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浪迹(浪跡)  拼音:làng jī
行踪无定,到处流浪。如:「他婚姻、事业两失意后,浪迹天涯,不愿返乡。」晋。戴逵〈栖林赋〉:「浪迹颍湄,栖景箕岑。」唐。李白〈酬谈少府〉诗:「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
《国语辞典》:浪迹天涯(浪迹天涯)  拼音:làng jī tiān yá
到处流浪,走遍各地。如:「他以卖艺为生,奔走四方,浪迹天涯。」也作「浪迹天下」。
分类:到处流浪
《国语辞典》:浪迹天下(浪迹天下)  拼音:làng jī tiān xià
四处流浪,走遍天下。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八。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也作「浪迹天涯」。
分类:四处流浪
《国语辞典》:浪迹江湖(浪迹江湖)  拼音:làng jī jiāng hú
到处流浪,走遍四方各地。如:「为寻找创作的灵感,他这几年浪迹江湖,四海为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一时未际,浪迹江湖,今受此穷途之苦,谁人晓得我是不遇时的公卿。」
《漢語大詞典》:浮踪浪迹(浮踪浪跡)
见“ 浮跡浪踪 ”。
《漢語大詞典》:浮迹浪踪(浮跡浪踪)
谓行踪不定。 明 陈铎 《山坡羊·怨别》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跡,终须是有个相逢。”亦作“ 浮踪浪跡 ”。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故至今羡为胜事。余独不然,浮踪浪跡,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
分類:行踪不定
《國語辭典》:风萍浪迹(風萍浪跡)  拼音:fēng píng làng jī
比喻人行踪飘泊不定。如:「这几年在外,风萍浪迹,他不知跑过多少地方。」
《漢語大詞典》:飘萍浪迹(飄萍浪迹)
飘泊无定。 庐隐 《玫瑰的刺》:“我从小就喜欢飘萍浪迹般的生活,无论在什么地方住上半年就觉得发腻,总得想法子换个地方才好。”
《國語辭典》:萍踪浪迹(萍蹤浪跡)  拼音:píng zōng làng jī
萍随水流,踪迹难料。比喻人四处飘泊,行踪不定。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一四出:「萍踪浪迹,此生无所依。」《红楼梦》第四七回:「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一定的去处。」也作「萍踪靡定」、「萍踪浪影」、「萍踪梗迹」。
分類:踪迹
《國語辭典》:浪迹萍踪(浪跡萍蹤)  拼音:làng jī píng zōng
人的行迹如波浪、浮萍飘浮不定,居无定所。《野叟曝言》第三九回:「引见就有职业,不比从前浪迹萍踪,东西无定了。」
《漢語大詞典》:浪迹浮踪(浪迹浮蹤)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亦作“ 浪跡萍踪 ”。 吴梅 《风洞山·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跡萍踪向何处投。”
《漢語大詞典》:浪迹浮踪(浪迹浮蹤)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亦作“ 浪跡萍踪 ”。 吴梅 《风洞山·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跡萍踪向何处投。”
《國語辭典》:放浪  拼音:fàng làng
行为不加检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明日一夥道士,轻衫短帽,装束做少年子弟,登舟放浪。」也作「放荡」。
《漢語大詞典》:放迹(放蹟)
亦作“ 放跡 ”。亦作“ 放蹟 ”。
(1).犹远行。《楚辞·九章·悲回风》:“求 介子 之所存兮,见 伯夷 之放迹。” 王逸 注:“放,远也;迹,行也。”
(2).犹浪迹。到处漂泊。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王公神道碑铭》:“同列有恃恩自得者,众皆媚承,公嫉其为人,不直视,由此贬 连州 司户,移 夔州 司马,又移 荆南 ……放跡在外,积四年。”新唐书·韩思彦传:“至官閲月,自免去,放蹟 江 淮 间。” 明 方孝孺 《学士亭记》:“故或放迹於江海,或养操於山林,求遗世忘累之士而与之游。”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放跡江湖间,犹思理坟典。”
《國語辭典》:海客  拼音:hǎi kè
1.航海的人。唐。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2.浪游四方的江湖客。《聊斋志异。卷三。道士》:「徐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韩亦海客遇之。」
《漢語大詞典》:游迹(遊迹)
犹浪迹,漫游。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弃家薙髮为 罻麟和尚 弟子,游跡 浙 中。”
游览所到之地。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大中桥 外,本来还有一座 复成桥 ,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迹尽处,或也是 秦淮河 繁华的尽处了。” 林建征 《莺歌海》:“然而,它最偏僻的这一角,就是游迹最广的 苏轼 也没到过。”
犹游踪。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宿草旅前庭,阶除旷游迹。”《禅真逸史》第四十回:“世子称孤丕振家,先君游迹遍天涯。”
《國語辭典》:孟浪  拼音:mèng làng
言行轻率、冒失。《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聊斋志异。卷一○。葛巾》:「偃卧空斋,自悔孟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