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徐浩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 【介绍】: 东晋东莞姑幕人。徐邈子。历仕散骑侍郎,西阳太守。后为卢循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1—450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伯渊,小名桃简。崔宏子。少好学,综览经史百家,识天文,明历学。弱冠为郎,道武帝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元明帝初拜博士祭酒,为帝授经书,参议军国大事。太武帝始光中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制定《五寅元历》,引荐道士寇谦之,助道抑佛。帝击溃赫连昌,败柔然,取北凉,浩均参赞谋划。以功加侍中、抚军大将军,后迁司徒。军国大计多先咨浩,然后行。崔姓本北方士族大姓,浩乃主张辨别姓族门第,企图恢复五等封爵,发展士族势力,因与北魏鲜卑贵族产生矛盾。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浩以所监修之国史暴露“国恶”罪名,被杀,族诛。
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浩,字伯渊,小名桃简,宏长子。皇始中,为通直郎。天兴中,给事秘书,转著作郎。明元即位,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泰常中,袭父爵白马公。东宫建,以为右弼。寻拜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太武即位,以公归第。始光中,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神麚中,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进司徒。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坐修国史忤旨,并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夷族。时年七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宗室。秦王杨俊子,王妃崔氏所生。以母罪废。炀帝即位,仍封为秦王,后坐事免。宇文化及杀炀帝,曾立浩为帝,寻为化及所杀。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妓女,能诗,事迹见《又玄集》卷下。《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三
浩。代宗朝官驾部郎中。
陆元浩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九
元浩。吴太和时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时诗僧。世次不详。曾住庐山西林寺(一作东林寺),后又往游嘉兴。事迹据其诗推知。《全唐诗》存诗1首,又作皎然之诗。然此诗首见录于《又玄集》卷下,作沧浩诗。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词浩。乾符中京左街永报寺沙门。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明州(今浙江宁波)人。进士,屡试而不第。唐时在世,世次不详。《全唐诗》存诗9首。事迹据其诗推知。
唐诗汇评
吴商浩,生卒年里贯均未详,事迹亦无考。《全唐诗》存诗九首。
卢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鸿一。唐幽州范阳人,字颢然,一作浩然。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楷隶。家洛阳,隐于嵩山。玄宗开元初,备礼屡征不至。开元六年,至东都,谒见不拜。玄宗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制,许还山。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恩礼殊渥。聚徒至五百人,号其居室曰“宁极”。又工画,传有《草堂十老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又作卢鸿一,字颢然(一作浩然)。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隐于嵩山。开元初,玄宗屡次徵召,不至。五年(717),再次徵召,遂至东都,谒见玄宗,拜谏议大夫。固辞,乃诏许还山,赐隐居服,官营草堂。还嵩山后,广学庐,聚生徒500人,皮日休《七爱诗》云:“百辟未一顾,三征方暂赴。坦腹对宰相,岸帻挹天子。”称其为“真隐”。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之《卢鸿传》、《大唐新语》卷一〇、《唐才子传》卷一。卢鸿博学,工诗,善书画,所作《草堂十志图》诗,后人评曰:“歌语亦清峭凌厉,如酌沆瀣而挹浮丘者。”(周密《云烟过眼录》引李参语)。《全唐诗》存诗10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鸿。唐幽州范阳人,字颢然,一作浩然。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楷隶。家洛阳,隐于嵩山。玄宗开元初,备礼屡征不至。开元六年,至东都,谒见不拜。玄宗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制,许还山。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恩礼殊渥。聚徒至五百人,号其居室曰“宁极”。又工画,传有《草堂十老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又作卢鸿,字颢然(一作浩然)。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隐于嵩山。开元初,玄宗屡次徵召,不至。五年(717),再次徵召,遂至东都,谒见玄宗,拜谏议大夫。固辞,乃诏许还山,赐隐居服,官营草堂。还嵩山后,广学庐,聚生徒500人,皮日休《七爱诗》云:“百辟未一顾,三征方暂赴。坦腹对宰相,岸帻挹天子。”称其为“真隐”。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之《卢鸿传》、《大唐新语》卷一〇、《唐才子传》卷一。卢鸿博学,工诗,善书画,所作《草堂十志图》诗,后人评曰:“歌语亦清峭凌厉,如酌沆瀣而挹浮丘者。”(周密《云烟过眼录》引李参语)。《全唐诗》存诗10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或691—约740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倾服。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为荆州长史,辟为从事,未几,返乡。后王昌龄过襄阳,访之,相见甚欢,食鲜疽发而卒。工诗,善写山水景色,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740 或谓字浩然(《新唐书》本传),排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称孟襄阳。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新唐书》及《唐才子传》均载有孟浩然在长安会见玄宗事,盖来自《唐摭言》卷二。历代诗话往往引用,流传颇广,然经考證,颇不可信。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荐孟浩然面君,但因孟浩然与友人饮酒未赴而未果(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二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长史,署孟浩然为从事,曾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或祭山川,或游览从猎,与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龄来游襄阳,相与饮酒甚欢。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孟浩然终生布衣,经历单纯,除在襄阳隐居外,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陶翰《送孟大[六]入蜀序》),南至吴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诗作。孟浩然虽以隐逸闻名,然从未忘情仕进,在若干诗中,反映强烈。此种情绪,到晚年方趋淡漠。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与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今人刘文刚有《孟浩然年谱》。孟浩然为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与王维诗风近似,故历来王孟并称。孟诗在唐代即获好评:杜甫称其“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五首》之五);又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皮日休则称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诗集有宋蜀刻本,为今日所存之最早版本。《四部丛刊》据明刊本影印,《四部备要》据明刊本排印,最为通行。校注本有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等。《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6。
唐诗汇评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开元间游长安,应进士试不第。自洛之越,漫游江、淮、吴、越、湘、赣等地。归襄阳。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任荆州长史,引为幕宾。次年归里。二十八年,王昌龄自岭南北归,经襄阳,相得甚欢。寻病卒。浩然以诗名重当世,与王维齐名,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天宝四载,王士源编次其诗为《孟浩然诗集》三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故乡鹿门山,后应进士不第,赴吴越一带漫游,以隐士终生。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襄阳集》。曾多次过江夏(今武昌),在黄鹤楼宴客送友,饮酒赋诗。其黄鹤楼诗作中著名的有《江上别流人》《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送元公归鄂渚》等。“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四首。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浩然诗,文彩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又“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亦为高唱。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沦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尤。介其间能不愧者,惟吾乡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声”。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间也。他称是者众,不可悉数。
后山诗话
子瞻谓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臞翁诗评》
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沧浪诗话
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沧浪诗话
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刘辰翁《孟浩然诗集跋》
生成语难得。浩然诗高处不刻画,只似乘兴,苏州远在其后,而澹复过之。
《唐诗品》
襄阳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净,而采秀内映,虽悲感谢绝,而兴致有馀。藻思不及李翰林,秀调不及王右丞,而闲澹疏豁、翛翛自得之趣,亦非二公之长也。世代下流,崇慕冠绂,孟君沦落江海,遂阻声华,传之后世,悠然隐意更高。孟君之节,夫亦久而后定者耶!
《批点唐诗正声》
浩然体本自冲澹中有趣味,故所作若不经思,而盛丽幽闲之思时在言外,盖天降殊才,非偶然也。
四溟诗话
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但七言长篇,语平气缓,若曲涧流泉,而无风卷江河之势。
艺圃撷馀
诗有必不能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如孟浩然洮洮易尽,止以五言隽永,千载并称“王孟”。
诗薮
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此其占便宜处。英雄欺人,要领未易勘也。
诗薮
孟诗淡而不幽,时杂流丽;闲而匪远,颇觉轻扬。可取者,一味自然。
唐诗镜
孟浩然诗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唐诗归
钟云:浩然诗当于清浅中寻其静远之趣,岂可故作清态,饰其寒窘,为不读书、不深思人便门?若右丞诗,虽欲窃其似以自文,不可得矣。此王、孟之别也。
唐音癸签
引何景明语:孟五言秀雅不及王,时闲澹颇自成局。
唐音癸签
引王世贞语:孟襄阳才不足半摩诘,特善用短耳。其景色恒傅情而发,故小胜也;其气先志而索,故大不胜也。然偏师而出者,犹轻当于众志而脍炙艺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凡读孟诗,真若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自有一种天然清旷之致。
《诗源辨体》
孟浩然古律之诗,五言为胜:五言则短篇为胜。
《诗源辨体》
唐人律诗以兴象为主,风神为宗。浩然五言律兴象玲珑,风神超迈,即元瑞所谓“大本先立”,乃盛唐最上乘,不得偏于闲淡幽远求之也。
《诗源辨体》
古人为诗,有语语琢磨者,有一气浑成者。语语琢磨者称工,一气浑成者为圣。语语琢磨者,一有相类,疑为盗袭;一气浑成者,兴趣所到,忽然而来,浑然而就,不当以形似求之。试观浩然五言律入录者,无一句人不能道,然未有一篇人易道也。后人才小者辄慕浩然,然但得其浅易耳。
《诗源辨体》
李、杜二公诗甚多,而浩然诗甚少。盖二公才力甚大,思无不获。浩然造思极深,必待自得。故其五言律皆忽然而来,浑然而就,而圆转超绝,多入于圣矣。须溪谓“浩然不刻画,只似乘兴”,沧浪谓“浩然一味妙悟”,皆得之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五言律,摩诘风体不一,浩然机局善变。然摩诘可学,而浩然不易学也。浩然如“云海访瓯闽”、“沿溯非便习”、“士有不得志”、“拂衣去何处”、“府寮能枉驾”、“敝庐在郭外”、“闻君息阴地”、“与君园庐并”、“去国已如昨”、“少小学书剑”、“挂席东南望”、“遑遑三十载”、“南国辛居士”、“旧国余归楚”、“二月湖水清”等篇,格虽稍放而入小变,然皆神会兴到,随地化生,未可以智力求之。至如“欣逢柏台旧”、“义公习禅寂”、“支遁初求道”、“龙象经行处”等篇,则皆幽远清旷,以丘壑胜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忌闹,孟独静;诗忌板,孟最圆,然律诗有一篇如一句者,又有上句即有下句者,往往稍涉于轻,乃知有所避必有所犯。笔力强弱,实由性生,不复可强,智者善藏其短耳。
《骚坛秘语》
(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蠖斋诗话》
襄阳五言律、绝句,清空自在,淡然有馀,衍作五言排律,转觉易尽,大逊右丞。盖长篇中须警策语耐看,不得专以气体取胜也,故必推老杜擅场。
《唐诗归折衷》
孟诗以清胜,其入悟处,非学可及,吴敬夫云:浩然清姿淑质,风神掩映,乃在淡若无意之中。
《唐诗归折衷》
孟诗佳处只一“真”字,初读无奇,寻绎则齿颊间有馀味。
《古欢堂集杂著》
襄阳(五律)佳处亦整亦暇,结构别有生趣,辋川、太白,殆能兼之。
原诗
孟浩然诸体似乎澹远,然无缥缈幽深思致,如画家写意,墨气都无。苏轼谓“浩然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诚为知言。后人胸无才思,易于冲口而出,孟开其端也。
《唐诗别裁》
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此诗品也。然比右丞之浑厚,尚非鲁、卫。
《唐诗别裁》
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孟公五律,笔洁气逸,为品最高;较之储生,尤为神足。故能指作自如,不窘边幅。自是一代家数,未易轩轾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惠连,挹彼清音,谢其密藻。五律含华洗骨,超然远神,如初日芙蕖,亭亭秀映。《唐书》称其方驾李、杜,固知名下无虚。
《唐宋诗举要》
姚曰:孟公高华精警,不逮右丞,而自然奇逸处则过之。
《历代五言诗评选》
传言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湔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请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3—782 【介绍】: 唐越州郯县人,字季海。徐峤子。玄宗开元五年,擢明经第。工书,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精。历迁集贤校理、都官郎中,领东都选。肃宗立,为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出浩手,又参太上皇诰册,宠绝一时。累进国子祭酒,为李辅国所谮,贬庐州长史。代宗时,复以中书舍人召,历工部侍郎、会稽县公,出为岭南节度使,入为吏部侍郎,与薛邕分典选。坐事,贬明州别驾。德宗初,召授彭王傅。卒谥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3—782 字季海,郡望东海(今江苏连云港),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州)人。玄宗开元五年(717)明经及第,调鲁山主簿。张说爱其才,因上闻,擢太子校书,寻拜右拾遗。二十一年入幽州节度使幕,擢监察御史,后任河阳令,入为太子司议郎。天宝中,历仕刑部郎中、司农少卿。安史乱时,从玄宗入蜀,拜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国子祭酒。肃宗上元二年(761)为李辅国所谮,贬庐州长史。代宗大历二年(767)任广州刺史,三年入拜吏部侍郎。德宗建中二年(781)召拜彭王傅,封会稽郡公,三年以疾卒,赠太子少师,谥曰定。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式《徐公(浩)神道碑铭》。浩善为文,擅书法,有论书专著传世。《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
浩字季海。越州人。举明经。累官金部员外郎。迁宪部郎中。肃宗立。召拜中书舍人兼尚书右丞。除国子祭酒。代宗朝拜工部侍郎。封会稽县公。德宗立。拜彭王傅。进郡公。建中三年卒。年八十。赠太子少师。谥曰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7 【介绍】: 唐僧。苏州吴门人,俗姓秦,字广成。住苏州开元寺。从师荆溪湛然禅师,默记暗诵,罕为人说,后始著《涅槃经解述》。元和中圆寂,葬于苏州虎丘东山南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字广成。姓秦氏。吴人。蚤岁依晋陵灵山寺惠日禅师出家。具满分律。配居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得法弟子。尝叙其所注涅槃经曰。予闻先觉之大宝曰常。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率土知化而归境曰行。交感人心之至极曰證。然则以道御时。以法性合运。当应物之际。与显晦同其光。恢张至化。而自它昭著者。实播于鸿名。钦恭闻思。恊和至极。四德克彰者。实存乎妙体。格变群家。历观诸行至典克脩。庶绩有成者。实赖乎宗本。信以授人。大明宗极。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者。寔存乎妙用。博综群言以立成训。风行十方。率用归顺者。实存乎妙教。此浩之论议。则其所造诣。可知矣。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右胁累足。入于涅槃。明年十一月十三日。阇维。起塔于苏州虎丘东山之南原。浩无恙时。与上都云华寺华严澄观法师友善。其注涅槃也。盖翰林学士梁公肃。苏州刺史田公敦请之。受业沙门智恒子瑜道儒仲仪仲良。比丘尼识微道巽志真悟极等。树其塔。刺史崔恭铭。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元浩。姓秦氏。字广成。吴门人也。绮岁依晋陵灵山寺慧日禅师出家。具满律戒。配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嘱累弟子。初受法华止观已得醍醐。唯以裂大网感大果成大行归大处以为大愿。宴居三昧常随佛后。希夷自得人莫能知。其秘密深远如海印三昧。不言出处常行佛事。与夫难行苦行更相祖述。默传心要为论为记。灵芝瑞草以为功德。传于后世者不同日而语矣。浩注解大涅槃经。为文首序。德美圆实志愿显现。盖录其所證之意而见于文。曰余闻先觉之大宝曰常。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率土知化之归宗曰行。交感人心之至极曰證。然则以道御时。以法性合其运。当应物之际。与显晦同其光。恢张至化。而自他昭著者。实播于鸿名。钦恭闻思协和至极。四德克彰者实存乎妙体。格变群家历观诸行。至典克修庶绩有成者。实赖乎宗本。信以授人。大明宗极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者实存乎妙用。博综群言以立诚训。风行十方率用归顺者实存乎妙教矣。此浩之法要。如王辅嗣之法系辞司马迁之自叙管仲能言轻重孟子之传春秋。虽儒释不同其义一也。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示疾。右胁累足入于涅槃。非二乘境界。真如来定也。明年十一月十三日阇维。起塔于苏州西北虎丘东山南原也。浩耽学味道不涉馀事。常随然师听其言说。曾无倦色分析义理。派流川注必默记而暗诵。一言不失。数年之后人始知之。然师曰。回也如愚。罕为人说。多辞以不能。及被梁田二君苦劝请之。始著涅槃经解述。浩与上都云华寺华严澄观法师。若孔门之游夏焉。其儒流受业翰林学士梁公肃苏州刺史田公敦。缁流受业者智恒子瑜道儒仲仪仲良五人。持经讲论传之无穷。大比丘尼识微道巽志真悟极。此四人者高洁之伦深练禅观。初浩为二官所请注经。预梦甚为奇特。又庭阶生花非人间恒所见者。祥鸟飞驯五彩绝异。刺史崔恭撰塔碑立于虎丘山罗汉石坛之左。后有行满道暹明旷。皆著述广天台之道欤。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穆宗长庆二年(822)登进士第。后复中宏词科。事见《元和姓纂》卷九、《登科记考》卷一九。《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虚舟。隰州刺史聿之子。中宏词科。