~2~
《歙县图经》:「北黟山,在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高一千一百七十丈,礼乐水出焉。旧名黄山,天宝六年,敕改焉。案江南诸山之大者,有天台,天目,而天目近连浙江,天台俯瞰沧海江海者,实以地下为百川所归,然歙州则江之上游,而海上滥觞也,今计歙川之平地,巳合与二山齐矣,况其山又有摩天戛日之高,此则浙江东西宣歙池,饶江等州山,并是此山之支明矣,其诸峰悉是积石,有如削成,烟岚无际,雷雨在下。其霞城洞室,符窦瀑泉,则无峰不有,若林涧之下,岩峦之上,奇踪异状,不可摸写,信灵仙之窟宅也。山中峰有溪,丘公仙坛,彩霞灵禽,栖止其上,是浮丘公与容成子游之处所。昔有人到坛所,忽见楼台焕然,楼前有莲池,左右有盐积米积。遂归引村人上取,了不知其处所。山下人往往闻峰上有仙乐之声。」
《漢語大詞典》:拍肩
轻拍别人的肩膀。表示友好或爱护。 清 唐孙华 《双凤村居诗以志之》:“拍肩同辈多零落,陇畔何人许耦耕?” 清 唐孙华 《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拍肩羣瞽世何限,补救造化天无功。”
《漢語大詞典》:郭景飞仙(郭景飛仙)
太平广记卷十三引 晋 葛洪 神仙传·郭璞:“ 郭璞 字 景纯 ……殯后三日, 南州 市人见 璞 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 敦 ( 王敦 )不信,开棺无尸。 璞 得兵解之道,今为 水仙伯 。”后以“郭景飞仙”谓 郭璞 得道成仙。 郭景 为 郭景纯 的省称,即 郭璞 。 宋 张继先 《春从天上来·鹤鸣奉旨》词:“计功成果就,无真教, 郭景 飞仙。”
《漢語大詞典》:洪崖
(1).亦作“ 洪厓 ”、“ 洪涯 ”。传说中的仙人名。 黄帝 臣子 伶伦 的仙号。 汉 张衡 《西京赋》:“ 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 汉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将蹈 洪崖 之遐跡,绍 巢 许 之絶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清 蒋士铨 《香祖楼·兰因》:“形相爱,影相怜,肯向 洪厓 又拍肩。”
(2). 唐 张氲 号。相传他隐居 姑射山 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漢語大詞典》: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