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浩慨
丛浩
十年浩劫
声势浩大
连天浩汗
临风浩歌
浩劫
王恢( 浩侯 )
浩星赐
韩浩(字 元嗣 列侯 )
浩周(字 孔异 )
殷浩(字 渊源 )
词典(续上)
浩裾浩慨
丛浩
十年浩劫
声势浩大
连天浩汗
临风浩歌
佛类词典
浩妙浩劫
其它辞典
浩生不害王恢( 浩侯 )
浩星赐
韩浩(字 元嗣 列侯 )
浩周(字 孔异 )
殷浩(字 渊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齐国人。与孟轲同时。曾向孟子问乐正子之为人。一说即告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武帝时为中郎将,屡出使西域,以楼兰等国绝乏汉使供应,或攻劫汉使等情言于武帝。令恢佐赵破奴击破之,掳车师王。以功封浩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与后将军赵充国友善。宣帝神爵元年充国率兵破西零羌,留兵屯田。二年罢屯田还,赐为充国谋,以功归破羌将军辛贤武、强弩将军许延寿。帝善其请,充国得复为后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末河内人,字元嗣。时大乱,聚众为县藩卫,太守王匡以为从事。拒董卓于盟津。袁术召为骑都尉。夏侯惇闻其名而见之,使领兵,归曹操。建议募民屯田,操善之,迁护军。从征破柳城,改官中护军。从征张鲁。议者欲使浩留督诸军于汉中,操以“安可无护军”而与俱还。典掌禁兵,极受亲任。封列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上党人,字孔异。东汉末任徐州刺史。领护于禁军,军败,为关羽所获。孙权袭羽,得周。曹丕为魏王,权遣周还魏。丕问孙权意向,周以必臣服对。丕即帝位后使周说权,遣子为质。权不从,自是丕疏远周,终其身不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6 【介绍】: 东晋陈郡长平人,字渊源,唐人避讳改深源。殷羡子,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庾亮引为记室参军,后屡征不起。时桓温权倾朝野。会稽王司马昱忌之,慕浩有盛名,于穆帝永和二年致书于浩,始受拜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为昱腹心,参朝政以抗衡温。五年,石虎死,后赵大乱。浩为中军将军,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统军北伐,屡战屡败。温上疏责之,废为庶人。既被黜,口无怨言,唯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全晋文
浩字渊源。(或作深源,或作泉源,皆唐人避讳改。)融兄羡之子,成帝时,征西将军庾亮引为记室参军,累迁司徒左长史,后称疾,屏居十年,永和中,简文辅政,徵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父忧服阕,徵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加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假节,为姚襄所败,坐废为庶人,徙东阳之信安县,有集五卷。
《漢語大詞典》:浩裾
见“ 浩居 ”。
《韵府拾遗 皓韵》:丛浩(丛浩)
唐书杜让能传关东兵兴调发绥来书诏丛浩让能处事无所遗算
《漢語大詞典》:十年浩劫
即十年内乱。 冰心 《空巢》:“ 老梁 看到我涂黑脸的那一天,只是十年浩劫的开始!”
浩妙
【佛学大辞典】
(杂语)浩大微妙也。止观一上曰:「法门浩妙,为天真独朗。」
(杂语)浩大微妙也。止观一上曰:「法门浩妙,为天真独朗。」
浩劫
【俗语佛源】
「劫」是「劫波」Kalpa的音略,意译为「大时」,即不能用年数来计算的宏观时间概念。佛教中关于「劫」的说法较多,如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祗劫、磐石劫等。经中说,用一件轻软的天衣,每隔三年去拂拭一次方广数十里的磐石,直到此石销尽,谓一「小劫」。(见《璎珞经·佛母品》)而「八十小劫,名一大劫」。(《法苑珠林》卷三)「阿僧祗」,梵语asankhya,意为无数。「阿僧祗劫」,犹言无数劫。据说从初发心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简直遥遥无期。然而,《华严经·梵行品》又说:「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表明佛教认为时间的长短是「唯心」所变的。经中又说,一大劫中包括世界「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劫」的时间概念由此引申到空间范畴。词语中的「浩劫」、「劫难」等,都是兼有时空双重意义的。在俗语中「浩劫」有两个意义:一指深重的灾难。如郭沫若《北上纪行》诗:「两番罹浩劫,一旦扫沉阴」。又如《花城》1981年第2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浩劫,他们的头脑要复杂得多。」一指及其漫长的时间。如《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此时何玉凤的遭际真算是千古第一个乐人,来享浩劫第一桩快事。」又如丰子恺《缘缘堂随笔·阿难》:「数千万光年中的七尺之躯,与无穷的浩劫中的数十年,叫做『人生』。」佛经上说,世界经历一次从形成到毁灭(成、住、坏、空)称为「一大劫」。「一大劫」也就是「浩劫」,「浩劫」既是漫长的时间,又包含有惊心动魄的大、小「三灾」。(李明权)
「劫」是「劫波」Kalpa的音略,意译为「大时」,即不能用年数来计算的宏观时间概念。佛教中关于「劫」的说法较多,如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祗劫、磐石劫等。经中说,用一件轻软的天衣,每隔三年去拂拭一次方广数十里的磐石,直到此石销尽,谓一「小劫」。(见《璎珞经·佛母品》)而「八十小劫,名一大劫」。(《法苑珠林》卷三)「阿僧祗」,梵语asankhya,意为无数。「阿僧祗劫」,犹言无数劫。据说从初发心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简直遥遥无期。然而,《华严经·梵行品》又说:「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表明佛教认为时间的长短是「唯心」所变的。经中又说,一大劫中包括世界「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劫」的时间概念由此引申到空间范畴。词语中的「浩劫」、「劫难」等,都是兼有时空双重意义的。在俗语中「浩劫」有两个意义:一指深重的灾难。如郭沫若《北上纪行》诗:「两番罹浩劫,一旦扫沉阴」。又如《花城》1981年第2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浩劫,他们的头脑要复杂得多。」一指及其漫长的时间。如《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此时何玉凤的遭际真算是千古第一个乐人,来享浩劫第一桩快事。」又如丰子恺《缘缘堂随笔·阿难》:「数千万光年中的七尺之躯,与无穷的浩劫中的数十年,叫做『人生』。」佛经上说,世界经历一次从形成到毁灭(成、住、坏、空)称为「一大劫」。「一大劫」也就是「浩劫」,「浩劫」既是漫长的时间,又包含有惊心动魄的大、小「三灾」。(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